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1940年代以周扬、何其芳、丁玲等为代表的延安文人的思想转变,实质上是政治权力话语以“政治”为支点、以“小资产阶级”为中介对于文人文学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处置,同时也是文学知识分子话语以种种思想理路和复杂形态,“投降”、“改造”、“合流”于政治权力话语的过程和结果。但文人们所预想的思想转变的文学情形与史实演化所形成的结局却产生了巨大的背离。延安文人的思想变化,不仅源于“政治”的外在压力,同时还植根于文人自身的心理情感。延安文人在思想转变过程中存在着显明的文化病症。  相似文献   

2.
中唐文人的政治自觉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史之乱被认为是唐代中叶社会转型的开始,这种社会转型不仅表现在经济与政治上,而且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从政治格局与文人的关系、经学的复兴与文人用世思想角度去探讨这一转型的文化意义,阐述中唐文人政治自觉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文人画作为中国古典绘画发展至今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绘画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文人画,在苏轼看来是“士夫画”,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一种不同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派别。文人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着文人的气质、情趣及文化追求。所以讨论文人绘画到底产生于何时,怎样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一种普遍认同的思潮,绝不是讨论某一个画家的水平与风格的简单问题。从以往来看,文人画与文人这一阶层的独特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研究文人画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回到文人及文人画家本身,解读剖析文人画背后文人阶层的兴起,与文人阶层政治地位的高下对文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孟子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历史影响深远而广泛。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孟子民本思想对封建社会君王、文人士大夫以及民众的影响,以求更为深入地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古典园林·文人画家与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和山水画的艺术思想及表现手法同出一辙;自唐宋至明清时代,山水画产生的裂变直接反映在园林的构筑中。集文人、画家和造园师于一身是中国特殊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兰花是中国古代诗画中反复出现的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自宋以来,兰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相应产生了大量以兰花为题的题画诗。特别是那些遗民画家和失意文人,兰花几乎成为他们书写自我、抚慰精神创伤、超越现实政治、寄托文化情怀的典型载体之一。他们围绕兰花创造了一系列文学母题、图像模式和思想结构,在以往以文字为系统表达形式之外,赋予了另一个以图像为核心的新系统,将孔子“空谷幽兰”和屈原“香草美人”的思想和情感表现传统与意义再生产机制推向了新的阶段。可以通过具体的兰花诗画作品,从图-文互文性角度梳理、解读这些审美、思想与意义系统,探讨其中蕴含的复杂的遗民情结、儒家人格理想与超越性精神,这是一条进入中国古代文人心灵和历史世界的通幽曲径。  相似文献   

9.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文化发展历程中,能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的唯有道家,儒道对立而又互补构成了整个中国文化史,文入画便是中国文艺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典型例证。道家哲学、美学既是滋养文人画家的养料,也是文入画美学建构的基础与血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绘画崇尚人品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崇绘画中的人品是文人画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是在儒、道思想影响下 ,在绘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人画家所强调的“人品”糅合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和道家的自由精神 ,融汇了历史上文人雅士的精神品格 ,渗透于绘画艺术的品评鉴赏中。它和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 ,也和文人士大夫这一特定社会阶层的审美趣味、个人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上梁文是一种体式独特的建筑民俗文体,宋代是上梁文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文人发挥了赋体"铺陈"、"夸饰"的修辞手法,使得宋代上梁文成为文人构建政治、文化以及个人生活之理想国的性情文章。而由此折射出宋代文人的淑世精神和淡泊情怀,也集中地反映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思想对宋代文人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大力整顿士风文风,力图重建汉唐盛世文治局面.在思想高压和文化专制下,洪武朝文人的政治心态几经转变,从元末失望与旁观到初期感恩与期待,再到中期逢迎与忧惧,直至晚期自保与麻木.一朝文风也随之嬗变,从初期的尊台阁贬山林,到中期的颂世与感伤并存,终陷末期的僵化与简直.朱元璋强力推行的洪武朝文学改良运动,虽然...  相似文献   

13.
电影《武训传》批判风潮,是建国后发动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思想文化改造事件。声望卓著的郭沫若,在这次运动中迅速调整政治姿态和思想价值取向,展示了一个文人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鲜明而又复杂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4.
清初日益严酷的文禁对文化摧残严重,对杜诗学亦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对学者人身迫害及其著作的禁毁,另一方面文化禁令使得清初形成的文人广泛交流的学术氛围得到压制,日渐残酷文字狱摧残了士人的文化品格,让知识分子在高压政治面前噤若寒蝉,对杜诗的阐释也随之由明末的自由活跃而一归于古板正统。  相似文献   

15.
诗人行吟贬谪路——古诗词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言志",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人,怀着"匡时济世"的政治理想,有一部分人走进仕途为官从政.他们在官场政治斗争中艰难地周旋,一旦遭遇贬谪,他们的思想情感也同时遭受重创.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文人的诗词,了解遭贬文人的人格变化、情感起伏及儒、道、释思想作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宋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实际上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画派之间的斗争极其频繁,其中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由最初向院体画家发起论争到宋代末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改变了宋代院体画家们的审美思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等。文人画从而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绘画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文人画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文人画是文人创作的画,这些文人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精神追求,不同于院体画与风俗画的画家,他们不注重所画物体的外形,只重视主观情感的表达,这就使文人画具有了特殊的美学内涵。我国古代文人画家利用各种美学原理,表现他们对"美"的独到见解,在画作中构建了文人画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8.
由题画诗透视中国文人画家的人格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双重人格特征 ,即道以自认的使命感与恣情任性的个性品质 ,同时又兼有艺术家独具的个性与品格。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越与自由 ,因而也使中国绘画进入了一种超逸之境。文人画家的自我超越源自他们精神上的超凡脱俗之气概 ,这气概外溢成他们多彩的人格风范。它包括文人画家们的举世高标、愤世嫉俗、闲逸恣情、自洁自爱等人格类型。这些人格的突出表现说明这样一个事实 :即文人画家首先是人格自立、自主、自由的人 ,其次才是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一般观念认为,从明至清是中国美术史的衰落阶段,其实不然。虽然明清是封建社会走向消亡时期,而这时候,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人文主义思潮,为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士大夫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文化建设领域。在身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之下,他们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总是幻想突破成法,另立新法,以发挥他们的才能。在明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人画家真正把笔法与墨法自觉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笔墨发展为独立审美要素,与形象一起构成情趣画面,给欣赏者带来无限遐思与享受。明代文人画笔墨积淀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与哲学,以笔墨之道体现人文关怀,是明代文人画家在绘画领域开辟的一个新天地,是对文人情愫的深层次展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人画家中,董其昌与弘仁的绘画都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佛学的精神。但由于他们学佛的角度不同,两人的绘画有许多异同点。通过比较董其昌与弘仁的学佛经历来研究他们的绘画艺术,能更好地了解佛学思想对画家的审美观、创作理论以及绘画作品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