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青年"的发生不同于西方。它不是随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而产生的,而是由于民族危亡,在"兴民权"、"开民智"、"维新吾民"的近代启蒙运动中,兴办教育、构建民族新文化的附属产物,这种政治功利的"民权"运动催生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国近代"角色型"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南京主要高校的抽样调查后发现,"90后"青年学生能充分肯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但缺乏身体力行的毅力和信心,知行不一;具有理性的政治情感和态度,但个人信仰渐趋多元,共同理想信念淡化;社会责任意识较强,但人生理想选择趋于务实和功利,忽视社会理想追求。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当前社会环境变化、现行高校教育体制以及"90后"青年学生自身特点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失衡,多元文化冲突下的价值选择困惑,现行高校教育体制的片面发展,"90后"青年学生自身因素等。要改变这些现象,应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青年学生文化自信,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完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引导他们树立并坚定共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3.
"五四"精神是以反帝爱国为核心,由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探索与创造精神、奋斗与牺牲精神互相渗透、互相贯通而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距今86年了,但"五四"精神焕发出的时代光彩,对当代青年仍富有教育和启发意义。让"五四"精神发扬光大,是当代青年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青年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两新组织”青年的生存状况和心里特点入手,分析该群体的特质和诉求,要求加强“两新”青年团组织体系建设,满足他们的组织归属需要与政治诉求,以团的活动为载体,有效吸引“两新组织”青年.  相似文献   

5.
[摘要】近年来,香港青年频频参加“新社会运动”的原因有香港青年自身、香港经济、国际影响和新媒体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具体而言:香港青年自身认为的“激烈”的理性与“温柔”的抗争的观念和行为的互相影响;香港经济低迷的形势使青年受到较大冲击而走上街头;西方思想文化、国际上“颜色革命”以及欧洲和中东北非等国家或者地区社会动荡对香港青年的影响也较大;新媒体发展而致的信息与沟通的无限覆盖,对青年个体参与“新社会运动”也形成了有力的推动与助长。[关键词】香港;青年;新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6.
2014年3月爆发的"太阳花学运"是近年来台湾最大的社会运动,对台湾岛内及两岸关系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参与主体、组织动员、主要诉求和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对此次学生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其次从现实利益、观念心态及青年群体自身特征三个方面对其爆发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结合近年来两岸青年交流的现状,对今后开展台湾青年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青年教育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青年教育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认为,根本的是要把青年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因而,青年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技术,做到又红又专;要走与实践、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之路.探讨毛泽东的青年教育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青年、研究青年、引导青年,加强新形势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为个案 ,通过对青年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类型、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分析 ,探索当前青年知识分子价值观的规律。研究表明 :当前青年知识分子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但同时 ,在价值取向上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 ,价值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 ,判断标准由理想主义转向现实化、实用化 ,人生行为选择低于理性认知水平 ,价值观发展趋势既具有不确定性 ,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青年自身的原因。这些特点对管理者育才和励才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媒的发展,使不同思想文化力量的政治较量日趋白热化,它不仅削弱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而且带来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竞争和冲突.网络时代的青年政治社会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在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要主动出击,占领网络阵地制高点,迎接网络传媒对青年政治社会化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台湾、香港两地先后爆发了"太阳花学运"与"占领中环"两场所谓的"占领运动",由于深存于两地青年内心的"镜像"错位不断发酵,使得青年在两个事件过程中都出现了从"冷漠化"向"激进化"的明显转变,在运动中双方互为应和、互为支撑、互动频繁,这种趋势随着2016年蔡英文主政台湾以来,更有从"地下"走到"地上"的态势,给中央的两地青年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在新的时空环境下,需要深入挖掘隐藏于港台青年内心的认知源头,梳理认知"镜像"导致的两地社运规律性特征,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路径,重塑港台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的政治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主体意识形成;政治自主性加强,理性色彩的增强,标志着其政治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的研究中,对日本青年训练所和青年学校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关东州"日本军政当局为创办青年训练所和青年学校而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梳理,探讨日本青年训练在"关东州"的发展过程,进而分析日本军政当局利用青年训练机构对居住在旅大地区和"满铁"沿线一些城市的日本青年加强军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网贷飞速发展,青年在网贷中占主体。鉴于当前青年创业融资难的现状,共青团应创建"青年贷",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共青团创建"青年贷"的各种条件现已具备,作为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公益性金融信息平台,"青年贷"可参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与资源优势,通过当地基层团委和"青年贷"平台对借款的两次审核,确保借款和平台的安全,充分发挥共青团服务青年、联系青年的作用,持续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贷款,助力青年实现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化在当前我国的传播方式及对青年思想的影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其变化趋势集中表现为:西方文化通过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直接传播西方政治意识形态,与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形成公开对峙的状况有所弱化;同青年的文化娱乐、网络活动及消费生活相结合的隐性传播方式明显加强,对青年思想的影响更为广泛和复杂.对此变化趋势需要保持理性的认识和积极的文化选择引导.  相似文献   

15.
方瑞晴 《延边大学学报》2023,(2):24-33+141-142
韩国正面临愈发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且老龄化和少子化在不断加剧不同年龄层的矛盾,尤其激化了对分配与再分配政策持有较高敏感度的青年层与老年层的代际矛盾。在韩国社会,代际矛盾主要围绕就业和福利政策展开。在代际矛盾不断反复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韩国各党派之间持续进行政治斗争,形成偏向特定世代的政策。由此,不同年龄层的政治理念分歧愈发扩大,代际矛盾进一步加剧。由于老龄化现象在韩国愈发普遍,占据更大人口基数的老年一代享有更多话语权,“老人政治”应运而生,老年群体的福利压倒性超过青年群体的福利,针对青年层不平等的分配与再分配政策愈发凸显。在“老人政治”盛行的背景下,青年群体的诉求与利益得不到保障,产生了需要在政治层面解决世代间不平等问题的想法,最终形成了“青年政治”。在韩国,对现状感到不满的青年群体迫切渴望改变韩国政坛,变革韩国固化的社会结构,在政治参与中作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对河北省 10所不同类型高校近 3000名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作者思想认识情况的对比调查表明,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和青年学生工作者的思想主流的基本面良好,在政治、经济、道德、价值等诸多领域存在着广泛共同交流、沟通的基础;但二者在伦理价值、流行时尚、私域生活上的认知差异,尤其是青年学生对青年学生工作者的整体评价偏低,也同时表明制约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效的"代沟"的存在;实现二者"代沟"的跨越,必须完善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与团干部的培养机制,更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方式.  相似文献   

17.
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精神支柱,是引导人前进的精神动力。张闻天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中,十分关注青年群众的成长与培养。围绕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引导与教育,张闻天形成了对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实现它的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阐述了一系列有关青年理想信念的观点。重温这一思想,对于认识青年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年道德品质的形成,受政治、经济、经济消费、社会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我国当代青年的道德品质因此呈现出人生价值取向自我,道德自我评判能力增强、道德情感丰富等特点。我们必须针对这些特点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促进青年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理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包括在一定规则下应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或认识能力,而且包括对行为和目的的选择、质疑、反驳和辩护的能力。理性意识、理性能力、理性精神和理性观共同构成了人的理性人格,培育者应该以培育青年对象理性人格作为基本目的。在探究了理性人格培育的重要性和实际缺陷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统一"的最佳培育对策,即理论培育与实际统一;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统一;理性培育与德育、美育统一。  相似文献   

20.
"躺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表层特质是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只管自己躺平,是一种以"低欲望"为媒介表征,以"自嘲"的话语姿态寻求自我解压的生活方式。"躺平"现象实质上是一场由边缘青年群体掀起的反抗"内卷化"时代焦虑的青年亚文化运动。以"躺平"现象的媒介表征及其自我实践作为研究路径,发现"阶层跃升"不畅和消费主义泛滥是我国社会语境下"躺平"现象的根本诱因,青年群体通过参照极简主义的模式践行"躺平",抵抗"内卷"。因此,为避免"躺平"浪潮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既要发挥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又要提升大众媒介塑造正向价值的功能。此外,青年群体自身更是关键,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认识历史和反思现实的过程中正视生活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