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怀英是金朝中叶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和书法家,其文章和书法皆为当时第一,以高文大册主盟一世,在金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他为官清正,为诗隐逸,为书精绝,主持刊修《辽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罢官家居期间,两度打造园林,在园林的选址、建筑、布置、美化等方面展示了独特的眼光与趣味,建筑的文学命名更赋予园林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辛氏庄园可谓建筑与花木、自然与人工、现实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创造了一个居住与观赏兼备的物质空间。读者从其营园赏园的行动及相关创作中也可见出这位被迫退隐的豪壮之士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3.
作为金代中叶文坛著名的领袖级人物,诗人党怀英接受并继承了陶渊明的人格与诗歌风格。党怀英的诗歌在意境营造、心境表达、审美选择以及语言风格方面都有着陶渊明式的文学特征,具有高情远韵的创作趋向。  相似文献   

4.
5.
12世纪下半叶,中国词坛名家辈出,辛弃疾更是以辛词内容的博大精深,风格的豪迈狂放,以及强烈的浪漫情怀,将豪放派词推向了极致。然而,与辛词比较,辛诗则鲜少受关注,作为辛弃疾文学创作的一部分,辛诗必然反映其一定的创作思想和内在的心灵世界,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因号“稼轩居士”,又号“雨岩居士”,故有学者把辛弃疾看成是一个佛教居士,把他的词也看成居士词。其实不然。辛弃疾与佛教之关系,不过是他具备了那个时代的士大夫们都应具备的佛教知识与修养而已。虽然仕闽期间,辛弃疾有过参禅经历,但他并非虔诚的佛教徒,也非佛教居士。作品分析表明,辛弃疾对待佛教的立场,完全是一个佛教文化的消费者和享受者的兴趣与姿态。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一生中既有英雄壮举,也有营造园林、题咏园林的雅兴。他在长达20年的闲居生活中造有带湖和瓢泉两处园林,这反映了一种知进知退、进退皆乐的人生态度,并说明园林静居之乐是其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他题咏园林的词很多,其中有受朱熹影响的“理趣”;又可分为静处闲看的风景画和与物相亲的俳谐语两种类型。以词体作园记也是他以文为词的一个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 ,屈原与辛弃疾一向被视为完美人格的典范。但大凡常人皆有的性格弱点或缺陷 ,在伟人身上同样有所表现 ,有时甚至更为突出。有鉴于此 ,本文通过对屈、辛心理特征的对比分析 ,对其作品中的眷恋故国、壮志难酬等主题作了全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伟大的抗金英雄,一生力主恢复中原,一腔热血都奉献给了北伐事业,可在有生之年却仕途坎坷,充满了悲剧色彩。本文从民生、仕途、知己、北伐之愁四方面论述了辛弃疾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0.
汪洋 《东方论坛》2014,(5):69-75
辛弃疾现存诗歌数量虽少,但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创作的基本情况。鲍照、邵雍不如学界所论是辛弃疾诗歌创作学习的主要对象,而陶渊明诗的内容、白居易诗的朴拙风格对辛弃疾的诗歌创作影响巨大。从辛弃疾诗歌的理性思辨色彩、大量用典的特点以及运用"点石成金"的江西诗法进行创作等方面来看,辛弃疾诗是典型的宋诗。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是在词作中较多使用对比艺术手法的作家,他们利用对比手法使有限的篇幅蕴涵更广阔的生活画面,寄寓自己更丰富的感情波澜,并以此来表达一种“今不如昔”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历史文化背景、词体演进过程、词的美学特质三个角度来探讨辛弃疾的艳词,三个角度互有交叉,以词的美学特质为主线.辛氏艳词的美学特质在于传达出了(一)"春女善怀"之情;(二)"秋士易感"之悲;(三)不凡与不幸叠加而致的抑郁之气.辛词美学特质产生是因为(一)早期令词形成了特殊的期待视野;(二)时代之需要;(三)稼轩本人的直觉体认和自觉创作;(四)文学发展自身规律所使然.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法律对婚前同居现象、特别是同居关系终止后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当事人同居后产生纠纷亦不能得到现行法律的妥善解决,于是许多人试图通过订立同居协议以保护个人权益,但该类协议本身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尚存在较大争议,而该问题随着现今婚前同居行为的日渐兴盛而有予以明确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从民间文学的双重特征出发,用传统与现代对比的方法,对179首阿克苏市维吾尔族分手歌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出维吾尔族婚变的一些现象和特点,并指出这种现象过多的出现不利于维吾尔族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师承蔡松年的问题,自历史上有人提出以来,在当代形成了否定与肯定的两种意见。对这两种不同意见进行综述与比较,可以看出,史料之所以出现两歧的原因是运用史料的角度不尽一致,其实辛弃疾与党怀英两次同学是可能的。辛弃疾有一个先从刘瞻学诗后从蔡松年学词的前后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对辛弃疾的影响是多面深刻的,从个性思想到精神品格,从作品风格到兴趣爱好,从生活情趣到心理倾向,辛弃疾无不打上了陶渊明的烙印。但辛弃疾在接受陶渊明的同时又用自己的个性心灵丰富和发展了陶渊明。而陶渊明之所以能影响辛弃疾,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个人遭遇是极其相似的。  相似文献   

17.
在南宋孝宗朝,周必大和辛弃疾俱名冠一时。他们有许多共同朋友,然彼此却无任何交往。在以文献为基础,通过对两人不曾交往原因的探究,以及对两人关系背后内蕴的文化因子的参察,可以认为两人关系实是当时南北士风对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辛弃疾的农业意识具有时代意义。他继承发扬了前代的农本主义,结合时代背景,推行农战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促进商业的发展,把商业运用到农业活动中。其农业思想主导下的经济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绩,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词中的陶渊明现象比较集中 ,有其必然的原因。从辛弃疾所处时代、个人的创作习惯和特殊生活经历入手 ,通过对辛弃疾个人生活的放大 ,从中疏理出形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一词从古流传至今,辛弃疾以自己的农村词为媒介,从乡村田园风光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方面生动诠释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