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阳昭 《天府新论》2007,3(Z1):12-14
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民主化,法制化,人性化的和谐富裕的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俄国1917年10月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苏联社会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笫一阶级”的社会,而只是胚胎状态的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是苏联共产党长期实行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措施,并固守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斯大林政治体制,苏联人民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民主权利。由此使苏联人民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苏联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信仰逐步动摇,苏联共产党逐步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苏联共产党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七日在莫斯科开幕的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已经在二月五日胜利闭幕了。在大会举行期间,我国人民和苏联人民一样,万分激动地倾听着从大克里姆林宫发出来的胜利的声音。我们把伟大的苏联人民的胜利,看作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胜利,是全人类的胜利,也是我国人民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是对于全人类具有划历史时代意义的事件。我们今天庆祝它的四十周年纪念,一方面对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胜利感到无比的欢欣,一方面也为它向全人类所指出的无比广阔壮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途,感到兴奋鼓舞。做为一个中国人民来讲,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刻,不能不想到苏联的党,政府,和人民四十年来对我国革命事业的关怀,支持和援助。想到这些,则除了欢欣鼓舞的心情外,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感激的心情。中苏两国人民的革命战斗友谊,也是史无前例的。我是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八年来的建设成就是和苏联的帮  相似文献   

4.
朱俊 《江汉论坛》2007,2(7):18-20
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前期,苏联人民甚至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斯大林产生了严重的个人崇拜.从时间这一纵轴上来看,当时苏联国内外人民对斯大林的崇拜,是以俄国的专制主义和封建崇拜的历史传统为基础的,是苏联当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结果.从当时苏联社会情势这一横轴上看,人们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由当时的特殊国情及社会主义建设状况和斯大林个人的偏好等多种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根本点是执政的苏共在其执政后期逐渐背叛了苏联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为苏联人民所抛弃.一言以蔽之,苏共瓦解、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民心的流失.  相似文献   

6.
在庆祝我国建国十周年之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又到临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那时开始了人类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四十二年来,苏联人民在伟大的列宁的党——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英勇豪迈的气概,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无前例的胜利,现在已经大踏步跨上建设共产主义的阶段了。在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下,世界上已有十几个国家取得人民革命的胜利,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了;一个包括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占有世界土地四分之一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出现了。因此,伟大的十月革命,不仅是全体苏联人民的节日,也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共同节日,是整个世界进步人类的共同节日。在十月革命四十二周年的时候,我们向站在全体进步人类最前列的苏联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我们欢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真理在世界上取得的辉煌灿烂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西方史学界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沦陷区游击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苏联沦陷区广泛开展的游击运动是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笔下,苏联沦陷区游击运动性质、原因、规模和作用却面目全非。本文试剖析其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游击运动的性质 苏联沦陷区游击运动不是少数人在个别地方采取的自发的软弱的行动,而是在苏联党和政府有力领导下,沦陷区人民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武装反抗德国法西斯是沦陷区人民对敌斗争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苏联文学对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抗日战争需要苏联文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文艺家的伟大任务是如何给人民提供能够增强信心、鼓舞斗志的文艺作品。达到这个目的有两个途径:创作和翻译。那么,应该翻译什么样的作品呢?哪个国家的文艺作品适合中国的现实需要呢?中国的杰出人士和翻译家都把目光投向北方的邻邦——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相似文献   

9.
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同日本法西斯进行的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反侵略战争。其间,作为中国的北方邻国,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曾以间接或直接方式参预并影响了这场战争。本文拟就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进行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确曾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必经给予充分肯定的。首先,苏联政府的反法西斯立场和它远东地区强大军事力量的存在,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战,也对侵华日军形成巨大压力。芦沟桥事变发生后,苏联的新闻舆论率先以鲜…  相似文献   

10.
焦连志  张春霞 《兰州学刊》2006,43(7):122-123
《莫斯科日记》中,罗曼.罗兰客观地指出了苏联当时存在的特权现象,指出无产阶级革命首要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的平等,形成统一的阶级。”然而,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后,却逐步形成了干部特权阶层。苏联社会结构中干部阶层特权的存在导致苏联社会结构的二元分裂,党群关系淡漠,官僚主义盛行以及干部阶层的腐败等,使党日益脱离了它所代表的人民群众,这是苏联共产党最终亡党亡国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在深入学习和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今天,深入思考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维埃时期农民思想情绪的表达者——评肖洛霍夫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是继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之后,在苏联文学史上占居第三位的大作家,是当代苏联文学中一位最有声望的文学巨匠。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目中,肖洛霍夫也是一位非同凡响的、引人注目的艺术大师。他是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重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孙辉  王传宝 《学术探索》2001,(Z1):71-74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理论基石,分析苏共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由于没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没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没能始终代表最广大苏联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三个代表"是时代向共产党人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苏联是一个过程(二十七)苏联之为苏联,就在于它是一个有着自己主权与独立地位的国家、一个人民成为社会主人的国家、一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这些基本特征的存在形态,在苏联的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区别。苏联的历史,是这些特征形成、发展到弱化、变形以至消失和国家解体的历史。但是苏联存在,这些特征就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苏联是对西方全球化的反动和对它的历史方向的逆转。(二十八)在西方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西方垄断资本同世界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矛盾,特别是在第三世界,集中于国家主权、民族独立问题。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首…  相似文献   

14.
文物工作是社会文教事业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实物资料,同时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一切文物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即使是最平凡的,最普通的,没有文字记载的文物,都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了古代入民在和自然斗争、阶级斗争中的某些迹象。苏联的考古学者就靠那些平平无奇而层出不穷的石器、陶器写出了苏联石器时代的历史,如果我们对文物不加  相似文献   

15.
贺怀锴 《东岳论丛》2022,(9):178-19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几年,人民炮兵成立了领导机关,确定了炮兵发展目标和方针,组建了一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部队。人民炮兵建军伊始,就奔赴朝鲜战场,与步兵、装甲兵和空军配合,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人民炮兵经过战火的洗礼,在战斗中获得了实战经验。炮兵是高技术含量的兵种,建国初期又是炮兵部队急速扩军的阶段,急需大量掌握火炮技术的官兵,人民炮兵通过创办炮兵学校和部队训练,为炮兵建设提供了人才的支撑。炮兵部队在建军初期向苏联学习和接收苏联装备援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辩证学习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性,为以后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战略性错误汤润千回首当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曾激起了苏联人民多大的希望,并且不久就博得了巨大的信任。他曾许诺,他的目的是革新苏联的政治经济生活。许诺对苏联经济进行根本改革,使苏联的产品,不论是普通产品还是高科技产品,在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大举侵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对此国际上两种性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当英美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集团根据绥靖日本的政策而各行其打算时,苏联是世界上唯一坚决要求对日本侵略者实行集体制裁的国家。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苏联人民给了中国人民全面的援  相似文献   

18.
<正>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和团结抗日的旗帜,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全国人民支持、配合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作了极大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的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就是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从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到抗日战争胜利,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阿·苏尔科夫在他的报告(苏联文学的现状和任务)里,论到苏联文学的世界意义时,曾有这样一个结论:“只要研究一下外国读者的要求,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个国家的读者对於苏联作家某一类作品的浓厚的兴趣,首先是以该国人民现在正在解决的实际任务为转移的。”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掀起了工业化建设高潮的伟大时代;因此,中国广大读者最感兴趣的多是苏联的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作品。这是因为读这类作品,可以学习苏联劳动人民,特别是青年积极分子,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计划而斗争的创造精神,以便投身到祖国当前的建设浪潮中,作一个勇敢的战士杰出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正> 苏联在1935年到1938年间,开展了一次肃反运动,惩办了一批反革命分子,这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扩大化,给苏联及整个国际共运带来了十分深刻的教训。扩大化发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包括客观的、主观的方面。其根本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由于国内外敌人的破坏,但斯大林主观上的失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本文仅对此作些分析。一、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估计是肃反扩大重要理论依据应该指出,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及其它剥削阶级的斗争。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当苏联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失时机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把这些反映在宪法之中。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明确宣布:苏联社会“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但是,斯大林对剥削阶级消灭后阶级斗争的状况和特点缺乏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