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九洲 《江汉论坛》2004,(4):120-124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正通过"移位"改变着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市场的传统格局前者日渐中心化而后者则日渐边缘化.在中国当代平面媒体中,通俗小报所传播的大众文化是一种"快餐式的文化",具有模式化、同质化、易复制、粗俗、浅薄等特征.这种"快餐文化"所运用的消费策略是"夸张的寻常化",这种消费策略虽表现各异,但其手法均为"化雅为俗".这种消费策略之所以能在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市场上大行其道.从表面上看与通俗小报的市场化程烫度较高有关,但从深层上分析,则为我国当代媒介发展的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2.
当代产业化语境使得大众文化产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文化的美学选择。大众文化场域话语多元,但各种话语权力并不平等,存在着一种所谓的文化霸权。对当代大众文化来说,始终面临宿命般被整编的可能。大众文化最终与主流意识形态合谋,在表面的斗争、差异背后,共同打造了持续、稳定的当代市场经济文化霸权。大众文化自身也自我解构式重构了自我镜像,走上文化大众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桂艳 《河北学刊》2007,27(4):240-24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育有着不同于西方政治文化的历史背景。从文化内容上来看,大众文化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发展观,使文化真正成了人和人的生活存在及表现的方式;从文化的表现形态上来看,大众文化突破了原有文化中的特权与等级观,使文化由等级文化形态转向了平等化的文化形态。由于大众文化的成长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对大众文化的审视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西方的话语语境中,而应当承担起历史现实文化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宗旨是使广大民众认同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其行动指南.在当前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仅仅依靠显性的宣传教育等手段很难真正有效地实现.而文化及其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渗透作用,能实现意识形态的无形渗透,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最终转化为民众的信仰.因此,在政治生活显现出文化化的今天,把马克思主义文化化,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构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文化内核,生成真正属于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发展观,以及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结合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全球化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诉求与选择,也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文化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一种引入注目的文化现象,与之相应,对大众文化走向的价值评价构成了目前国内文化讨论的热点之一。然而要对当前的大众文化实践予以准确价值定位,必须将其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联系起来,否则必然导致对大众文化实践的褒贬不一的评价态度。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我们认为大众文化实践是文化真正回归社会生活、文化真正实现现代化生长的必然环节,因此就通过积极的引导来促进当代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  相似文献   

6.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分析形式,其目标是寻求建立适合当代社会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在当代语境下,大众文化与政治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大众文化具有政治性,政治也具有文化性,这与马克思政治观和文化观是一致的.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不论从其研究主题来说,还是从其发展史来说,都体现了大众文化与政治的辩证法,大众文化与政治的辩证法是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线.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为研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维度,如何在当代语境中发展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滕驰 《南方论刊》2014,(3):59-61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本性,我国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并充分重视受教者"人的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人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国家文化空间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国的文化发展态势,从文化实践理论看文化空间能够更好地认识其本质。将当代中国的文化空间放置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所代表的三个维度来分析,有助于看清楚文化变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在文化上的倾向性。当代中国的文化空间正处在一种不断转化、创造的过程中,既要保护传统文化空间,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又要适当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还要继承精英文化,改造大众文化,从而创造出新的现代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范式,是一种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总体性价值规范,它要求哲学教育达到“哲学的生活生成”与“生活的哲学化成”的有机统一.这一范式源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本真精神,形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传统之中.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教条主义的干扰与破坏,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逐渐偏离了生活化的路向,严重阻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当前重新确立这一范式,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教育贴近生活、亲近大众,摆脱教条主义的困境,实现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从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已经发展了将近一个世纪,但是一直以来,学界较为关注的是其意识形态性,而忽略了其作为一种文化样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主导文化,大众文化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较为突出的形式特征:鲜明的拼凑风格、视觉形象的极度膨胀和以高科技为主导.这些形式特征在当代的影视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大众文化进行细致的形式特征分析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大众文化,同时,对我国当代的大众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反文化、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亚文化与反文化、大众文化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在研究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时,有必要结合当代亚文化现象,对亚文化、大众文化、反文化这三个概念进行甄别,发掘其历史性及其特质,作出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进入近现代以来,人类的审美活动从美扩展到了丑,审美活动并不局限于美的人、事、物,而是扩张到了不美甚至丑的人、事、物。人类审美观念的这一变化也鲜明地体现在当代中国的审美趋向上。顺应人类审美观念的这一转换,当前中国的审美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之一就是,传统的审美诉求开始向下位移,"审非美"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景观,审美活动中形成了一种审"非美"的现象。当前的"审非美"具体表现在:审美追求的中性化;审美趣味的媚俗化;审美取向的怪诞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当西方学者对大众文化中的"平民意识"、文化霸权、全球化以及消费文化进行批判时,转型时期的中国大众文化却以更加民主化、本土化的形式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转型时期的中国大众文化将完成"平民意识"与主流意识的融合,实现民主与霸权的相互渗透,满足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异质诉求,彰显消费文化的一般特征,从而以一种更加统一的文化形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众文化建设需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不断前进,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要求深刻把握我国大众文化科学发展的内在机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话语体系,妥善处理好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将大众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有效相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是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成分,它是以通俗文学、流行艺术等文艺形式为中坚,另辅有大众文化消费方式,诸如卡拉OK、时尚装饰、休闲旅游等在内的活动系列。它是当代文化工业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成分,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有着大众文化的一般特性,即笔者所指认的它的大众性与伪大众性。它的大众性看来是理所当然,不待多说的。它的伪大众性在于,它是由一定生活条件下,大众被安排的一种文化,而不是大众真正理想的对象,如对多数人来说,自己演唱有乐队伴奏更好,求之不得,以卡拉OK的录像伴奏来替代;自己能够游历世界各处的名胜景点是…  相似文献   

16.
狂欢文化源远流长 ,大众文化与狂欢文化一脉相承 ,并且承担着狂欢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大众文化的狂欢性就在于解构等级制 ,恢复与肯定被压制的正常人性 ,感受生命的激情 ,实现人的自由。大众文化同时是一种工业文化 ,商业性扭曲了其狂欢性 ,应引起关注与纠正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迪斯尼文化创立以来,文化开始向大众化趋势发展.发达国家开始大量地向第三世界与发展中国家输出其大众文化,文化因此而成了当今发达国家经济输出的代名词,并由此引发了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可以说,文化的输出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又一次扩张.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多元文化中,超越了使用价值消费,以符号、影像为特征的消费文化,是对先前同质性大众文化的反拨。从同质性的大众文化到个性化与无规则的可选择的消费文化,体现了当前文化变迁的一种态势。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开发潜力,但旨在对其理论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不免会出现误读的现象。将狂欢化理论作为大众文化的理论资源就是对狂欢化理论的一种误读。应从对狂欢化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关系入手,真正认识狂欢化理论对于大众文化发展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化理论非常关注权力问题,威廉斯的三元文化构型范式以领导权问题为核心,是对文化总体性构成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西方文化理论视域的观照下,可以把中国当代文化划分成四种主要类型--主旋律文化、大众文化、学院文化和民间文化,它们之问形成了以主旋律文化为主导的动态结构关系.在主旋律文化之外,大众文化最具影响力,学院文化具有传承传统文化和承载新兴文化的双重性质,而民间文化则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