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和Larson各自提出了翻译中的信息传递模式,Nida模式较重视表层结构研究,而Larson模式较重视深层结构研究,如何结合两者优点实现源语和译语在语义和文体信息上的对等传递,值得探讨。通过对电子商务英语词汇和句式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电子商务英语翻译只有掌握其语言特点,才能达到忠实性、地道性和一致性。为了实现语义信息的对等传递,基于奈达动态对等功能理论提出了电子商务英语翻译中四种语义信息传递模式(契合式、平行式、冲突式、借代式);为了实现文体信息的对等传递,基于平行结构理论提出名词短语三种扩展性形式(分层递进式、意群组合式、平行排列式)。电子商务英语翻译时,这些语义信息传递模式和名词短语扩展性形式在实现语义和文体信息对等传递中都有其实践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归化异化与广告翻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归化异化的研究不应只局限在语词、习语等小的语言单位的翻译 ,归化和异化应该是更大的概念 ,可以在句法、篇章结构、文体等层面上指导翻译实践。由于广告这种体裁的特殊性 ,翻译时讲求功能对等 ,所以主张广告翻译主要采用归化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翻译等值理论概述翻译等值理论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兼翻译家奈达(Nida),他将语义成分、信息论、交际理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标准。奈达指出翻译是接受语复制源语信息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即翻译是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对以归化为主的张译本《苔丝》和以异化为主的孙译本《苔丝》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两个译本都很好地实现了翻译目的,但是两个译本各有各的缺陷。归化和异化是实现翻译目的的手段,只要能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更有利于读者的接受和欣赏,归化和异化都可以用,两者结合是实现翻译目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中宗教文化信息的翻译。霍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本则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结合实例分析认为,尽管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却实现了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翻译     
文章首先引用奈达(E. A.Nida)翻译的四个基本步骤,说明翻译的第一步是理解原文,然后引入"语境"和Firth对"语境",以此观点来说明在翻译中理解文化背景对理解原文的重要性.然后,讨论如何分别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段处理康德(O.Kade)认为的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文化差异的四种不同语义对等关系,从而获得纽伯特(A.Newbert)提出的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7.
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批评家们对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文章认为,两个译本在言语信息的传达上均可谓经典之作,但是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则有很大区别: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目的在于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Hawkes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原则,目的是让译本更容易让外国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翻译策略。在翻译理论界,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激烈争论中译者各执己见。近年来,译论界多数人认为,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要相辅相成。以《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例,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对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印证文学翻译应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有机地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对原著中文化信息的翻译,两种译本的译者由于翻译目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使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杨宪益译本主要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忠实于原文,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信息;而大卫.霍克斯主要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入语的特色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归化和异化之争在国内外翻译界由来已久 ,笔者从语言角度和文化角度出发来比较《浮生六记》的两英译本 (林语堂译本和布莱克译本 )。最后得出结论 ,即归化和异化是互补的翻译策略 ,异化应是主流 ,归化是补充  相似文献   

11.
公示语的使用范围极广,涉及到环境、交通、旅游、建筑等诸多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公示语主要用来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以唤起人们的注意,或向人们提出某种要求。鉴于此,公示语的翻译也应该突出信息焦点,并通过语用关联来实现应有的交际意图。该文运用关联理论、语用翻译等理论观点,通过对大量译例的详细分析与评述,就汉英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规律进行多方位的探讨,为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寻求可资借鉴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论英汉习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化翻译观理论,根据英汉习语所在的具体语境,从文化层次上采用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来探讨英汉习语翻译。强调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实现译入语和源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使目的语和源语的受众反应一致,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功能对等视域中的新闻导语词汇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对等视域中的新闻导语的词汇英译策略应该以归化策略为主,异化策略为辅:通过使用归化策略,可以将词汇译得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运用异化策略,可以保留汉语中的语言文化特点.二者有机结合,尽最大限度地达到奈达翻译观中的“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从而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论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矛盾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异化与归化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争取异化;在难以异化的情况下,则应进行必要的归化.针对翻译中异化与归化方法的选择,要求在接近作者和接近读者之间找到一个"融汇点":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改变原作的"风味",特别不会导致"文化错位".翻译的适度原则,即在"纯语言层面"上要归化,在"文化层面"上则力求最大限度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意象的差异往往导致传递过程中的语义缺省和冲突。本文就文化意象的传递和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译者应提高跨文化意识,结合异化和归化两种互惠互补的翻译策略,实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6.
翻译:归化与异化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论争源远流长;从崇尚归化到提倡异化,并把异化翻译当作激进地抵抗归化翻译的手段,当代译者(学者)们似乎走向了文化诗学与意识形态上的觉醒。但必须认识到的是,翻译从其本身概念内涵上看是归化与异化的悖论;归化与异化对立统一于翻译过程,它们矛盾对立但并不对抗,在实际的翻译中它们是共生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译者处理文化信息时一般采用异化手段或归化手段。《儒林外史》英译本的译者在翻译其中的习语、礼仪习俗和思维方式等时尽量采取异化手段,辅以必要的归化手段,保留和传达了源语的文化信息,从而让译入语读者获取异域文化知识、领略原著之美,达到了传递文化信息这一翻译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认为归化与异化不仅有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之分,而且有整体策略和具体方法之别,并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一部成功的译作,在语言层面上,应尽量做到归化,而在文化层面上,则以异化为上策。另一方面,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的整体策略,是译者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和不同的读者对象而做出的一种选择,归化可方便读者阅读,异化则更有利于文化传播,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各有所长,无所谓优劣;而作为具体方法,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则总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