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形分瓣造型是两宋日用器物中一种流行的样式,常见于碗、盘、盏等饮食器,其曲线凝练优美,体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成器观念为线索,通过比较同时期漆器、瓷器、金银器等不同工种之间花口样式造型上的相似、变化和联系,论证文化和时代审美趣味对工艺美术风格与整体面貌的共同影响,从而帮助理解和把握宋代器物设计的特征和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厘米,口径18.5厘米,足距16.9厘米。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此器造型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它应与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相似文献   

3.
<正> 允许归顺或臣服的各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朝廷贡纳“土特产”,朝廷则根据各族贡物数量之多寡、价值之高低以及对各族控制能力之强弱而对入贡各族给予“有差”回赐,这是宋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术朝统治者对居住在湘鄂西地区“心慕华风,来修任土之宜,远效充廷之实”的土酋、土蛮推行的“贡赐”之策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宋朝“贡赐”在湘鄂西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已成为宋朝羁縻统治当地符族的重要手段,也是笼络羁縻“土酋”的最有效的措施。本文试图对宋代湘羁西少数民族地区(文中有的也涉及湘南、川东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贡赐”必盛的情况、原因、性质及影响作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4.
“南海一号”与宋代广西北部湾的对外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中国南海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留给后人的最直接航海物证就是"南海一号"古沉船。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与广西北部湾港口形成的基础上,随着宋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改变,广西北部湾主要以安南等东南亚小国为交往对象,中心港口移至钦州,钦州博易场等地成为主要的贸易场所。"南海一号"发掘地所在的阳江外海面是商船从广州、福建港口经由北部湾到南海各国的经过地,也是广州与钦州间来往商船的经过地。广西北部湾港口特别是钦州港的对外交往是宋朝海外交往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是在东盟博览会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建立下,探讨京族的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是否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其教育观念与就业观念的转变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京族人的教育观念呈现世俗化和功利化、高教育期望和低教育行为等特点;在就业观念上表现出希望发展京族民族文化产业、以及就业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特征.因此,我们建议: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6.
吉祥天母(■梵:Mahasri或Sridevi)原为印度教之神,后进入佛教,成为藏传佛教"八仇凶神"之一,属于出世间护法神①,是诸神中与大黑天并列的重要女性护法神。由于与达赖喇嘛的密切关系,清代有大量吉祥天母的造像实物存留,主要为一面二臂像式,而永乐款的明代造像主要为一面四臂式。文章考察了现今存留的主要吉祥天母像,并对其造像样式及相关宗派作了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设计已经走入了速食化的时代,伴随着中国巨龙经济的腾飞,中国设计市场势必引领全球的设计风向。但是,在面对设计是该遵循速设计还是该选择慢设计时,设计人仍面临着困惑。此文从辩证和发展的角度对速食化设计和慢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未来中国更适合何种设计理念做出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鄂伦春族与地球北半部众多氏族、部落一样,曾笃信过以萨满教为核心的原始自然宗教.本文以鄂伦春人供奉的众多神像为例,简要地论述了鄂伦春人自古以来所信奉的萨满教观念中的"万物皆有灵"之说.  相似文献   

9.
“二鬼跌跤”是起源于今山西忻州地区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由秦朝士兵背假人战匈奴骑兵的作战方法演变而来,最初的形式为身背一个假人道具,在当地称为“抱跤人”.在民间流传与发展的过程中,它既保留了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又结合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摔跤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形成了身背两个假人道具进行表演的民俗活动,假人形象也随民间文化的需要演变成了“鬼怪”的模样,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二鬼跌跤”.这项民俗活动体现出的是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展现的是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道具人物的形象伴随文化发展的需要,传播至今经历了三次造型上的变化,每一次的变化无不反应出民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二鬼跌跤"是起源于今山西忻州地区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由秦朝士兵背假人战匈奴骑兵的作战方法演变而来,最初的形式为身背一个假人道具,在当地称为"抱跤人"。在民间流传与发展的过程中,它既保留了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又结合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摔跤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形成了身背两个假人道具进行表演的民俗活动,假人形象也随民间文化的需要演变成了"鬼怪"的模样,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二鬼跌跤"。这项民俗活动体现出的是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展现的是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道具人物的形象伴随文化发展的需要,传播至今经历了三次造型上的变化,每一次的变化无不反应出民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服饰的解释是衣着和装饰,衣着指的是指身上的穿戴、服装的式样、穿戴的方式,装饰指的是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造型轮廓和雕刻装饰。广义地说,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物化,服饰作为一种符号,是这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的分析,探究宋代女性服饰发展因素,从中发现宋代女性服饰在服饰制度、服饰图案和色彩方面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服饰的解释是"衣着和装饰",衣着指的是指身上的穿戴、服装的式样、穿戴的方式,装饰指的是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造型轮廓和雕刻装饰.广义地说,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物化,服饰作为一种符号,是这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的分析,探究宋代女性服饰发展因素,从中发现宋代女性服饰在服饰制度、服饰图案和色彩方面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是一处著名的石窟艺术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精美的色彩而闻名,云冈石窟造型艺术的特色与色彩研究在当代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智作为中国回儒的代表,他的思想中蕴含着许多伊斯兰哲学思想的主题,其中完人思想,就是对伊斯兰哲学思想传统中完人思想的儒家式表述。这一主题既是对伊本.阿拉比等的伊斯兰哲学思想的承续,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转化。对刘智这一思想的探讨,对于加深回儒对话,加深对中国伊斯兰思想文化的深化认识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山东淄博周村的民间艺人们从蜡烛灯台和高跷中受到启发,依靠发达的织机技术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周村芯子,其内容丰富壮观,每年的正月十三、十四和十五连续三日会在周村街头上演。芯子的历史久远,也是人们在元宵节驱除邪祟、祈福求祥的一种精神寄托,其艺术形式中融有工艺、装饰、杂技、音乐、舞蹈等。本文将从芯子中的造型和色彩两方面去研究这种民间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主题是分类、源流、关系、融合,形成“民族—文化实体”的理论范式。20世纪末以来,以现代民族对接古代人群的做法受到质疑,六朝民族史领域对政治属性的重视超过了文化特征,产生“政治—地域实体”的研究趋向。无论“民族—文化实体”还是“政治—地域实体”,这两种范式的理论根基均是来自西方舶来品,与中国古史记载的“族类”不尽吻合。“政治—地域实体论”有助于克服“分类—溯源”体系带来的矛盾,厘清六朝南方族群共同的本质,然而笼罩在共性话语中的个性却被忽视了。族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关系与演变,是复杂的观念史问题,反映了华夏统治的区域差异及由此造成的族群分类,这一思考或可成为中古民族史研究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原始宗教是当代宗教的历史之前身,是原始社会从事采集、初期农业和渔猎及游牧的人们精神生活之产物,是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曾经是各氏族和部落集团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与崇拜,集中反映了原始人类或民族对自身、社会和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反映了他们思  相似文献   

18.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观念,既是创作主体进入审美创造的心理态度,也是创作客体与自然对象之间建立的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观照。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在“虚静”观的影响下,以“虚静之心”作为察道观物的创作心理,将黄山实景与自我心境相结合,以“虚静”的审美意象展现了遗民画家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隐逸理想,在当前浮躁喧嚣的时代值得山水画家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古之舆图,并非一些看似简单的线条、符号的拼缀,而是时人表述其所认知的政治空间、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对世界地理空间的认知中,由“华”与“夷”构成的“天下”作为最大的空间单位,它在地图上主要以“禹迹”图和“华夷”图两个主要的系列传承发展,平面展开则以华夏核心区域为中心而逐渐延展,凸显的是以“天朝上国”为中心的天下.相对于中心的四夷部分,其范围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它可以到人们认识或想象的边缘地带.地图绘制中详近略远、重中心轻边缘,或者对未知地域空而不绘的处理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古代地图的绘制还是以客观认知的地理范围为基础由近及远不断延展,但对“华夏”之外“四夷”部分的处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晋商大院是晋商承载其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的载体,晋商大院中的石狮形象则是其文化的具体体现。它独特的地方特色,夸张的形象、以形写神的造型特征与设计体现则反映着晋商的审美取向并折射出晋商精神、文化、性格等理念,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