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文学作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它在人民中间口头流传,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无形的作品,故有人把它比喻为“风”,象风一样流传一阵之后就消失了。要使得这宗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文化财富长期保存和不断流传,就必须用文字加以记录和整理写定,使其从口头的“无形”转化为书面的定型作品。即搜集整理工作。搜集整理是完成民间文学作品从口头转化为书面的过程中两个不同的工作阶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文艺学经过百年的发展后,却在上个世纪末遭遇了“低谷”和“困境”,其学科在人文学科领域不断被边缘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民间文艺学遭遇到了合法性危机,即民间文艺学本位缺失.随着国家学科的调整,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更是被“误置”于民俗学之中,说是“误置”,其原因在于研究者忽略了民间文学的文学性质.而文学学术本质上的核心——创作理论、文学形式以及审美研究,也同样是民间文学研究中的本位“立身”之处.确立“审美”乃是民间文艺学的“立身之本”和本位所在,是“危机”中的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民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间口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它与民间口头创作的其他部分一样,与人民漫长的历史密切相关,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与别的体裁迥然不同。遗憾的是,对维吾尔族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不怕官,不怕管,检验真理靠实践。”这就是谚语。它简炼尖锐,富有哲理;押韵顺口,形象生动;语言通俗,耐人寻味。谚语是反映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的艺术结晶,渗透着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中国谚语,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形式。谚语紧密地联系着人民生活。“别看都是庄稼话,撒在地里能开花”、“水滴积多  相似文献   

5.
一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问题,是民间文学根本的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五四到三十年代,是学科的创建时期。那时,学术气氛浓厚,众说纷纭。有认为它是落后民族的文化遗留物,有认为它即通俗文学,有认为它即“口述的耳听的”文学,有的已涉及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等特征。鲁迅、瞿秋白则指出,它是“生产者的艺术”,以之区别于“消费者的艺术”,对后人影响较大。这被认为是抓住了作者的阶级属性,加上苏联的影响,从此探讨渐趋一致。解放后,经过《民间文学》1957年的讨论,已使得许多人接受了民间文学主要应该是劳动人民创作的观点。如认为:“民间文学从它一开始形成的时候起,就规定了自己最本质的,不可缺少的特征:它是劳动者即生产者所创造和传播的文学,是他们进行阶级斗争的武器。”1958年的  相似文献   

6.
一 如何认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和意义,是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中,民间口头文学和作家书面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都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一般的文艺学或文学理论,应兼及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是各民族文学的源头,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着。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叙事诗、民间小戏、谚语、迷语等,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为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7.
论民俗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涉及语言艺术等方面的习俗,通常称“语俗”。 语俗有广狭两义:凡以语言作民俗内容的直接载体或转递媒介者,属广义;通过民间语言,尤其口语,直接传承民俗内容者,属狭义。广义“语俗”囊括所有涉俗的语言文化,如口头的、书面的,社交常用的、艺术鉴赏的,等等。口头社交一类,即所谓“民间语言”,是语俗中的日常交际部分;艺术鉴赏一类,即所谓“民间文学”,是语俗中的形象表达部分。民间文学常被分立出语俗,划入民间文艺学的研究范畴。它通过语言赋予艺术形象与想象,但毕竟与诸多民俗意念难解难分,有的还与民俗活动、仪式等连成一体。它其实是语俗中的一个特类。狭义的“语俗”,通常即指除此之外的“民间语言”这一大类。  相似文献   

8.
藏族民间谜语琐议谈士杰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门类。它是民间表现人民智慧、测验人民智慧、培养人民智慧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的特殊形式。藏族民间谜语,古藏语称“德乌”。在现代藏语中,因地区差异,称谓不一。安多藏语称“楷”,西藏口语称“嘎凑”,玉树地区至今...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分别以口头和文字形式,满足过广大读者或听求的需要,孕育了许多优秀作品,培育了无数优秀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在成书过程中,无一不是经过民间传说到说唱艺人辗转反复的加工;许多有成就的作家无不从流传在人民群众中的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创作,使自己的创作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由于作家们急迫地要冲破长期以来封建束缚的牢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学是同作家文学或文人文学相对的一种文学类型。它由广大民众集体口头创作,能表达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并在广大民众中世代流传。因此,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已知的民族都有民间文学;而且在每一个文明、发达民族的文学宝库中,民间文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就是如此,其民间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反映了美国人民卓越的革命传统、广阔的生活场景、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豪爽幽默的情趣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百年历史始终终摇摆于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之间,缺少严密独特的话语体系。本文从文学本位出发,指出民间文学形式上的"口头性"和内容上的"日常生活属性",不失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经验下本土语话建构的有效维度。民间文学以"闲暇思维"的方式彰显出"自然人性",体现了人由异社向自身复归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境内的瑶族,现有142万余人。瑶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民间文学是瑶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是瑶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才能的结晶。瑶族民间文学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说词等种类。近年来,笔者在研究瑶族民间文学过程中,发现瑶族民间文学与宗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神话、故事传说,或者是歌谣,无不渗透着宗教的内容与色彩。本文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试图阐明宗教与瑶族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民间文学一般称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它是针对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那些体现个人意志并以个人名义公开(出版、发表)于世的人文现象而提出来的,它们之间的对比就如同人们通常所用的两个成语,一个是下里巴人的艺术创作,另一个则是阳春白雪.  相似文献   

14.
延安的民间文学与五四以来的民间文学不同,它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展开。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的民间文学传统在全国文艺界推广和发展。民间文艺家赵景深、蒋祖怡等将“民间文学”等同于“人民文学”,遭到批驳。围绕“人民文学”的“人民性”学界展开了论战,最后,以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学”为目标,一度遭到颠覆的传统文学地位略有回升,民间文学与传统文学共同分有“人民性”的特质,达成了和解。  相似文献   

15.
深探文化矿精取民族魂──读八位中青年民间文学研究家著作有感王敏之民间文学,在广西各少数民族中的蕴藏量是十分丰富的。但要把这些劳动人民多年来的口头创作的作品搜集、整理出来,特别是从这些作品中经过深细地研究,分门别类地总结它们的思想内容、审美观念、艺术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民间故事《叶限》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壮族的民间文学与民俗事象,解读民间文学的“神人”、“神物”等形象。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神人”与“神物”等形象是崇拜对象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神思”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灵感和想象力的艺术思维,交融着民间信仰的神秘力量。它对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彝族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除了拥有用较完善的彝族文字记载的浩翰的彝文书面古籍外,流传于彝族人民口头的民间文学也是非常广阔的。有的已被热心的学者整理研究出版,给观众读者美的享受,美的教育,如闻名于国内外的《阿诗玛》等。但至今更多的还未露面,正多情地盼望着更多的学者、研究家去与之会面,使之相见于众多的读者观众。在这些彝族口头民间文学中,有一种可以说是盖着一块遮羞布的文学样式,那就是“白话”。这里说它是一种“盖着一块遮羞布”的文学样式,主要是指“白话”属于彝族青年男女谈情…  相似文献   

18.
右派分子曹觉民一向担任我系民间文学教学工作。他的“中国人民口头创作”讲义,曾作为高等学校交流讲义印行。在全国高等学校及民间文学界有一定影响。这个讲义的内容异常反动。反右期间,曹觉民的反党反人民的罪恶言行,已经受到了我们的批判和斗争。但直到如今,他仍顽固不化,坚持其反动立场,企图把他的这本讲义一字不易、仅只更动节次,增加篇章,继续拿来毒害同学。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民歌的定义和范围及其种类的划分问题,古今中外的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各自的见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何谓民歌?在古代研究民歌有“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毛诗故训传》)和“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日谣”(《韩诗章曲》)等记载。近年,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一书中提出:“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它是具有特殊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民间文学概论课担负着传授有关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任务。但由于这门学科本身基础比较薄弱,多年来又屡受摧残,因此这个任务是艰巨的。怎样把《民间文学概论》课教好,是高校有关教师深切关心的问题。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八日、乘民间文艺研究会召开首届年会的机会,由钟敬文教授主持,邀集参加年会的高校代表二十多人,在北京举行了民间文学教学座谈会,专门就高校民间文学教学问题进行了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