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孝迁 《东南学术》2001,(4):103-113
刘师培是近代学术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学者,本文旨在全面整理刘师培在研究清学史领域的学术成果,主要从五方面加以阐述:一、清学的渊源与流变;二、“学以域分”学术命题的提出;三、整理与研究扬州学派的学术群;四、清学的“得”与“失”;五、关于清代诸学者及学派的评价,厘清刘师培的学术成就、学术渊源、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院林 《云梦学刊》2009,30(1):21-28
刘师培身处清末民初.其学术亦由传统走向现代,终归完成了现代蜕变。刘师培是刘氏家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左传》学多承自家传。刘师培治学试图纠合传统学术分歧,等视经史、平分今古、持平汉宋、会通中西,但是随着现代学术观念与学科的建立,他的努力最终并没有结果。综其一生来看,刘师培在论学上力求会通,但有时将彼此互异的东西纠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矛盾,融而未化是其特点。在生命晚期,他沉浸学术之中,在学术上逐渐走出经学误区,走上了学术专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郭院林 《云梦学刊》2006,27(2):22-27
刘文淇是清代扬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开创仪征刘氏四世治经事业。学业经凌曙启蒙,包世臣点拨,多方取资,终成一家之学。其治《左传》,为古文之学,明确学术发展源流,旁征博引,遵守家法。治经之余,多为史籍校勘,专精而会通。经明行修,学界推崇。  相似文献   

4.
清末 ,国学大师刘师培热衷于吸纳西学并在交融中西学术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这与严复及其译作带给他的影响关联甚多 ,严复可谓刘师培在学术上中西交融的引路人。不过 ,严复往往是站在西学立场上把握中学 ,以西学为坐标评判中学 ,故多强调中西学相异之处 ;刘师培则是要用西学佐证中学 ,故更强调中西学相通之处 ,即同的一面 ,甚至有“西学古微”的倾向。之所以有此不同 ,与两人学术观的差异密切相关 ,即在处理中西学关系的问题上 ,严复的“归求反观”与刘师培的“借西学证明中学”在立足点上存在差异。在对西学的了解程度上 ,严复也远超刘师培 ,但刘氏对西学较严复为浅的理解 ,却体现了当时多数士子接受西学的状态。在中国古典学术逐步与西学融合从而迈向现代形态的过程中 ,这种对西学看似简单、肤浅的接受 ,恰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是近代学术史上一位有争议的学者。他一生论学宏富,各个领域均有诸多建树。作为治学的价值系统的“论学观”,显示了刘氏论学的独特性。家族背景及早年知识结构对刘氏论学观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于其论学充满了矛盾。本文主要以刘氏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为考察对象,从“中西观”、“汉宋观”、“学术观”三个视角,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刘氏论学的基本特点。如同刘氏论政的善变性一样,其论学也存在多变性。主观想法与实际操作始终存有差距,这既是个案现象又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李峻岫 《云梦学刊》2005,26(5):7-11
刘台拱是乾嘉时期著名的扬州学者。受其家学影响,刘氏对宋学的态度与时彦颇为不同。他服膺程朱,精研义理,在学术宗旨上不为汉宋门户所限,汉宋兼采。治学上专精而又会通,深于礼学。其学行在当时学术界乃是共相推服,名望隆重于一时,开扬州一带学术之风气。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是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尤其是隋唐以降,扬州为文人荟萃之地,流派纷起,清代的扬州学派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梁启超曾盛赞扬学颇有类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曹聚仁先生对扬州也极为推重。他在晚年写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一书中论及扬州学派时说:“清代学术思想到了  相似文献   

8.
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创立开始,历经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之变迁,以《学衡》、《国风》这两个学术文化批评刊物为标志,形成了现代中国批评史上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派:东南学派。东南学派在学术思想的渊源上,似乎一直可以追溯至南京历史上前朝历代的国学,但在现代思想学术语境中,“东南学派”却是作为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的批评者应运而生的。在思想主张的极端方面,“东南学派”几乎与五四新文化倡导者的所有主张均持相反意见,这些主张概括而言,集中于中国文化本位的坚持和民族文学的倡导,而在对于西方文化的认知介绍方面,则偏重于西方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化,但对于“中世纪”西方文化的重视,亦成为“东南学派”于现代学术之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与前人对陆机的研究多集中于诗歌相比,近代学者刘师培在陆机文的研究方面多有创辟。刘师培对陆机文大加推崇,赞赏备至。他认为陆机文的特色在于:谋篇布局;炼句布采;警策提空。这是基于刘氏对六朝文的精深理解的基础之上,又与他独特的文学理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师培探讨了字义起于字音的根源;提出“古韵同部之字及双声之字多可通用”的新说;卓有成效地将音训运用于校勘实践,纠正名家误说;将小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相结合,并联系中外古代社会史进行比照,相互印证。这些都是对先儒的超越。在小学研究史上,刘氏是集大成者,也是从传统研究转向现代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国粹派及反国粹派的出现1905年,国粹派创办《国粹学报》,以此为阵地,影响渐广。国学大师章太炎、扬州学派的刘师培,以及邓实、黄侃、黄节等人皆为国粹派的中坚。值此前后西方各种思  相似文献   

12.
狄霞晨 《江淮论坛》2023,(5):150-160
由江淮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桐城派及扬州派因学术及文学宗旨的不同,长期以来被视为观念相左的两派。通过历史语境的还原与考证,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误解主要源于江藩与方东树的意气之争,平心论学的一面却被掩盖。经过阮元、曾国藩等人的先后调和,二派得以取长补短,在关键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默契。晚清“日本文体”的壮大引起了两派对国粹沦亡的共同担忧,他们携手抵制,促使更有活力的“新文体”诞生。以曾门四弟子与刘师培为代表的二派殿军都曾走出国门,在与域外知识人互动、互助的同时推动了江淮古典文化遗产的现代更新,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3.
李军 《东岳论丛》2007,28(3):110-114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保守主义派别,主要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孔教派;邓实、黄节、刘师培、章炳麟等人组成的国粹派;本位文化派与国民党新保守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学派。在现代哲学思潮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国民党新保守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学派,特别是现代新儒家学派。它的产生标志着在早期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思潮之后,对中国文化今后走向的一次较为冷静思考的结果,代表着保守主义思潮的最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刘师培对陈独秀早期思想的影响,前人较少注意.其实二人曾长期作为知己,陈独秀受刘氏小学知识和诸子学的影响很深.但陈氏比刘氏更进一步,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5):72-72
郭院林的《彷徨与迷途——刘师培思想与学术研究》一书,于2012年5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包括刘师培在《中国白话报》中的著述研究、刘师培的思想历程、1905-1906年刘师培著述与活动透析、刘师培在《左传》学史上的建树、刘师培年谱等。该书在学术与思想的互动中将刘师培的研究引向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16.
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学术命题 ,在近代学术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该命题的学术渊源可追溯到《汉书·艺文志》、章学诚、龚自珍以及刘师培的祖父刘毓崧 ,但是对此作系统阐述的是刘师培。刘师培认为“古学”形成于一个以宗教、实验为背景、以“王官”为主体的礼制文化传统 ,这对于认识上古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还进一步指出“古学”与王官中的“史官”关系尤为密切 ,并且还解释了古学掌于史官的原因、弊端。最后刘师培得出古学不仅缘起于史官 ,而且古学的兴起又是对史官的反动这一结论。刘说在近代学术史上不乏立异者与同调者 ,但是刘师培对该命题的论述可以说“成一家言”,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徐有福 《云梦学刊》2008,29(4):156-157
郭院林在南京大学从我攻读硕士学位,接着又在北京大学师从安平秋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学的都是古典文献学专业,经过五年奋斗,终于有了这部著作.这部著作的最大优点,就是具有坚实的文献学基础.作者于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清代仪征刘氏家学研究现状.可以说对海内外的相关著作了如指掌.并且关注到海内外的学位论文,如台湾私立逢甲大学的硕士论文<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体例之研究>与南京大学的博士论文<扬州学派研究>就很有参考价值.接着,作者还为刘氏家族的著作编了一个目录.记录了文献名称、版本,以及收藏情况.对于重要的、罕见的资料,还详细描述了版本特征.录其序跋,甚至篇目.  相似文献   

18.
刘师培是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因政治上的失足而使其学术成就湮没不彰。本 文旨在考察刘师培在先秦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并且探讨刘师培治学方向 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师培诸子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 新的学术史体例,并且身体力行著有近代学术史力作《周末学术史序》;开中国近代实事求 是研究孔子之先风;刘师培还是中国近代完全应用西学探讨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同时他对先秦诸子典籍的整理研究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因此,无视刘师培在近代诸子学 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贡献,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9.
梁世和 《河北学刊》2004,24(4):170-176
学术思想的传承 ,学风的形成 ,学派的分布 ,往往具有地域特点 ,由此构成地域之学。地域之学的建立 ,可以涵养一地学风 ,传承一地精神 ,使一地文化绵绵不绝。地域之学是地域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也是解读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北学作为燕赵之学 ,经历了创立期、经学时期、理学时期、综合创新期四个阶段 ,具有经世实学、兼收并蓄、厚重古朴、慷慨节义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于阐述刘师培前期研究《左氏》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以“问题”为中心,从三个层次梳理刘师培研究《左传》的学术成果;一、先秦诸子述《左传》;二、《左氏》学行于西汉;三、《春秋》三传的先后关系。最后概述刘师培治《左氏》的学术方法以及评价他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