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法同居或称非婚同居 ,即男女双方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结婚登记手续 ,而同居生活。这种关系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非法同居既包括有配偶又与他人同居者 ,也包括无配偶的男女较长期地共同生活 ,亦包括举行了结婚仪式 ,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被群众认可的事实婚姻。非法同居所生子女为非婚子女 ,非法同居所建立的家庭为非婚家庭 ,它建立的家庭不够稳定 ,不利于子女的抚养教育 ,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我国一直存在非法同居问题 ,并且近几年呈扩大化趋势 ,除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外 ,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困扰。非法同居形式多样化  1.父母怂恿…  相似文献   

2.
配偶间的同居义务是配偶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关于是否确认夫妻间的同居义务,同居义务是否将导致婚内强奸的泛滥,一直困扰着理论和实务界。本文以同居义务的性质和行使的分析为基础,从同居义务的法律效力着眼,探讨了其对夫妻间侵权行为的阻却违法性效力,以及违法同居义务的法律后果等问题,指出了配偶间同居义务的特殊性,并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就同居义务与性自由进行价值权衡,从而论证了配偶将同居义务的特殊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63岁的退休工程师曹建国的妻子久病不起,在朋友的说合下,他竟然将比自己小10岁的"准妻"以保姆的形式接回家中,准备等前妻死后与她结婚。不料前妻久病不死,"准妻"大肆捞财,并将他告上法院,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场财产官司。经过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调查和判决,曹建国打赢了这场官司。但他的这段经历足以令他对荒唐事的深刻反思并从中得出教训:病妻在床需请人照顾,但决不能订"准妻"协议和实施同居。正因为有了同居,才钻进了"准妻"的圈套,特别是同居是事实上的婚姻,法律还要追究重婚罪,其后果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陶家平 《老友》2013,(9):52-5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很多害怕孤独的空巢老人渴望告别空巢生活,寻找到一个老伴共同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老人选择"搭伴养老",即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便开始同居生活。"搭伴养老"者之间虽然没有依法登记,但要解除关系也需依法进行。一般同居关系随时自行解除案例:今年64岁的退休工程师老王,在2009年秋天时认识了与自己同岁的陈大妈。两人都是独居老人,后来他们决定一起生活。同居生活后,由于两人在性格和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经常发生争吵。陈大妈不  相似文献   

5.
黎鹤平 《新天地》2012,(11):20-21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速,现实生活中的丧偶、离异老年人比例也越来越高,有关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中,单身比例是30.6%。然而,在老年人中,不婚而伴、不婚而居的所谓"银发同居"现象正悄然流行。所谓"银发同居"是指:两个无配偶异性老人,不以生育为目的,为共度晚年摆脱孤独寂寞,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在情感上互相慰藉的不婚同居。  相似文献   

6.
《山西老年》2013,(7):8-9
曾几何时,"同居"这个词在很多人眼里带有一种贬义的含义,尤其在老年人眼里,它一直作为有违于传统道德的生活方式而受到谴责和鄙视。如今,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丧偶或离异老人竟也纷纷选择同居、试婚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老人同居、试婚数量增加的背后,有着比年轻人更多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7.
陈曦  海田 《华人时刊》2008,(9):74-77
相恋三个月后,我和艾米莉一起去东部的尼亚加拉瀑布风景区度了半个月的假。旅行回来后,艾米莉搬进了我的公寓,我们像许多年相爱的加拿大年轻人一样,开始了同居的生活。2006年春天,艾米莉怀孕了。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权利,艾米莉提出我们一起去市政厅申请同居。在加拿大,在市政厅登记同居后,男女双方所享受的权利和结婚没有区别,我们中国人喜欢称这种登记同居的方式为"部分婚姻"。  相似文献   

8.
英国家庭法对非婚同居关系的承认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婚同居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产生了冲击.尽管英国社会在法律是否应该介入、如何介入非婚同居关系等问题上发生过激烈的争论,非婚同居关系还是逐步得到了家庭法的承认和保护.英国现有法律对非婚同居关系的承认和保护是有限的、不全面的,立法机关正在酝酿对这方面的法律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同居,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标志着社会的开放,标志着公众舆论对非婚姻内的性生活和同性恋行为的一种宽容。我国未婚同居现象逐渐增多并形成了很大的未婚"同居族",我们应该研究这种社会现象的现实性和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加以规范和引导,将其纳入法律的轨道,而回避或制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法律对同居进行调整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透过我国法律对同居义务规定的演进,我们找到了我国《婚姻法》至今未加以规定同居义务的部分缘由。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对同居义务加以确认的立法现状,促使我们对同居义务规定与否的利弊进行再思考。我们应该在婚姻法的条文中明确规定夫妻互负同居之义务、同居义务豁免之理由及违反同居义务规定的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11.
张吉珍 《南都学坛》2010,30(5):45-49
传奇作为一种文体名称,既指唐代小说,又指明清戏曲。当时之所以被"贬",有四个原因:一是正统文学——诗歌的强大,二是严肃史学的排挤,三是"小道"末学"的牵累,四是"俳谐"的曲解。唐传奇之所以能流传下去,在于唐人"作意好奇"、世人皆有"好奇"的心理和契合了特定时代读者大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的人物批评大体可分三个阶段:以《金瓶梅》刊刻时的序跋为代表的原始批评多滞留在小说名实的判断上;以张竹坡评语为代表的高峰批评则深入文本"脊髓",放射出理性的审美光芒;《金瓶梅》的人物现代批评呈现出多角度、多领域的纵深发展趋势。这三个阶段都是借人寓意的心态写真。  相似文献   

13.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把世界的根本理解为“权力意志”,其目的是想表达生命世界的生成、创造和提升的特征。尼采笔下的权力意志具有非主观的实在性、追求自身力之保持或增长的能动性以及价值关系性。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原创的权力意志和颓废的权力意志,这一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尼采的哲学—伦理学的价值论特征。“权力意志论”的积极意义在于感性能动地理解世界,恢复了“价值创造”在世界中的地位,否定了幸福主义意志论的被动性和理性主义意志论的抽象理智性;其根本局限在于无视客观世界的多样性,陷入了抽象的还原主义和唯意志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实质是"天道"与"人道"一致,即将宇宙的存在原理、运行规则与人的存在、道德规范视为一致。道家的天观与儒家不同。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是由天道推衍人事,借托天道作为人间秩序的依据;道家通过自然或天了解人,并且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中国哲学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绣像本与词话本《金瓶梅》文本有着不尽相同的情节设置与思想内涵,这种不同直观地反映在两大版本各不相类的回目之中,其回目所体现的小说人物形象、小说叙事角度及作者的叙事观点与审美旨趣皆大相径庭。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此外,借助数字为回目做标记的方法对这些回目的异同频度进行数理分析,也可以使读者更便宜地体察其相异情况和原因,从而在对《金瓶梅》的两大版本进行分析的时候,作出更为明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拉祜语是分析型较显著的语言,虚词是其重要的语法手段.虚词ve”在拉祜语中使用频率高,具有多功能性.它既可以作助词来表明修饰成分与中心语之间关系——定中关系或述补关系,又可作为名词化标记,还可以用作句中或句末语气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澳大利亚著名原住民作家吉姆·斯科特的获奖小说《心中的明天》第一章为例,通过分析文中出现的吟唱仪式和死亡之鸟的神话传说这两种澳洲原住民的文化形式,说明澳洲原住民的“梦幻”世界观是作者建构原住民身份和抨击殖民统治者同化政策的认知基础,读者只有了解作者内化了的“梦幻”世界观,使之成为作者——文本——读者互动的认知桥梁,才能理解文本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而把握作品的主旨,体验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语料的基础上,对英语中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IT”和汉语的“它”在语篇中的指称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1)“IT”与“它”都可回指,用法也基本相同;(2)在预指方面,“IT”在一些特定的句型中常用于预指,而“它”很少用于预指;(3)“IT”和“它”都用于泛指,但“它”指称的对象相对来说比较空泛,不如“IT”那么具体。另外,“IT”有时还可用来指称人,“它”则没有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19.
"唯道集虚"是庄子传授给世人的一个悟道法门。"虚"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否定常规的内心修炼工夫。从生存层面上说,虚能够使自己远离祸害,拥有一种安全感,进而悟道。从本体层面上说,虚能够使自己的本体——本性与世界的本体——道自行呈现。虚的工夫,类似于现象学所倡导的"悬置"方法,对现代人实现个体幸福而言颇具启迪。  相似文献   

20.
庄子思想中很多地方历来称为难解,如《齐物论》中"莫若以明"、"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的思想意蕴,目前学界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正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在于没有把握庄子独特的思维方式——身体思维。这是一种比通常认识论思维更为源始的,具有自身明证性和确定性以及具体情境性等特征的,与认识论思维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这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