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玉峰 《浙江学刊》2005,(2):191-194
邓小平在全面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江泽民关于三个"必须依靠"的科学概括和"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新论断,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重要发展.这一理论对于充分依靠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了邓小平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高扬共同富裕的旗帜──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初探王至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深化的。只有深刻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历史的、内在的联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与邓小平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的共识与基础;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对毛泽东的继承与深化;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在吸取毛泽东失误的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所作出的正确阐释和全新概括。因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探索的继承、深化、完善和发展。这就是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搞清楚.邓小平的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本质 ,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 ,深刻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基本原则 ,根本动力 ,发展战略 ,客观规律 ,环境条件 ,主要内容等 ,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发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它主要由科学发展观、执政党建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创新型国家建设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论等"一观七论"组成,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形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统领作用."一观七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最鲜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毛泽东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有着先导作用,这种先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二是提供了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提供了实践经验。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重大发展,这种发展的实质是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文章还集中阐述了在新的时代主题条件下和新的历史时期里,坚持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具有了全新的涵义,这就是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与凝练,概括出符合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导向和诉求,是我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作出界定,这对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本文仅从经济领域阐述这一体系,即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一系统阐述,并将其丰富内容概括为:经济建设中心论、经济发展战略论、经济结构和分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经济改革论、对外经济开放论,分别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田猛 《唐都学刊》2005,21(5):66-68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主题,从社会主义政党与社会主义建设辩证关系,从执政党推进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问题,从有效提升执政党主体素质的哲学高度创新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定 《社科纵横》2008,23(9):10-12
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颇多,但总体上没有把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理论上的逻辑论证显得很是薄弱,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远未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论证逻辑构思的现实性,也就是意义,论证逻辑构思的可行性,也就是框架设计,这两点恰恰是我们当前在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时所最为缺乏和不足的地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线来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探索.这种探索具有现实性,以道路为主线构建符合我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符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同形态的逻辑发展进程;符合我们的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历程.这种探索具有可行性,这个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可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开并通过"什么是社会主义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 三个主要层次来构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一个带根本性的课题。对此,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作出了回答。从理论、实践和战略这三个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道路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的前途,从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并以此逻辑地推演到其他基本的内容。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  相似文献   

13.
试论邓小平的新民本目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民本目的论的思想和主张,即: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依据来解释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最终目的的思想和主张,是追求社会主义事业过程的完全性、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目的的完整性、完美性的特性或行为,是关于为什么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学说。邓小平新民本目的论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邓小平新民本目的论的逻辑起点;以人民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评价标准,是邓小平的新民本目的论的价值核心;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邓小平新民本目的论合乎逻辑的历史继承和创新发展。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突破与创新,澄清了在社会主义发展目的上的种种错误认识和偏向。  相似文献   

14.
谷炜江 《学术交流》2002,3(4):10-12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基本手段,最终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为目的,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程炳卿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宋容德 《社科纵横》2008,23(10):8-10
毛泽东提出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以苏为鉴,确立"走自己的路"这一探索主题.邓小平对照搬苏联模式的反思更为深刻、彻底,形成"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题,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又一新的发展阶段.毛泽东、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鲜明特征,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给我们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晓钦 《社科纵横》2008,23(7):9-1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国后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为了解决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这一探索过程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战略决策,有关领导、有关课题组和许多专家学者就如何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我在这里谈谈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必须注意的两个重要问题,供同志们在研讨中参考。 一、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论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仅善于概括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而且善于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表现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发展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论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系统配套的理论体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由于高度概括和抽象,自提出至今,一直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争论的焦点。笔者在研究中有几点思考,现提出与同行商讨。 要看到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的差异性 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时,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疑问,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没有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表述,是否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问题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中已不重要?笔者认为,要认识这一问题,必须严格区别本质和特征两个概念的不同。 党的十二大是我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代表大会之一,这次大会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具有两大突破:一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问题;二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其概括为:1、剥削制度的消灭;2、生产资料公有制;3、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4、按劳分配;5、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6、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7、以共产主义思想为  相似文献   

20.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主问题有过多方面的描述。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以及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作了阐述,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