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表达,是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范畴,其根本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问题,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基本原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应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它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发展变化”、“民本”和“自强不息”等重要思想。在根本上,它体现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现在当代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而且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内在地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理想,体现着时代精神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以及体现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伦理道德基础和扩展着“八荣八耻”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和逻辑特征。这一思想对学术界持续关注的“增长与发展”“公平与效率”“共富与先富”三大历史命题作出了新时代回答:增长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必然性与应然性的辩证统一,公平与效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真理观的内在统一,共富与先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坚持与发展,为新时代解决脱贫致富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彰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时代内涵,提出这一论断,是江泽民同志的重大理论贡献。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概括为“与时俱进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品质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普适性和明确性。提出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及党的思想路线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包含丰富的哲学内涵,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三个代表”是一种新的思想理念,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亦即思想方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三个代表”思想是实践向理论的飞跃,其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表明,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脉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探索,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现阶段的统一,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具有共同的理论品格、理论内涵、价值取向和哲学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许多重大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创新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及其结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并从江泽民同志揭示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三个构成部份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丰富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规律。认为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践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造性发展。提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结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正是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三个有利于”思想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高度统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三个有利于”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论语·八佾》中的“社”,部分古代注本和几乎所有的今人注本,都解释为“木制的牌位”。本文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这里的社,是指代表社神的活着的树木,而不是木制的牌位。  相似文献   

12.
王弼的认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言意之辩和体无.言意之辩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被提出,研究者往往注意此文的第一段,对第二段则很少注意,第二段其实也有很深刻的思想,即意在象先的命题.此思想对干中国美学具有重要影响.体无是王弼哲学的最终追求.在意在象先和体无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发掘这种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王弼哲学.体无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的共同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各州为了吸引公司注册,在公司法上展开了竞争。这种竞争是"底线竞争"("向下的竞争")抑或"上限竞争"("向上的竞争")一直存在着争议。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关键是要看在公司法的基本矛盾中应当如何取向:一方面,基于平等的主张,保护包括小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防止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基于效率的主张,促进公司管理者更为便利地行使权力,保证公司创造社会财富。法律的目标在于强调哪个方面?联邦化,抑或地方化?股东保护,抑或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保护?等等。这实质上是法律理念的一个矛盾。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 ,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 ,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该治国方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并对其具体实施途径作了部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中有关公共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涵义入手,对中国传统"乡民社会"的形态与特征作了分析,指出中国社会结构模式的变革之路,是从传统的"乡民社会"实现向现代"公民社会"的过渡,并提出对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方略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考察新时期文学对文革期间群众参加革命的动因叙述,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从政治视角出发,将群众革命行为理解为因政治信仰和实用利益考虑所作的选择;二是从民间视角出发,将群众革命理解为群众在政治威压下为维持生存所作的无奈却智慧的选择,尽管这种民间智慧中不乏野蛮与残忍;三是从个体生命感觉视角出发,将群众革命行为理解为群众在身体遭受压制和奴役年代寻求张扬的方式,尽管抵抗中不乏变态成分。由此,将革命群众这一“想象的共同体”加以解体,历史的整体性、逻辑性也由此被解构,进而通过对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历史的关系的复杂性的充分展示,呈现出正义与荒诞共生、崇高与无耻合一的美学景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本质上完全一致 ,密不可分。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高度统一 ,不可或缺。“两个先锋队”与“两个基础”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 ,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文明冲突论”通过对西方文明的独特性的强调,对西方力量的限度的考察,从反面凸显了西方文明的普世性。从而也在根本上显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非西方世界的疑惧和敌视。就国内根源而言,它也显示了美国白人对日趋活跃的少数种族的深闭固拒。  相似文献   

20.
把“盐工精神”上升为体现盐城工学院独特精神气质的大学精神,必须通过对“铁军精神”的传承来完成对已有“盐工精神”的重塑。按照“铁军精神”内涵和实质,从大学精神培育和地方高校特色养成角度看,“盐工精神”应包括六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即矢志报国岛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服务社会的民本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要塑造“盐工精神”,就不能不到“铁军精神”这一优良传统中去汲取营养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