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的概念源于西方。时至今日,西方的科学观包括抽象理性论,实用理性论和抽象兼实用理性论。依据西方的科学观,中国古代也有科学,它的主要特质为实用理性。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是中国古代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以政治文化为基点进行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政治文化意涵可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从君主政治的权力合法性起源说看,"圣王作宫室"是君权合法性的理论依据之一,这就使得建筑与君主政治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致使中国传统君主政治的权力合法性具有传统型与卡里斯马型的复合型特点。其二,宫殿和民居建筑中蕴含着君权权威认同的政治文化意涵。其三,通过对坛庙、明堂等古代建筑的分析,可见其中涵容着对于天人合一及政治秩序建构的融合与会通。从古代建筑这一物质文化的层面考察政治文化,为这一研究论域开拓了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单从中国传统文化观来讲,孙中山的立场是民族主义的。他充分肯定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重要性,认为古代中国的物质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文化独具特色和优势,并重点弘扬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4.
战略管理理论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中国古代谋略观基本上还未介入这一理论的发展之中。由于当代战略管理实践中的一些失败,表明西方文化在该领域某些方面具有局限性,由此才有了探讨中国古代谋略观现代价值的可能性。这也表明:跨文化分析是未来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中国古代谋略观的现代价值实际体观在对当代战略管理理论的充实、修正和创新之中。  相似文献   

5.
英国人著述中的中国及其对美国早期中国观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人所撰的游记和其他作品中,陈述和分析当时英国人所形成的中国观.笔者认为,英国入在十八世纪所形成的主要是一种否定的中国观,认为中国处在"半蛮夷"状态.其著述在美国的接受对美国人早期认识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琴 《中州学刊》2008,(3):239-241
成语是汉语中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中的活化石,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从中可以折射出古人的思维与言语观念.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并且是把它列为与"立德"、"立功"并提的"三不朽"之一.我们从成语中体现的中国古代言语观可以看出,言与行应该是统一的,但更为强调和重视行.若上升到认识论的角度,则明确地表现为实践第一的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我国古代传统言语观对后世有着很深的影响,它要求言语理论应有社会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古代言语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社会政治存在着血脉联系,在汉语成语的生成和应用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传播思想源远流长,属于政治传播及控制范畴的观念、主张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信息监控、信息调控及信息规范控制三大政治传播手段来看,古人提出的一些信息控制思想、主张并不逊于现代传播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具有阴阳组合特质的话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的纲纽性认识。另外,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制度与西方学者的"传播制度类型"观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对“数”的神秘崇拜观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中国传统社会生活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鲜明特色。本文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梳理,探讨了数字神秘观念的成因,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从一至九的自然数中包含的丰富的神秘崇拜观念,并做了文化学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9.
人权思想的起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非常复杂,究竟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是否孕育着西方人权思想的基本元素?从人权作为“人”和“权利”的内涵来理解,人权思想的诞生和孕育是需要特定文化土壤的,也许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正义观、抗争精神、个人主义和宗教影响等对人权思想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与西方文化确实存在着本质性或前提性的差别,因此也就没能象西方那样成为近代人权思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云梦学刊》2009,30(6):11-11
《文化中国的十大品性》(史仲文著)于2009年4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大文化视野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宗教、习俗、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十个领域,作了深入浅出的现代性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作了生动的描述与评说;对中国古代文化中蕴涵的丰富智慧作了充分肯定与剖析:对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杰出人物、重大事件和发展脉络作了言简意赅的分析与评论;对传统文化的不足与缺陷也作了一针见血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对其解读和研究多数是从政治、道德和教育等角度展开。其实,《论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元素。从自然主义的科技观、"志于道"的求是精神、"博学务本"的科研方法和"以德摄知"的知识观等几个方面切入问题,综合历史视角能分析出《论语》有资格作为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发展的代表性著作,其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亦曾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内容:“大一统”的地理观—天下观,“大一统”的政治观—政治一统,“大一统”的思想观—思想一统和“大一统”的民族观—华夷一统.数千年来,“大一统”理念根植于中国各民族的心灵深处,得到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的一致赞同,形成了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向心力.思想和文化上的“大一统”始终存在于历史上各种类型的王朝之中,这是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大一统”的中国是古代各族人们认同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贺竞择 《理论界》2009,(5):178-179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其中的有关理念为后人学习、研究管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本文浅析了儒家、道家和兵家三种管理思想,并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评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梧 《天府新论》2000,(4):57-59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揉百家学说的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对我国的政治文化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均平的伦理原则是中国古代经济改革与农民起义的指导思想”,“爱民富民、重本抑末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封建帝王的经济决策原则”,“经济伦理转化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秩序原则”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平均赋役"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宏 《学术界》2005,(2):57-67
平均赋役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和赋役政策的指导思想,以往研究古代赋役、赋税制度或思想的大量论著,对这一指导思想都缺乏研究,有所忽略,更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考察这一制度、政策和思想的基本特征.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平均赋役"的文化内涵,不论对于认识古代赋役制度、赋役政策和赋役思想的基本特点,还是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均平文化,都是必须要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鉴于当前职业观存在的失范现象,从职业定位、职业选择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职业观进行了解读和梳理:在职业定位上占据主流的是国家本位思想,在职业选择方面,中国古代职业观中存在着功利本位倾向,在职业道德上长期存在的是他律倾向.这些特征和倾向跟今天中国职业观迷失甚至沦丧问题有着对应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当代中国学术的一种新范型,它的初创成功对于中国现代语言学是一场涉及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科学革命,以致二者之间不再存在"共同语言"。中国文化语言学又是从中国现代语言学中脱胎而来,以致二者之间又构成复杂的扬弃关系。本文从汉语语法观、词论、句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清理并显示了中国文化语言学与中国现代语言学之间的扬弃关系,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因西文已有之规矩"的研究方法、治学范型与汉语汉字不可调和之文化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分析了中国文化语言学学者之所以能够初步实现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扬弃的原因,指出了继续扬弃中国现代语言学于中国文化语言学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分析形式,其目标是寻求建立适合当代社会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在当代语境下,大众文化与政治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大众文化具有政治性,政治也具有文化性,这与马克思政治观和文化观是一致的.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不论从其研究主题来说,还是从其发展史来说,都体现了大众文化与政治的辩证法,大众文化与政治的辩证法是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线.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为研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维度,如何在当代语境中发展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自在系统的先进文化,因而对周边国家产生过巨大的辐射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曾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本文从日本历史发展阶段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的实质是指政治体系中支配人们政治行为的诸种主观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借鉴其方法论上的意义,根据文化的性质,将政治文化简约为一个由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三个层面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结构,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展开分析,以期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揭示其制约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文化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