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发表50周年。重新学习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一系列矛盾问题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思想的理论贡献及在此问题上的失误作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采取不同于阶级斗争的方法来正确地加以解决,否则也会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这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矛盾的学说。长期以来,人们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下习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客观性。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说得好: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0、321页)社会离不开个人,是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因此,应当把个人的生存和活动看成是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和确证。同样,个人的生存和活动,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前提和条件,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制约。可见,个人与社会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它们之间具有现实的同一性。个人与社会之间,不仅具有同一性,而且存在差别性与对立性。个人与社会各自具有不同的质的规  相似文献   

4.
谈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发展动力问题,人们往往会提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诚然,它们作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形态所共有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仍旧存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但在寻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时,只限于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本身就难于说清问题。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中,两对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所以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如果我们再深究一步,那么很显然,阶级斗争又起源于各个阶级之间的不同的物质利益。历史上各个社会形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中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拟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作为引玉之砖,以便共同探讨,加深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结的。离开了斗争性来讲同一性,或离开了同一性来讲斗争性,同样是不符合于辩证法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所有的两极对立,“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4页)  相似文献   

6.
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哲学界早就进行过争论。但是,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期,由于对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片面地强调,致使人们对同一性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能或不敢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反动的“斗争哲学”风行一时,同一性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是完全被抹煞了。甚至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只要肯定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那就是宣扬“矛盾融合”,鼓吹“阶级调和”、“阶级合作”,同一性几乎成了修正主义的同义语。  相似文献   

7.
最近以来,从理论上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各种意见,但涉及社会主义时期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比较少。本文着重说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作为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一、社会主义时期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在社会主义时期是有新情况、新特点的,从我国实际情况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整个精神求看,可不可以说有这样几点: 第一,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中,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工人和农民的矛盾,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矛盾,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等等,他们的同一性是建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崭新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过去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所未曾有过的更高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杨祥庚等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矛盾分类问题》一文(载《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矛盾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又把非对抗性矛盾分为“背反性的矛盾”和“并立性的矛盾”两种类型,并作了详细的论述。我认为,该文所划分的“背反性的矛盾”,其中部分内容是不能属于非对抗性矛盾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即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群体之间矛盾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作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形式的遗留”的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另一方面,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是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矛盾性质和状况的这种交错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给我们用什么标准去划分利益群体,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复杂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是一篇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如果说《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成为哲学家的标志,而《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则是毛泽东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明确中国要走自己的路的标志。毛泽东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作了全面阐述,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不同矛盾学说,为马克思主义增加了新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 多年来,我们对矛盾同一性的理解,主要是依据《矛盾论》中关于同一性具有两重涵义的论断。近年来,一些同志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只有对立面相互依存一重涵义,不应包括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并提出了三点驳难。对此,我想谈些不同的看法,以便进一步展开讨论。一、两重涵义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薯作的根据吗?持一重涵义说的同志没有直接提到《矛盾论》,而是认为同一性的两重涵义说来源于苏联哲学家米丁等人,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根据。不可否认,在《矛盾论》问世以前,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七月十九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姚伯茂同志的《浅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一文。文章认为:“按照矛盾双方同一性与斗爭性的不同情形,可以将矛盾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斗爭性为主的矛盾”;第二种类型是“以同一性为主的矛盾”。“以斗爭性为主的矛盾”,需要通过斗爭去解决;而“以同一性为主的矛盾”,则应该用“合二而一”、即把对立面结合起来的方法去解决。  相似文献   

13.
冯定同志的《平凡的真理》,正如许多同志已经指出的那样,是一本“错误大全”。冯定同志在这本书中极力宣扬矛盾融合论和阶级调和论,全面否定了马克思主义辯证法的基本原理,全面歪曲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学说。本文着重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方面来驳斥冯定同志的谬论。(1) 毛泽东同志依照列宁的指示,在《矛盾论》一书中,对矛盾的同一性作了全面的、精辟的发挥。他说: “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賴(或依存)、互相联结或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九五七年,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发表了,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反复地证明了这一伟大理论的真理性。尽管毛泽东晚年离开了这一理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实践中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这恰好从反面证明了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并处理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当前,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绝对问题,哲学界的讨论正在展开。有的坚持所谓传统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的则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既相对又绝对的。我的看法和这两种观点,都有些不同。我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关系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是矛盾内在的两个根本属性,二者是同时  相似文献   

16.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同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不过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表现在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之间的关系上。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对于当前我国过渡时期上层建筑同基础之间的矛盾的研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为我们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指明了方向。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涵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  相似文献   

18.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二十年前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部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在这部光辉著作中,毛主席运用对立统一这个宇宙的根本规律,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  相似文献   

19.
李继武 《东岳论丛》2007,28(6):101-105
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其关系是辩证的。我党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的经验教训一再启示我们:搞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学会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在斗争中把握同一的方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应如此。就本质而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期求的是一种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并自觉地以矛盾同一性规范限制矛盾斗争形式和规模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艺术地运用各种斗争形式以维护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和稳定所需的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是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运动属性这点上,二者基本上是对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运动的过程中,是否也有首要与次要、主动与被动、积极与消极之别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斗争性与同一性和运动与静止》(载《晋阳学刊》1983年第5期)一文中,我们只是着重论证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运动属性,但对二者的主次、轻重关系和它们在运动特点上的不同,却没有展开具体论述。在这篇《再论》中,我们将尽力完成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