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五四宪法的制定充分参考了苏联三六宪法,带有一定的苏联痕迹;同时,五四宪法也充分考虑了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反映了中国的革命与宪政经验,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它取国内外宪法文献之精华,在吸收和借鉴之间确立了自身的鲜明特点:明确而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源于当时国情的过渡性,充分保障人民享有更为广泛而真实的权利等等.五四宪法以其鲜明的特点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模式,为中国宪政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毛泽东对制定“五四宪法”的主要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泽东在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五四宪法”)的过程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 ,全程参与 ;二是在理论上确立了立宪的基本原则 ,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指导思想 ;三是毛泽东的宪法思想也是“五四宪法”的思想资源。可以说 ,毛泽东既是这部宪法的“总监制人” ,又是这部宪法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自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至今,先后多次对宪法进行修改.50年的立宪、修宪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实践的反映.依法治国,需要一部完善的宪法.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优越性 现行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是我国一百多年来宪政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民族平等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和客观前提,是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这一基本原则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民族平等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在建国初期,我国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在其后的我国五四年宪法,七五年宪法,七八年宪法都明确地肯定了这一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的宪法,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宪法政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明 《文史哲》2011,(6):160-16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七八年良好的宪政开端,随后二十余年的宪法沉寂和宪政消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宪法政治重生和成长,勾勒出六十多年来中国宪法政治建设和发展的"√"型轨迹和强劲走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宪法规范体系、公民权利体系、国家政权体系、地方制度体系等,以及反映和体现在其中的宪政精神与原则,铺筑了中国宪法政治走向未来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正> 宪法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政治法律现象。它不同于普通法律,在国家生活中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其独特的最高法律效力。在现代社会,宪法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人都必须服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宪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因此,研究和认识宪法的基本特点,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宪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它在本质上同普通法律是一致的。但是,宪法的地位与作用、宪法调整的对象和规定的原则,以及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等方面,又与普通法律有所不同。宪法具有其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殊属性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用宪法规定国家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宪法与资本主义宪法的重要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自1954年诞生之后,1975年、1978年、1982年分别对宪法做过3次全面修订(重新制定)。其中,《七五宪法》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很不正常的情况下制定的,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很多错误的观点;《七八宪法》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制定,实施不到一年,其中一些错误或不当的规定就被同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及其实践所扬弃;《八二宪法》则在继承和发展《五四宪法》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实际需要和正确路线指导重新制定,是四部宪法中较好的一部宪法。1988年、1993年、1999年又分别对《八二宪法》作了局部修订。历次制宪与修宪均比较系统地规定了经济制度的所有制结构。 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我国历次制宪、修宪对所有制结构的调鳖和规定,表明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模式以及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程度.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上几次反封建的伟大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史实,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经历的四次反封建的伟大浪潮。第一次是由辛亥至护国;第二次是由"五四"至新中国成立;第三次是由新中国成立至结束"文革"动乱;第四次是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实践和发展必将彻底清除近百年来始终障碍中国人民前进的封建主义及其残余影响,完成宏伟的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1.
方庭 《云梦学刊》2001,22(4):52-55
我国知识分子的宪法地位从民主革命时期开始,以1937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条款为标志,1954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正式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宪法地位;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分子的宪法地位名存实亡;1978年的宪法,恢复了知识分子的地位,但仍然将其列在工农联盟之外的统战对象.1982年的宪法,知识分子被列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依靠力量之一,与工人和农民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司法独立"是西方近代宪政的基础,对于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有着重要意义.晚清法制变革中,"司法独立"原则逐步为先进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员所认识和接纳.随着清末"新政"的展开、"预备立宪"的推进,"司法独立"成为了引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近代转型的基本理念,其内容为清末新制定的宪法、诉讼法等新式法律所确认.  相似文献   

13.
12月4日,我国将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12月3日上午,省法学会、省司法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和《民主与法制》社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举办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题的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省法学会会长梁伟发出席会议并讲话。梁伟发指出,"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要求,要以"国家宪法日"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高法律依据,《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逻辑起点,《宪法》并从运行原则、制度载体、必要条件、现实保障等方面为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规范依据。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应当坚持《宪法》规定的原则,同时通过宪法解释对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设计,促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为协商民主的良好运行提供坚实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五四"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特殊历史符号的魅力."五四"的历史有多久,对"五四"的意义阐释就有多久.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对"五四"各有建基于意识形态立场的阐述,也有一些思想者在一再的反思中追索"五四"的真谛,自称为"五四之子"的殷海光就是其中最典型者之一.殷海光的"五四"观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意识形态之间的转换,一次是从意识形态阐释向回归历史的学术思想解释之转变.后一个转变为进一步深化"五四"认知和发挥"五四"的精神价值,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是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起草和颁布的。五四宪法开创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纪元,其所形成的法统为后来的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所继承。但是,由于毛泽东对五四宪法的实施重视不够,这就使五四宪法对中国社会没有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当然也为中国的宪政民主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杨金卫 《东岳论丛》2019,40(9):23-3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和政治保障,确保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变化,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其探索实践和历史经验值得很好地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宪法第九条及其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6年制定的《日本国宪法》 ,应当对战后日本国家的和平主义发展方向起到根本的规范作用。但该宪法颁布后不久 ,国际秩序走向美苏对立 ,宪法第九条的非武装中立原则未能得到贯彻 ,宪法权威受到严重侵犯。冷战结束后 ,宪法第九条发生了严重危机。本文实证性地分析了日本政治对宪法原则的背离 ,并对宪法第九条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戴激涛 《江海学刊》2015,(2):139-14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需要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指导下进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实行协商民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澳门基本法》为核心构建起多层次的协商机制,对内地协商民主的发展极具启示意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应从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开始:尊重宪法作为社会共识的重要价值,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运行宪法设计的协商民主制度,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0.
日本“和平宪法”的制定过程与明治宪法制定的过程有相同处,亦有不同之处.这其中涉及国民参与对宪法意识的影响.尽管两部宪法是不同历史背景和国民舆论下诞生的产物,但它们同样都是东西两种不同文化及不同社会利益交锋与妥协的产物,两部宪法的制定和参与过程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更体现了制度突破所带来的文化变迁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