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2005年3月,记者来到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顶层的教室里,与社工系的30多位同学坐在一起,以“《社区》与大学生细谈志愿者”为题,交流了他们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时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这是北京惟一一家从事社区矫正培训和心理矫正的志愿者机构,在它的麾下聚集着一大批经过专门训练的志愿者。2005年3月21日,我们带着好奇和探询,走进了他们。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当中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工作多忙,每个月至少抽出一个周末,集体参加义工活动。他们把自己的组织命名为“爱心社”。爱心社成立一年多来,组织了多次活动:如到北京市顺义区接纳服刑人员子女的“儿童村”,送去学费、学习用品,和孩子们交流、做游戏,到敬老院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到室外活动,陪他们聊聊天。然而在进入2005年之后,爱心社组织的几次面向社区的义工活动,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挫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生力军,既有来自社区、了解社区的现实背景,也有回归社区、扎根社区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既是探索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建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主体。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及二者耦合的三重视角,通过描绘志愿服务同基层社会治理的潜在关系,把握志愿服务在培育现代性人、涵养现代性社会的重要作用。依托北大核心和CSSCI论文明晰“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前沿,使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与研究前景。分析发现,近25年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呈现时代性、时序性、发展性特点,研究内容表征为多层次、宽领域、重基层,并向建构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志愿服务体系迈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