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及其理论已成蔚然大观,画坛之上人才辈出、群星生辉,从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的就是郭熙,《林泉高致集》就是其代表作品。南齐谢赫也是著名的理论家,他的《古画品录》就是杰出的代表,他提出的"六法"被历代画家所认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三远"作为一种方法或是一种认识,不仅继承了谢赫"六法"而且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及其理论已成蔚然大观,画坛之上人才辈出、群星生辉,从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的就是郭熙,《林泉高致集》就是其代表作品.南齐谢赫也是著名的理论家,他的《古画品录》就是杰出的代表,他提出的"六法"被历代画家所认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三远"作为一种方法或是一种认识,不仅继承了谢赫"六法"而且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3.
瑶族是长期以来令海内外民族研究者关注的民族之一,其所以引人注目,笔者以为当在其独特的“过了一山又一山”的历史,“形散而神不散”的众多支系及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本文拟对瑶族文化中的多元一体特点作一粗浅的揭示和分析,以请教瑶学界同仁。 瑶族文化多元一体特点表现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  相似文献   

4.
闽西客家地区的"神媒"现象十分盛行,这是一种替神灵说话或传达神的旨意的宗教活动.闽西客家地区的"神媒"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产生的原因和客家文化的形成密不可分.试图分析闽西客家"神媒"现象、特点,以及产生闽西"神媒"原始宗教特性文化源流,从而为客家的形成是中原汉人与其他少教民族融合形成的学说提出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5.
举60多幅代表作 ,旅日中国满族画家王昭先生作品展 ,近期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隆重举行。被刘迅称作“用墨和笔都具有中国文人画的某些特点 ,表现了画家的勇气和力度”的王昭画作 ,多以花鸟景致为题材。自幼学画 ,旅日近20年的王昭画作又明显受到日本画的影响。王昭先生的父母王爱兰和溥韫娱 ,分别为金王朝皇帝的后裔、爱新觉罗·溥仪的六妹 ,3人曾于1994年在日本举办联合画展。本次画展也是王昭先生举办的第30次画展2000年情系故土旅日画家王昭作品展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6.
谢玲玲 《民族论坛》2011,(10):42-43
九月,午后的阳光散发着浓浓的墨香味。 湘墨韵楼画院落在天心阁公园的一角,虽小但别有一番古雅精致,各种书法、字画装点在墙壁上,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院长唐金勇先生正张罗着和画院的画家和书法家在案上创作,来来往往的客人不时驻足观看,有人看中了展厅里的画作,唐金勇热情地帮着讲解画作的作者和画的意境,脸上始终挂着从容淡定的微笑。  相似文献   

7.
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我国创作人善于利用情感,古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有很多的阐述,并且在清朝时期已经达到了巅峰.明李梦阳云:"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尺寸古法."汉代扬雄在其著作《法言·问神》中首先提出了"书为心画"一说,扬雄虽不是专注书法创作,但是其理论对后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书法家的书法理论更多的是强调书法创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内容的分析,揭示了国家在形塑汉族青少年民族意识时的主要方式:表达中华民族意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比较中国与外国来展示的;表达族群意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突出少数族群与汉族群的"同"而淡化"异"来展示。总的来说,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文中关于民族意识形塑集中在强调中华民族(中国)的一体性,重在激发爱国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大理白族水神信仰体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嬗变。随着不同宗教的融合,明清之际,龙王头衔被移用到白族英雄段赤城的身上,段赤城因此成为兼具各种宗教信仰元素的龙王、龙神、本主和水神,其最突出的身份是大理白族本土的水神——"洱水之神"。本文在对大理洱海流域塑有段赤城神像且一直都有明确祭祀活动的11处庙宇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此考察报告,介绍这些庙宇的概况、部分传说等,呈现"洱水之神"在洱海流域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藏族崇拜"鲁"神的起源,对"鲁"神的认识,崇拜"鲁"神的方式及崇拜的原因等四方面入手,对藏族"鲁"神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认为,"鲁"是一种古老苯教文化的遗留,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形式多样的"鲁"神崇拜、祭祀和禁忌习俗,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现实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水墨画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在许多平面设计师的作品中常会看到水墨画的元素,他们追求设计时的"虚实相生",水墨画的特点正好满足了设计师们的意境要求。本文主要从平面设计中的"形"和"神"去研究分析视觉艺术价值,通过列举实际案例去分析水墨意境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并分析水墨意境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傣族图腾似乎从未有过专文论述.自然,作为和人类童年有密切关系的图腾文化,是难以泯没的,傣族也不例外,只不过如拨雾看花罢了,所以本文命题就是傣族图腾文化及其史影觅踪.泰族图腾文化的孑遗,看来主要有:一、蛇图腾《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有神焉,人首蛇身."蛇图腾崇拜是古越人几乎共有的,西双版纳傣族自然概莫能外.傣文古史《泐西双邦》开篇就是一位"人身蛇尾"的"勐神"("勐"是傣语,本意为国家或部落,现通译为地方或坝子.按:"勐神"取其本意,即国家或部落神).传说这  相似文献   

13.
洪洞地区有不少圣王庙,但其神主名目不一。据文献查考和实地勘察,圣王常与马王、牛王、龙王、八蜡等神组合出现,形成一个配套的"农事神团"。在洪洞县以南广大地区,圣王通常是指专职治虫的伯益,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洪洞县境内,由于汾河东西两岸分别有一个舜王的强势信仰点,"农事神团"中的圣王,越靠近上述舜王信仰点就越带有舜王的色彩。而越过洪洞县继续往北,圣王又变成了唐太宗,其功能并无变化,这与霍山地区唐太宗传说信仰非常强大有密切关系。可见,"圣王"这样一个普泛化名称的实际所指,是受到不同地域的强势信仰所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九月,午后的阳光散发着浓浓的墨香味。湘墨韵楼画院落在天心阁公园的一角,虽小但别有一番古雅精致,各种书法、字画装点在墙壁上,散发着淡淡的香味。院长唐金勇先生正张罗着和画院的画家和书法家在案上创作,来来往往的客人不时驻足观看,有人看中了展厅里的画作,唐金勇热情地帮着讲解画作的作者和画的意境,脸上始终挂着从容淡定的微笑。我想,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应该是爱好传统文化的吧。和唐金勇的聊天从湘墨韵楼画院的诞生开始。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农牧区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前期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关注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思想,进而将其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关系;同时,谷苞先生认识到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前提,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这是谷苞先生最重要的民族学研究成果。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并对中华民族进行长时段的形塑。谷苞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理论,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资源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为详细地考证了为“法扬阿”所统一规范的满语中相当于“生命魂”、“游离魂”、“转生魂”的诸灵魂称谓,辨析了“奥伦”八义与满语“魄”之概念、功能,论述了通古斯——满语族诸族“附气之神”与“附形之神”两分的二元灵魂观的特色及表现。  相似文献   

17.
山地民族万物关联的生态观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彼此向对方植入了自己的文化符号,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个生命体。在这样的生态观的影响下,山地民族不断地向其所处的社区里布控着"神"的化身,使其社区极具神圣性,每一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都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结果是,在一个有"神"的社区里,其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一传统思维给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诸多生存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谈到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画坛,有影响力的女画家本就不多,而在当时算得上是女性画家中的集大成者的更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周思聪先生就是这其中屈指可数的女艺术家中的一位。其艺术创作影响了后世无数的艺术追求者,画品如人品,她是一位有社会担当、尊师重道、慧心巧思的女画家,更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她性格坚毅,才思敏捷,极具创新精神。她的这些品质与她从小所受的良好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其姥爷是一位医生兼书画家,周思聪最初的艺术启蒙即来源于此,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使周思聪有着独立的人格,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她坚持去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刻苦钻研,后又继续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李苦禅等大师,其艺术深受几位老师的影响,既不拘绳墨又富有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敏感、温柔的属性。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本文将结合周思聪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分别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形、有感、有效。这一论述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明确了重点、道出了关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深刻解析“有形、有感、有效”的丰富内涵,并结合经典案例载体探讨其在加强各民族干部群众沟通联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效果。在此基础上,从打造具象化的“有形”活动形式、创新生活化的“有感”实践内容、建立常态化的“有效”制度体系三个方面,为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塑造人、兽、神三者意象的混同以及文本有关"天梯"的记载,已自证其与原始思维的亲缘关系.其想象的神祗形貌为:异类整合与畸形成体,构设神柢配饰;操蛇或饰蛇,渲染神祗活动;声音、色彩和光线的综合视听等,再现出原始造神的内涵,并影响到后来的人为宗教造神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