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客家与苗族迁徙的人类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和苗族分别是迁徙规模最大的民系和民族。为生存而迁徙是他们的共同点。客家和苗族在进入迁徙地的大本营以后,因文化与政治的背景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清代客家人的迁徙是客家历史上规模最大、地域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迁徙。这次迁徙在客家变迁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具体考察清代客家人迁徙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客家的历史变迁以及他们对世界的历史贡献。一、清代客家人迁徙的基本原因客家先民从唐末五代开始,逐渐在闽西、粤东、赣南三省边界地区定居下来。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繁殖后代,艰难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度过了宋、元、明时期。时至十七世  相似文献   

3.
从客家服饰看其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之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大支系。自秦汉以来 ,尤其是西晋以后 ,客家先民大量从中原不断向南迁徙 ,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 ,与百越诸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的服饰不仅保留了中原汉族服饰之特点 ,同时体现出南方民族服饰之特征。客家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使两者的服饰呈现多元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客家人从闽粤赣大本营迁居巴蜀地区,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文章将其置于客家向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指出客家迁居巴蜀开启了以"内陆腹地"为舞台的客家文化传播的新篇章,巴蜀客家为构建和谐交融局面做了许多努力,巴蜀客家的定居融合不失为客家和平迁徙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苗族与客家分别是中国迁徙规模最大的民族和民系,在族源上,客家的主体人群之一畲族和苗族具有同源性。随着在迁徙过程中文化的变迁和融合,苗客文化呈现很大的异质性。苗客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在二者博大精深的民间口头艺术——情歌中能够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6.
客家移民与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客家独特的移民历史 ,通过客家文化的历史成因 ,客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探讨移民行为与客家文化特色的因果关系 ,探讨作为一种移民类型的客家文化的历史经验 ;从客家文化的发展情况上 ,看人口迁徙与文化的生存环境的关系 ,以及文化方面不断产生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竹枝词的故乡 ,四川竹枝词中可以看到反映客家民俗生活的篇什。重视四川竹枝词中客家文化史信息的重要意义 ,搜检有关资料 ,借以讨论四川客家人的迁徙路径、分布范围、宗族形态、礼俗风格等 ,有助于推进客家文化史的研究 ,也有助于对四川区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茶亭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客家茶亭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受客家人的迁徙历程、客家地区的自然环境、客家人的精神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客家茶亭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茶文化、建筑文化、楹联文化、题壁文化、山歌文化、组织文化等方面.自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以降,客家茶亭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犹太民族和我国的客家民系同样经历了历代迁徙、天涯飘泊、客居异乡的过程,其精神特质形成的动因,团结互助、崇文重教、反抗强暴、求真务实、精于理财、返本回归等是犹太民族和客家民系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客家先民是中原汉人,其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血肉联系,存在着相当大的一致性。但客民有独特的迁徙历史,又有不同于中原汉民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背景,所以今天的客家文化又有别于中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本文采用客观描述与历史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客家岁时这一侧面揭示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渊源和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客家文化的世俗性与超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客家文化在特殊的迁徙过程和艰难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活动中,继承了中华先祖不畏艰难的开拓传统。客家文化的创造主体以平民为主,其世俗性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的世俗性、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以及围绕物质生产的世俗文化中。客家制度文化、耕读文化、民间化教育以及积极参与爱国斗争的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客家文化寓于世俗性之中的文化超越性。  相似文献   

12.
客家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客家民间文化。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潮汕地区客家姓氏往往经由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南迁进入广东东部,以汀州(含宁化、上杭和永定)和嘉应(含梅县、大埔)为重要移居地,饶平横溪谢氏路径也不例外。饶平横溪谢姓先祖溯自宋元之交的谢枋得,经福建宁化、永定、漳州移入横溪。横溪谢姓先祖原先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逐渐潮语化。通过对客家谢姓的先祖追溯,发现客家人入迁潮汕的一般路径。发现进入潮汕的客家谢氏数量不少,而且往往经历潮语化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4.
客家是中原的汉人入迁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而形成的民系,或称族群(团),这已为学界所认同。也就是说客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汉族中的一支民系,它是在特定的地域里形成的。大约在明清时期,又有一部分从闽、粤、赣三省交界县市向国内其他省市以及港台地区和国外迁徙,这部分人的后代,也自认为客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九个省(区)有客家人聚居区,境外有67个国家和地区有客籍华人,全球客家人总数已达9610万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客家是汉族的一个分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由于历史原因,经过几次由中原地区向南迁徙,形成了牢固的“根”、“祖”、“宗”的观念,具有特别浓厚的怀乡意识,对先祖望族在中原的历史念念不忘,并以各种形式表达荣耀感、优越感和自豪感。这是历史形成的一种潜在观念意识。这种文化意识,对于客家人的思想、行为、心理、风俗、道德等观念起了很大的主导、规范和指导作用。客家族谱、家谱中的堂号、堂联就  相似文献   

16.
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族依靠传统家风,对家族成员进行文化熏陶,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近代以来,随着宗族观念的淡化,尤其是现代社会"小家庭时代"的到来,传统家风受到冲击,家风的传承和弘扬显得极为迫切。成都东山客家,自清初从闽粤赣边迁徙来川,数百年来,通过有形与无形两条路径坚守和传承客家优良家风,为当前家风建设提供了生动样本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客家南迁的“节点”与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打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客家历史文化在迁徙中的“节点”,谈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设置之魂,古邑龙川、摇篮赣州、祖地石壁、客都梅州、客埠惠州等,正是不同的节点,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与各具风采的文化意蕴。在“移民史中具有特别意义”的“节点”一词,显然在概括历史与今天、中心与边缘、城市与政局、经济形态、乃至权力与个性之间的特质,在支撑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上,有着难以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各大方言的形成与发展是宏观汉语史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江西境内人口迁徙、融合的历史考察与方言状况的调查,探讨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认为赣方言自秦汉时期萌芽至唐末五代完全形成,进入宋代及元明清则到受到江淮移民和闽粤客家移民所操江淮方言与客家话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客家乃是我国历史上从中原向南迁徙中形成的隶属汉民族的一支民系。他们落地生根,千百年来,生息在我国南方广大的深山密林地区,是泥土气十足的山里人。为什么后来(主要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里)能迅速地快节奏地离开乡土远涉重洋走向世界,散居全球各大洲,并被誉为“日不落”的民系和世界人呢?对于中国人这一国际性的人口迁徙,早在本世纪30年代,一个叫中国太平洋学会的民间组织就在其“中国向外移民的原因调查”中断言,中国人大批迁居南洋的原因有下列几种情况:经济压迫占69.95%,南洋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明横贯数千年,地域跨越上万里,融汇了多民族血缘与多民族文化,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大家庭。福建漳州平和小溪张氏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缩影。该家族融合了畲族、回族以及客家、福佬的多民族和民系的血缘文化,体现了坚贞不屈、抵抗侵略的民族品质和迁徙繁衍、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是多元一体、两岸一家的有力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