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跨境民族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与境外同一民族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共通点或差异.云南跨境民族的多元文化对其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处理好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建构论与"族群—象征"论是西方两种重要的民族主义理论,二者在主观认同与客观历史、现代性与地方能动性之间形成了张力。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历史传统场景下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撒拉族族源传说口述文本,动态地呈现撒拉族在挤压、推拉的民族关系格局中不断形塑自身的过程,揭示策略性的文化建构如何延续民族社会,并进一步说明文化机制对民族生存的独特柔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理历来有吸收外地文化创造自己地方文化的传统.对异文化持开放态度,通过与外来文化的接触和交流来突破原有文化的范围,并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是大理文化的特点.大理研究对了解中国的民族状况、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云南部分白族先民被汉族同化,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可是对于这种民族融合在何时、何地、在何种条件下发生等问题,很少有民族学家具体而细致地研究过.通过在云南楚雄市子午镇、东华镇,南华县雨露乡进行的田野调查,对当地人民族认同的各种说法、风俗、火葬墓、梵文碑、有关祖先原籍的记载进行分析,依据这些调查和史料,探索白族民族认同变化的条件.并提出现在楚雄地区的部分汉族可能是过去的白族先民"僰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民族认同的先在性、经济发展的客观差距、教育文化滞后、文化自觉程度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在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困难。一旦不充分具备一定的理性力量(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评价的依据,就可能会出现国家认同、政党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困难和公民道德的分化,使得云南跨境民族在面对来自境外的国家安全威胁的时候,可能会更多地考虑民族情感而非国家利益;更多地看中利益刺激而非公民道德;更多地尊重民族习惯而非国家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支撑云南各跨境民族逐步弥合差异而形成共同的目标与追求的理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是保障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国家安全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从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加强文化自觉等方面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杨慎生平著述、哲学思想、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以及对云南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但仍需加大杨慎人生、命运、思想、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文化史、文学史中给予杨慎公正、适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源自古印度的湿婆神话经由时空洗礼,在云南大理民间形成包含吞瘟、除害、家事三大主题的大黑天神传说群。吞瘟传说秉承了古印度神话中大黑天神以身噬毒的崇高行为和舍生护命的精神大义;除害传说拓宽了英雄施救的对象和方式,包含斩蟒、斗龙、降妖三个亚型;家事传说颠覆了大黑天神一以贯之的正面形象,具有浓郁的世俗化气息。探讨大黑天神本主传说群的三大主题,对分析古老外来神话向当代地方传说演变的现象,探索民间叙事跨国跨民族传播的规律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云南纳西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家人、教师、同伴、媒体和游客这五个方面考察了云南纳西族201名儿童对民间故事传说、民族工艺建筑、民族禁忌、民族崇拜物、民族鬼怪神灵、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这些民族文化的认知途径.结果发现:云南纳西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途径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家人、教师和媒体是云南纳西族儿童的主要认知途径,而同伴、游客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云南纳西族儿童在认知途径上有所偏重,并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分类标准主要是文化而不是血缘和种族。历史上的民族认同是自由的,民族身份可以随时改变。古代民族认同的变异性,促使各民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民族是静止不变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历史上的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是分不开的。以文化作为分类和认同的标准,使不同文化的族群由淡漠隔阂走向自然融合,促成主体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并促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古代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强化了古代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促成各民族大一统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各民族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2000多年统一和完整,与古代中国的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政策和市场机遇的双重作用下,民族旅游村寨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的壮大起来。在此过程中,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府不乏存在对民族旅游村寨的刻意打造,进而出现了民族文化移植现象。此种现象不仅会左右民族村落文化变迁的进程和方向,还可能对当地民族的文化认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笔者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针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个人认同、族群认同、地缘认同以及客源地文化认同四个层面的变迁情况,对民族文化移植现象中的文化认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文化认同理论中的场景论和原生论阐发其变化原因,并对现代意义上的族群认同发展趋势做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围绕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阐述作为跨界民族的泰国北部的云南华人的历史及其现状,本文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考察他们的日常生活。笔者认为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泰国北部云南华人的文化认同是多层次的,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依然还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11.
中越两国学者对"安阳王建国"汉字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存在较大差异,在构建国家认同需求下,越南积极推进骆越国族认同以及具有本土特色的骆越文化性认同,骆越文化研究产生了明显迎合民族认同的流变现象。同时,对比中国学者对相关史料的解读与研究,考证越南建构骆越民族认同的真实意图。骆越民族是周秦时期已经生活在华南地区的一支族群,与百越、百濮民族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渊源。骆越民族后裔现跨居于中越两国,具有相同的民族起源与文化特征,在越南国家认同建构需求的催化下,过激的骆越民族认同意识有演变成为狭隘民族主义的趋势,甚至延展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潜在阻力。  相似文献   

12.
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谪戍云南永昌卫,在谪滇的三十几年里,杨慎多次途经贵州,留下了许多关于此地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从外乡人的视角,展现了贵州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独特与奇异,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上贵州的真实面貌。杨慎在贵州的创作与交游为贵州的方志发展、史料保存、教育事业和旅游文化等众多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西南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会学者们围绕西南区域人类学发展史,边疆、民族与"他者"的文化历史构建,西南少数民族的社区、族群认同、文化传习和表达的政治,藏彝走廊研究和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等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研讨会具有跨国、跨地区、跨族群、跨学科、跨学术史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羌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为探讨村寨精英成长与民族文化认同二者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文章通过对北川羌族自治县五龙寨杨华武、母广元二人的成长历程、体现本族文化认同的言行举止、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探讨,指出民族村寨的社区精英对地方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更为关切,对本族文化更有自豪感和认同感.他们在地方文化的复兴与构建中扮演着领导者角色,在社区居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中发挥着导向性与规制性作用,把向年轻一代以及大众宣扬本族传统文化视为自己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傣族渊源与巴楚文化刘岩云南傣族是外来的民族,先于傣族进入云南边境地区居住的是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布朗、德昂等民族。作者研究傣族历史的文字记载和大量民间传说,阅读东南亚有关泰、缅、老、柬的历史著作,证实云南傣族并非土著民族。西双版纳傣族传说他们的祖...  相似文献   

16.
云南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的定位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而在文化安全的视角下,云南目前正面临着民族文化认同、宗教文化交流以及易受影响的边民政治认同等三大类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不但令云南成为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在边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展示平台",也是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后发优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同源共祖”神话母题在云南地区广泛流传,是云南各民族口头传统最主要的母题之一,承载了云南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集体记忆。这些口头传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性,并表现出了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吸收的特点,展现了云南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8.
清朝是历代中央王朝对云南民族地区统治最深入的一个朝代,这无疑得益于清朝武力的强大,但也与统治者在云南推行的文教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清初,朝廷势力刚进入云南民族地区,就仿前朝在云南继续推行儒学教育与科举考试,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以稳定清朝在云南的统治;雍正朝改土归流前后,为进一步深入对云南民族地区的治理,清廷在云南广行教读以化其嚣凌,构建和保持少数民族对王朝的文化认同。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边地云南的文化类型与内地更趋一致,稳定和巩固了对云南民族地区统治,具有典型地域色彩的、跨越族群边界的区域性称谓"云南人"出现,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随机抽取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岔河难民管理区391名越南难民所做的针对民族认同心理及行为倾向问卷调查和研究表明:越南难民的民族认同心理由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原属国认同三个层次构成,且受到职业、民族、受教育水平、汉语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越南难民的民族认同心理与社会冲突情境下的行为反应倾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即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及原属国认同均与行为倾向各维度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为此,地方政府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越南难民的身份认同困惑,增强其适应地方文化的能力,促使越南难民顺利地融入地方社会,从而有效地减少其消极的个人行为或社会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941份调查问卷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认同状况。调查显示:人们对民族语言、传统信仰等方面的认同程度不高,但对饮食等习俗方面的认知程度较高;各族群众的族际交往频繁,族际通婚比例较高;对中华民族和广西地方的认同程度很高。民族文化认同与社会稳定及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合理的民族认同结构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