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把握与处理,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命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史是一部公平与效率价值取向的博弈史,公平与效率始终是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围绕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调整而不断改革与完善,最终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7):79-83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出发,探寻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理论溯源,讨论了中国养老保险发展历程、面临现实挑战以及应对决策,为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处于改革关键期的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层面、多领域、多原因的社会安全问题的严重威胁,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质量状况.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不仅关系到“高质量社会”的实现,而且会直接影响改革的走向及社会建设的成败.从社会质量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建设的取向应包括:在理念上,要确立社会安全是一种福祉的理念;在政策取向上,要实现从关注经济政策到关注社会政策的转变;在治理上,要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在价值取向上,要实现从关注民生到关注公平正义的转变.而贯穿上述四个层面的核心是强化制度的基础性规范作用,重建制度权威.  相似文献   

4.
保障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基石,该人文精神决定了公平是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而分配公平则是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法的现实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这个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无力去追求分配结果的绝对公平,只能以追求生存权利的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权利公平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设置上,即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核心,全面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是保障公民生存权的底线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应该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刘轩 《日本学刊》2007,(4):64-72
民营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调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革现存社会组织结构,减少社会交易成本,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在推进民营化的政策过程中,由于特定制度环境的影响,政策过程可能会偏离政策自身的价值取向。战后日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虽然两次民营化的社会背景和政策过程不尽相同,但是在"分割性多元主义"的利益集团决策体制下,经过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博弈,使民营化偏离了其自身的价值取向,最终只是基本满足了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贫困问题的若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郑功成教授,近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并即将出版《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探索》一书。经本刊特约,作者将有关主要观点重组成四篇论文,题目为:《论中国贫困问题的若干规律》、《论中国新型贫困救助制度的政策取向》、《论中国传统福利制度的缺陷与改革原则》、《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本刊从该期始,将陆续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7.
罗昌勤 《学术交流》2007,(6):140-143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存在着价值同构关系,社会保障天然地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它符合并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作为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与维系。社会保障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的"平衡器",是对"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维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保障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同时社会保障的最直接的目标是要保证社会公正.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应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地位以及保障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实现.我国的社会保障经历了一个从"由上至下"到国家与社会有机互动结合的历程,这一历程也是公民的主体性地位逐步得以实现的过程.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应该在凸显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和谐理念的前提下,形成一张涵盖纵向与横向相互交错的立体之网.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城市化是一个面临多重风险的社会变迁,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就是要为农民工提供进入城市的社会保障通道。我国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共济性较差,农民工被排斥在制度范围之外,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民工城市化的冲突日益凸显。结构性制度排斥是现行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城市化冲突的根源,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形成了严格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二元结构下的就业制度导致农民工难以承担城镇社会保障的高投入,二元结构下的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更是难以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是化解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民工城市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必须推进一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工城市化的壁垒。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方向,以农民工市民化为基点,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转移转换机制,逐步将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民工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再分配的重要内容,从建立之初就是以社会公平为价值理念的。无论从社会保障的本身性质特征,还是从其建立初衷以及硬性约束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有失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必然违反社会保障的性质和目的。所以,未来更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关注社会成员的需要公平和追求社会整体正义为取向,建立健全高效率、高质量、高满意度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8):33-35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法律和规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肩负着增进国民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国家实现社会政策最重要的保障手段,对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此,本文将在阐述混合所有制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分析社会保障体系现状与问题,并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下构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建制理念,促进效率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天然属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观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以促进社会公平为根本目标和评价标准,给同类的人以同样的权利和待遇,将不同类的人的待遇差别控制在社会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并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现是:以提高制度结构的合理性和制度运行的规范性为前提,以提高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程度和社会保障资源的利用程度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激励作用.传统社会保障制度(1949-1985)是一种低公平与低效率并存的制度安排,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改革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1986-2003)是一种从效率优先向注重公平转变的制度安排.由于过多地考虑社会保障基金收支能否平衡这个"效率"问题,过多地强调个人责任而忽略社会公平,反而使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运行出现了低效率化的倾向.现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确立了公平性的制度框架,其公平性在不断提高,但离制度所应达到的公平度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其自身的效率仍然比较低,对经济社会发展效率的提高也没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制度的完善和公平度的提高,效率正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我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是高度统一的,在实践中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要求在社会保障领域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有以下几个变化:从崇尚集体价值观向张扬个人价值追求的变化,从价值取向的趋同性向多元化转变;从制度决定选择到主客双向选择转变;从单一的服从权力向尊重法律的转变;从审美趣味简单、整齐划一到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转变;从提倡节俭到鼓励消费的转变。传媒的文化价值取向,就是传播者在进行传播活动中,通过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位新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迎生 《社会》2006,26(2):175-188
基于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和国际经验,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实际,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应当尽快改变。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衔接为基本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应当突破“大保障”的思路,选择“小保障”的方向。在对社会保障的基本项目、待遇标准以及各方责任根据“小保障”的思路作出调整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衔接将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由于“小保障”的思路需要长期坚持,而且起源于西方的现代保障模式在精神保障功能的实现方面是有缺陷的,这就使得继续弘扬民族优秀保障传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政策形成机制与技术经济范式的契合度是影响科技创新政策效果的要素之一。技术经济范式的调整与转换,导致日本传统的以"分割的多元官僚制"为制度基础的"官僚主导"的"自下而上"科技创新政策形成机制的绩效逆转。为适应新变化,保持制度优势,降低改革成本,日本政府推动科技政策中央咨询决策机构从"科学技术会议"到"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再到"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的演变,增强其作为指挥部的职能,构建"内阁主导"的"自上而下"政策形成机制,实现与原有政策形成机制的对接与融合,弥补决策分散、缺乏协调性等不足。"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的诞生,标志着日本科学技术政策与创新政策一体化推进体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郭秀云 《太平洋学报》2010,18(11):71-77
社会保障权是农民工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追求公平正义和风险规避之内涵。政府制度供给相对不足、约束力不强已经构成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诉求的瓶颈因素。政府应加强制度供给和组织协调,在户籍改革、社保体系与法律法规制度建构等方面有所作为,并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中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先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本思想作了简要的概括,然后历史地回顾了前苏联东欧、中国等国社会主义国家疾人社会保障实践的发展历程,着重对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进行了系统的反思。文章就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模式选择提出了初步的改革性设想,同时也指出了建构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所面临的矛盾与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经济体制、经济政策、政府行为、市场要素、外经贸特殊经济背景等方面,剖析了外贸专业公司转制、建制的困难与方向,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构想,即到本世纪末分三阶段完成转制、建制的工作。从外贸专业这一方面,作者较充分地探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曾汉 《探求》2000,(5):47-48
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和社会为了保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或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或医疗需要的制度。为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处在新旧体制转轨的阶段,政策错综复杂,总的来看执行难度大,各地发展不平衡。本文拟就如何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一初步探讨。 一、尽快调整社会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检察委员会制度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委员会的决策机制经历了从检察长一长制向民主集中制推演的历史过程,虽然在历史演进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制度层面及实践运作来看,检察委员会决策机制仍然不尽完善,具体表现为决策机制仍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决策主体专业化不足以及责任机制缺失等.检察委员会决策机制改革应当遵循司法规律,以民主、高效、权威为目标,重点改革议决方式、优化决策体系、兑现责任机制.具体包括:合理吸纳合议制,严格检察长的"集中"机制;确立一级检察委员会定案机制,提高决策权威;改革决策主体构成,优化决策体系;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决策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