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法制度孕育了伦理型文化,政治专制制度孕育了政治型文化。宗法制度和政治专制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宗法专制制度,宗法专制制度孕育了"内圣外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专制制度有利于确立中央集权政体,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宗法制度具有很好的调节机制,有较大的弹性和再生功能。但宗法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致使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发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宗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本文针对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在宗法文化研究中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商榷和批评,论述了中国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末期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社会影响,兼论了少数民族宗法和宗法封建关系的性质;本人在宗法文化教学及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先进经验;批判继承和改造宗法文化,是当前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两汉皇位继承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皇位继承制度略论范学辉,朱宏关键词两汉,皇位,继承制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34萌芽于西周、春秋的专制王权确立于战国,至秦、汉遂形成皇帝独裁之局。由于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  相似文献   

4.
刘厚琴 《南都学坛》2007,27(3):14-17
汉代继承关系的法律,传世古籍未有具体记载,张家山汉简之《二年律令》所见汉代继承关系的法律却多达20款。汉代家系继承法主要体现在爵位继承和户主继承上。张家山汉简律对家系继承关系的规定,展现出汉代家系继承制度之宗法伦理特色:一是家系继承以血缘亲等为中心,体现出家庭成员的身份等差;二是兼顾婚姻关系,规定了妻子的继承权;三是宗法血缘关系之入律是从立法方面开始的,也体现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家系继承法律规定与家系继承实践存在差异;四是父系血统关系是逐渐增强的。汉代家系继承法既以立法的形式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也以立法的形式肯定并加强了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发生的宫婢之变,险些将嘉靖皇帝扼死。它是嘉靖皇帝专横暴躁,横施淫威所造成的,对嘉靖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开启了嘉靖皇帝怠政的时期;第二,狂热地崇信道教,专一奉道事玄;第三,直接导致严嵩专权乱政的出现。“壬寅宫变”是嘉靖朝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选择丁谓作为研究对象,并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不可忽视却又被一直忽视的反面人物,更因为其行为代表了有别于绝大多数传统士大夫的另一种类型.他与真宗之间的关系,也是另一种类型.丁谓是在士大夫官僚政治业已形成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士大夫.纵观其一生,可以说是以理财而显其能,以言"大计有余"而铸其奸,以擅权成其恶.前期的丁谓,与王钦若专事阿谀不同,尽管他也迎合皇帝,但主要是靠才能和苦干.让皇帝感到缺其不可,从而与皇帝建立了牢固的关系.后期的丁谓则是一朝权在手,"得志便猖狂",一改其过去谦恭的态度,不仅凌驾于朝臣之上,更凌驾于皇帝之上.皇帝完全成为他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作为真宗朝的最后一个宰相和仁宗朝的第一个宰相,他的专横跋扈,开了后世权相之渐.而他所一手掀起的政争,则是开了宋代党争之滥觞.丁谓的政治行为本身,为我们观察士大夫政治下权相专权提供了一例早期的典型个案,而丁谓所开创的君臣关系也成为我们考察皇权演变的一个异例.丁谓的专权以及运用皇权于党争的事实,正可以使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相似文献   

7.
青丝 《社区》2014,(8):39-39
不少人读史都习惯于脸谱化,把历史人物简单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若是按照这一标准解读明英宗,就很困难:他宠信太监王振,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又受宦官的怂恿,好大喜功,御驾亲征瓦刺,结果惨败被俘,这也是历代皇帝里的头一个;他前后做了两次皇帝,复辟后听信谗言,诛杀功臣于谦……如此政绩,无疑是一个昏昧无能的皇帝。  相似文献   

8.
先秦的礼是以亲亲、尊尊为核心内容,按照等级制的要求控制奴隶制国家各项制度的指导原则和约束人的活动的行为规范。礼产生于父权制时期的个体婚制,其形成则与国家的产生同步。礼的产生与形成是建立在对原始社会萌生的不平等关系的继承和对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的改造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国家形式,是皇帝专制制度与中央集权制的结合。宋代官制,是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官制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毫不例外,皇帝盘踞于整座官僚机构金字塔的塔尖。皇帝,与攀附在皇帝周围及直接为皇帝服务的后宫、东宫、宦官、学士院、翰林院等机构,构成了一整套皇帝制度。赵宋皇帝制度,比唐、五代更务实,亦更为坚强。它有效地维护着皇帝至高无上的发号施令权,维护着皇帝的终身制和世袭制,遏制了后宫、外戚、宗室、宦官对朝政的干预,避免了类似汉唐的外戚与宦官之祸。宋代自太祖赵匡胤至度宗赵祺,传了15帝,统治了305年(不包括流亡政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封建宗法继承原则为依据,对孔子嫡裔的封爵与袭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孔氏家族嫡长子继承、非嫡长子继承、兄终弟及、孙承其祖、嗣子继承、继统、临时摄爵问题以及夺爵、失爵、让爵、冒爵等特殊事件.  相似文献   

11.
略论秦汉中央三级保卫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秦汉都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权,皇帝具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和地位。所谓秦汉中央三级保卫制,就是以保卫皇帝为中心任务的三个范围的保卫制度。即以郎中令(光禄勋)为首的皇帝贴身侍卫;以卫尉为首的皇宫保卫军——南军;以中尉(执金吾)为首的京师及三辅保卫军——北军。这三级保卫制互相协作,又互相制约,保卫着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政府安全。在秦汉中央三级保卫制中,南军、北军最为重要。故在秦汉时期,谁要控制皇权,谁就要控制、掌握这三级保卫机构,特别要控制南军和北军。秦时  相似文献   

12.
科穆宁制度是1081年阿莱克修斯上台后建立的以皇帝为中心、以皇帝的家族为统治基础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确立了皇帝家族和军事贵族的统治地位,建立起庞大的皇帝家族对非皇帝家族的绝对优势,为科穆宁王朝前三位皇帝提供了坚实的统治支柱,使他们加强了中央集权,恢复并保持了对贵族、官僚政治、军队和君士坦丁堡民众的控制,最终遏制了11世纪以来十分严重的贵族叛乱和阴谋活动,为拜占廷帝国在1081—1180年出现的百年繁荣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唐德宗李适(742——805),代宗长子,公元779年,继位皇帝,805年病死,在位26年,是安史之乱以后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继位面临的仍然是藩镇割据问题.当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幽州户龙节度使李怀仙、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淄青节度使李正已、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互相勾结,割据一方,父死子继,“皆厚自奉养,王赋所入无几.吏职之名,随人署置,俸位厚薄,由其增损”.唐德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裁抑藩镇,加强中央集权,从而使唐王朝能够在藩镇割据的形势下,继续保持其中央集权达一百多年之久.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大都认为德宗“姑息”藩镇,是一个昏君.本文试图根据当时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14.
宗法制度是以父权和族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对抗内容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由于宋明理学家的推崇和设计,使宗法制度到宋代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初方孝孺是一代名儒和谱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宋元的宗法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方孝孺宗法思想产生的背景,详细评述了它的内容和主张,并试图通过分析其与政治思想的关系,探讨其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5.
一、宗法式封建赋役制度始于战国我以新的历史分期法统驭这篇文章:按政体学划分,夏以前为自主社会,夏至春秋末为宗主社会,或者说宗法社会,战国至清末是君主社会,民国以后是民主社会;按经济学划分,自主社会是原始社会,或原始共产社会,宗主社会是农奴社会,君主社会主要是封  相似文献   

16.
赵匡胤承唐末五代的旧习,以军士拥立的手段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王朝统治者总结了五代时期易君如易棋的历史教训,汇集了历代封建地主阶级积累下来的专政经验,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权力更加集中、措施更加完备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显明特点的官僚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7.
秦朝专制官僚政体的确立和政府机构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之后,鉴于六国吏治之腐败和因权力分散而导致的中央政府之无能,对国家吏治即国家管理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统一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集统治大权于皇帝一身。皇帝之称自秦始。皇帝之下设中央政府,辖行政、军事、监察、宫职四大系统,地方则设郡、县。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便是官僚制与郡县制的紧密结合。秦的这一高度集权同时又层层约束的官僚政府体制,使地方集权于郡县,郡县集权于中央,中央的将相百官听命于皇帝,因而能够很好地发挥国家(政府)的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从而使国家得到有效的治理。相对于六国诸侯分权、贵族执政、任人唯亲的管理体制,秦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政府体制在治理国家上是有效的,因而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宗族政治文化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人们对政治生活的观念、态度、心理、认识、情感等主观取向的集合体,萌芽于原始社会的血缘宗法观念。宗族政治文化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另外,宗族政治文化在内容上表现为法古主义、德治主义、家族主义、专制主义四个方面,并体现出深刻的专制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9.
联省自治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唯一一次把联邦制理论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运动的目标是希望以美国等典型联邦制国家为参照物,把中国政治体制从中央集权制转换为联邦共和制,以实现完成国家统一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双重使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联省自治运动始终面临其无法克服的政治困境,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但是,联省自治运动的推行又是清末以来地方自治建设的最高峰,它对于破除军阀专权、弘扬法治和实现公民政治参与做出了有益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中国的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书形态和运作机制的变迁,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长性变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封事作为一种直达御前、"不使人知"、皇帝亲自批阅的秘密章奏文书,它的产生是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自汉以来中央集权的历史趋势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开启了后代秘密议政参政的先河,更重要的是在"以文书御天下"的时代,封事作为一种文书工具,在完成西汉中期的政治变革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