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随着大同市古城区的日渐复兴,古城旅游开发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首批十大复兴景点已经对游客开放,但景点客流量、旅游率和知名度等参差不齐。以弘扬"古都文化"为旅游主题,制定合理的主题旅游开发、演绎战略和主题定位途径,有助于展现古城区的独特魅力,推进全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夜的魅力塑造了旅游地的独特景观,旅游意象是探讨夜间旅游地景观在旅游者心目中印象的核心要素。文章选取乌镇西栅景区游客网络评论为数据源,运用高频词与语义网络的方法解析乌镇西栅夜间旅游意象感知的要素与结构,采用主题分析方法探讨主题公园化古镇意象感知的核心主题及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旅游景观、旅游设施及服务、时空间感以及情感等是构成乌镇夜间旅游意象感知的主要要素;乌镇西栅夜间旅游意象呈现以核心圈层的“乌镇西栅夜景”整体意象为主题,以次核心圈层的“江南水乡”地方意象为特质,外围圈层其他关联意象为补充的生动夜间旅游生活图景;目的地属性和旅游体验是游客感知的乌镇西栅夜间旅游意象核心主题,旅游吸引物、旅游氛围、地方特产与美食、游玩体验、情感体验等是影响意象感知主题的关键因子。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主题公园化古镇夜间旅游意象营造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游客在长白山地区文化旅游活动多数以"短时间、高密度"的打卡式旅游为主,游客既缺少了解长白山地区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时间,也没有对长白山地区文化历史、萨满文化等产生足够的兴趣.长白山地区文化的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都处于待开发状态.基于这一现状,分析了旅游者及潜在旅游者对长白山地区文化旅游的情感认知,并针对游客的认知开发了一系列旅游产品,进而帮助长白山更好地塑造"文化旅游景点"形象,进一步开发长白山地区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岳麓山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典型的文化主导型旅游景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古"、"全"、"特"的特征。文章提出了岳麓山文化旅游资源的直接开发、整合提升、历史复原三种开发模式,围绕岳麓山文化旅游内涵从内外两个方面设计了具有吸引力强、潜在价值巨大的旅游文化专线。这将丰富文化旅游开发理论和区域竞争理论的内容,对于提升岳麓山区域旅游形象、指导岳麓山"两型"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盱眙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经过几年来富有成效的开发,盱眙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已经明显走在苏北县级城市的前列。目前正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整合升级的问题。前几年的旅游开发已经体现并突出了淮河文化、明文化、宗教文化、楚汉文化、美食文化等,但仍然缺少一个鲜明的旅游主题。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形式确立淮河文化为盱胎旅游文化主题,那么就可以统领旅游建设,同时也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吉沂 《老友》2010,(3):51-51
为更好地服务来自世界各地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游客,上海与江、浙、川、陕、京等地联手策划,推出了众多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包括都市风情游、乡村休闲游、美食购物游、邮轮游、古镇游、民俗游、体育文化游、历史建筑游、修学游等各类旅游产品。现将部分经典旅游线路及主要相关景  相似文献   

7.
此文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工具,以旅游博文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民族村寨传统饮酒仪节的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体验的场域、动因、类型、强度等内容,并围绕"寻找和体验民族旅游的返璞归真"这一核心范畴,构建了现代旅游体验模式。研究发现:游客对民族旅游传统文化的现代体验动机在于"返璞归真",通过民族旅游活动中"意外惊喜"的设计,逐渐让游客进入到"忘我状态"的存在性真实,并在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后,升华自我感悟和丰富人生经历;游客对民族旅游传统文化的现代体验具有自适应性,民族旅游的开发应通过强化民族村寨的"文化符号",做出特色,从而在特定场域中营造旅游体验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8.
旅游开发必须有主题才能吸引游客,形成市场。食用菌资源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一种独特的主题农业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价值空间。通过分析古田县食用茵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品牌规模价值、综合效益价值,利用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分析确定古田县食用菌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战略选择。提出古田县主题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四种模式,包括推进主题农业观光园建设、开发食用菌旅游商品系列、引导开发食用菌主题餐饮、大力发展食用茵主题会展旅游。主题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丰富古田县农业旅游的内涵和开发方式,进一步促进古田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游客的游憩体验是一个多阶段体验的过程,共包含预期、到现场旅行、现场参与、从现场离开、回忆几个阶段.目前整个旅游产业和相关基础设施都在经历数字化,旅游数字化被称为电子旅游.未来电子旅游将扩展到整个旅行周期,保护地的自然旅游也不例外.运用文献调查法、田野调查法、专家打分法、数学建模法等跨学科、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对传统保护地游客游憩管理工具——旅游优化管理模型(Tourism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Model,简称TOMM理论)进行应用模式创新.具体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解决具有不同游憩需求游客的核心问题——"定制动态体验最优路线规划",以此为核心可以搭建TOMM理论在电子旅游背景下应用的实践场景,即实现在国家公园应用程序场景下对TOMM理论的应用.TOMM理论在智慧国家公园背景下基于"定制动态体验最优路线规划"APP的应用模式,将解决传统TOMM理论中两大实践难点,即公众主动参与方式和参与度难以把控,实时数据流难以获取和监测.同时该研究将为中国特色智慧保护地系统的建设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到海南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反应情形,并了解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差异。结果发现,游客的旅游信息大多来自有来岛旅游经历的亲朋好友,同行人数以2—5人居多,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了解程度一般;从心理动机和对目的地形象知觉来看,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是海南的热带海岛自然资源,且"心理动机"与"对目的地形象知觉"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提出供规划区域功能组团旅游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资源特点和发展现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休闲旅游应重点开发民族民俗休闲、山水生态休闲和城郊休闲旅游产品.但无论开发何种产品,都必须强化生态环境和本土文化习俗的保护,在"休闲"、"游憩"上做文章,在"创新"、"特色"上下功夫,抓主题,出精品,突出重点、亮点和示范点.推出参与性、文化性、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旅游台湾的文化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向大陆民众开放旅游,将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作为大陆游客,在这旅游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台湾地域文化的差异及其四大组成元素,尤其要认清殖民文化遗存中的“日本情结”的本质。旅游业界要正确引导游客体验当地多元文化的特色,要合理挖掘、精心组织、大力宣传,使台湾旅游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作出贡献,在沟通两岸同胞骨肉感情上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爱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刻影响着游客的国家认同。基于对江西三个典型红色文化旅游区320份的游客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在旅游体验的中介作用下,游客国家认同中“红色文化旅游—旅游体验—国家认同”的作用路径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红色文化旅游对游客旅游体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在红色文化旅游中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功能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4.
风水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将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感悟。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必须加强对导游的培训,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风水文化的深刻理解,避免风水文化的神秘化与低俗化。本文对风水文化旅游理论研究和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风水文化旅游类型、旅游景区规划、风水旅游游憩方式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旅游竞争力是一个旅游接待地相对于另外一个旅游接待地,在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回报并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文章对甘肃旅游竞争力起着关键影响的区域发展水平、对外经济联系、区域文化氛围、旅游景点丰度、区域环境质量、区域服务水平、区域交通状况和旅游基础设施等八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区域旅游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众多的因素及其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构成区域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旅游定位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本地区旅游规划发展的方向。文章以分析西方游客在贵州旅游的话语语料和读图为手段,揭示西方游客来贵州的主要目的地——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他们体验少数民族人物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特征,并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审美体验和遁世体验。在明确西方游客特点及类别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贵州对外旅游宣传必须定位在少数民族人文景观上,打造好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有助于培养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认同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高级阶段。河西走廊地区在中华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多民族冲突与融合的"锋线"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的资源宝库,然而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河西走廊地区应以"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开展品牌营销模式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创新、旅游产品与游线组织创新等创新模式,推动区域整体开发。  相似文献   

18.
作者挑选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概要追踪小南海景区开发的历史,进而将公园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和区域旅游资源网络体系中,分析遗产价值保护和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要以地质公园为平台,坚持科学旅游和品牌旅游景区建设路线,按照可持续旅游规划的原则将小南海建设成一个独具特色、有能力和魅力的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9.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文明旅游不仅关系到游客的个人素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文明形象的问题,因此提倡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列联表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台湾居民对赴台大陆游客"旅游不文明行为"、"旅游消极影响"的感知及反应,并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宁波发展文化旅游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区域发展资源,将区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是发展区域旅游、提升区域形象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宁波发展文化旅游的条件和优势,评价了其文化旅游开发潜力,提出了宁波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思路、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