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衲居士和他的《豆棚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明末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豆棚闲话》的作者艾衲居士作了约略考辨;并对小说集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12篇小说多为愤世之作,或借古讽今,或直斥现实。其中有些篇章还对佛道进行了尖锐批判,因而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但由于作者的世界观是儒家的,所以又表现出比较突出的封建落后意识。小说在艺术上,不仅形式新颖,且风格文雅庄重,在明清拟话本中独树一帜,但并未摆脱史传文学的羁绊。  相似文献   

2.
艾衲以文人化的创作方式写白话小说,其《豆棚闲话》并不以情节曲折取胜,作者注重张力的营造。在通篇十二则中,艾衲的这个写作技巧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意义层面、结构层面、叙事层面,读者于阅读过程中都能体会到自己被不同方向的力量所牵引,阅读兴趣不断被激发,从而体会到小说中的丰富涵义和微妙意趣。  相似文献   

3.
《豆棚闲话》以"豆棚"这个空间为主线,通过描写豆棚里豆藤的生长来展现时间的变化,以乡间各样人式为主角,在"豆棚"空间下以闲话的形式讲述了十二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在这些相对独立的故事中,叙述者不再单一且叙述视角不断转换,故事中套故事,展现了三维立体空间,形成了一个宏观的故事隐形框架。文章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了《豆棚闲话》叙事结构所展现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并及以作者解构的历史人物形象和作者生活的历史背景为基础来分析故事中的隐含作者。  相似文献   

4.
5.
艾衲先生的《豆棚闲话》是明清世情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容许过于赤裸裸地辟佛老,所以他煞费苦心地施了很多障眼法,艾衲居士、紫髯狂客、天空啸鹤包括陈斋长其实很可能就是同一个人,《豆棚闲话》可以说就是小说版的韩愈的《原道》抑或《驱鳄鱼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闲话风”的成熟,具有重要的文体解放意义。它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消除了忠君卫道思想,赋予小品文以现代文化的意蕴,促使其走向平民化,而且小品文文体解放的深入与拓展,也促使30年代小品文文体意识趋于高度自觉化,并波及到了整个现代文坛。  相似文献   

7.
《豆棚闲话》的框架结构设计是拟话本小说中非常独特的创新点.在结构上,《豆棚闲话》短篇连环的整体性结构将文意前后勾连,使文本成为连续的整体,并在题旨的阐述上使整部小说体现出整一化的特征.在框架上,该书以豆棚作为贯穿全书的中心意象,并设置了故事-现实两个时空构架,以回忆的笔法设置外部框架,使之成为故事世界的外壳,从而构成了《豆棚闲话》内外两个相包含的时空世界.而回忆性的散文笔法则体现出艾衲试图将散文和话本体式融合在一起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小说文体有它独特的本质的规定性,但小说家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往往偏离这种规定性,造成非文体化,而这正是小说文体审美张力的重要体现。小说家对于“第二视野”的描绘和20世纪影视艺术的发达是造成非文体化的主要原因。非文体化主要表现为小说的诗化和散文化、小说的戏剧化、小说的绘画化、小说的音乐化等,它拓展了小说的文体空间,而读者和批评者对非文体化小说进行接受和批评的观念亦要转变  相似文献   

9.
赋是介于诗与文中间的一种文体,但对于“什么是赋”这个问题却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赋的文体特征本来就不规范。故判断一篇作品是否是赋还是应当以题目为标准,以赋名篇者即是赋,否则即不视为赋。正因为赋的文体特征不规范,唐代赋的创作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即:一是增加限制,强化规则;一是弱化规则,进一步模糊与其他文体之界限。前者以律赋为代表,后者则导致赋的散文化与非文学化。  相似文献   

10.
一方面,张承志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发挥训练有素的民族史学者的专业功底,在叙史方式上主要采取严谨缜密的史学著述方式反映哲合忍耶的信仰史,使<心灵史>"远离了文学";另一方面,叙述者"我"走入信仰的中心--哲合忍耶而产生的强烈抒情倾诉欲望,又使<心灵史>具有鲜明的抒情诗的品质,回到了文学,从而形成了由非虚构的历史叙述与抒情诗式的倾诉相结合的新型文体,即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1.
"合流"是文体流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散文作为"文类之母",与小说历来就相通相融,两者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小说散文化、散文小说化是现当代不少优秀作家文学创新的重要手段。当下网络文学"超文本"预示一个文体大融合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大舞台》是谈歌走出了“三驾马车”心态,以一种超越政治与功利、世俗与道德的自由潇洒的心态完成的一部成功的长篇巨制。作者采用了边叙述边批注评说的一种新的小说写作方式,其精彩的批注或点评,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批判意识和思想深度,而且与小说的叙述融为一体,犹如在过去与现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桥梁,使读者跟随作者自由地在其中游走穿行。这是创新小说文体形式的一种成功尝试。在人物塑造上,着重表现人物自身性格的内部矛盾冲突,达到了人物内心的真实和人性的深度,表现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3.
拟话本小说在清中叶以后逐渐走向式微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社会、政治、思想以及形式等因素都兼而有之,但小说在思想内容上的陈腐守旧、缺少创造力,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是其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川人刘省三的《跻春台》就是如此,小说专为“劝善”而作,强烈的劝善惩恶的功利主旨使其沦为了一部道德劝善书,缺少了作为小说应有的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等,因此,其成为目前公认的清代最后一部拟话本小说集亦是必然。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和清谈之风推动了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和文体的独立是魏晋笑话成熟的重要标志。先秦笑话的主要目的在于说理,两汉笑话的目的是娱乐与说理并重,魏晋笑话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娱乐。先秦两汉时期的笑话存在于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之中,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而魏晋笑话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魏晋笑话对后世笑话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古代笑话发展的历程中,以《笑林》为代表的魏晋笑话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才学小说除炫耀"学问"的首要文体特征之外,还往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拔高为超人或异人,在叙事上多模仿其他类别小说,在结构设计上又侧重以人物游历为线索,而且各有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上编文体立足于文体甄别,融文学史、文学批评、创作理论为一体,史论结合,同类相较,体例严谨细密,为文体论的发展作出了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海上花列传》是中国近代小说的转型之作,在背离“史传”、“诗骚”古典小说传统的同时,其叙事手法多有创新,表现出明显的非故事化倾向,对中国近代小说的现代转型有重要的贡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叙事文学看,《阿Q正传》的文体具有明显的狂欢化特征,它是对中国古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文学中纪传体形式的讽拟性模仿,其话语具有广场性、戏拟性、粗鄙性和双极性特征,在中国现代小说初创期.确是极强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语言学家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对词类去范畴化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动词为研究对象,尝试在经典范畴理论框架下重新审视此类语言现象,旨在为研究词类去范畴化的本质属性提供新的视角,加深对词类去范畴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纪昀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评点精见迭出,他不仅对文体论进行了学术考辨,尽展乾嘉学风,更凭借其对集部之精熟,对文体论予以精彩的义理解析。纪评考证精严,议论惊警,对攻克现代“龙学”中文体论这薄弱一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