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需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农村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的有效匹配,体现中国式农村养老——“村社养老”的独特制度优势。基于中部地区多县域的田野调查,政府通过资源输入方式支持普惠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然而实践中养老服务空壳化现象较为突出。少数成功示范点依赖于大量资源支持,经验难以推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困境源于养老服务的脱嵌,村社主体性不足,养老服务主体选择、养老服务内容及养老服务资源筹集等方面,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应当从农村实践出发,以村社为本,通过有效的治理举措引导与激活村社组织、激活老人自身资源,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2.
“物业养老”是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实践。我国的“物业养老”源起于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的跨界探索,物业企业从业务边界、运营边界、职能边界、形象边界四重维度初步跨越了组织的固有边界,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物业养老”在跨界探索中遭遇到消费层面、专业层面、治理层面以及认同层面的实践阻滞。因此,“物业养老”需向“多维嵌合”的发展路径转型,理顺供需结构、提升专业能力、优化治理机制、开展文化建设,全方位、多维度地嵌合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生态系统,助力物业服务与养老服务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研究应该在源供给主体与社区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中展开。在政府职能缺位和社区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背景下,以社区精英为主的社区民间组织通过策略性实践,成功从政府、社区物业和医疗部门获得社区居民所需的公共服务资源,这是一个资源动员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日常实践的框架化、象征性话语和符号实践以及互惠性交换的资源动员技术,并依循了特定的资源动员知识、资源动员技术和动员知识的选择性运用,高度依赖于动员者的特定身份和人生经历,三者共同决定了行动者的资源动员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关键在于通过政府与养老服务机构的互动、合作与协同,构建科学合理的服务供给体系。科学运用质性研究与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总结政社主体在协同供给服务过程中的角色、行为与互动模式,凝练出政社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行动逻辑与解释框架,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政府与养老服务机构围绕养老服务的协同供给,形成了“促成—运行—产出”三个阶段:促成阶段依赖共同目标建立、党政统筹推动这两项动力要素;运行阶段体现为供给共同体的场域化构建、协同治理工具的多元化运用两项机制要素;产出阶段则形成了可持续发展动力并呈现一定的现实约束力。未来需要加强政府部门资源支持和养老服务机构现实需求的动态匹配程度,同时细化政社协同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流程设计,从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5.
社区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服务方式,掌握我国社区养老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对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用Citespace软件对社区养老领域内高水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研究集中度不高与“偏科”等问题。同时,现有研究围绕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相关、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社区养老升级革新四个主题展开,经历了萌芽、快速发展、优化升级三个阶段的演变。未来将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发展、“互联网+”社区养老模式的应用与推广、新型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探索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责任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6,(11):169-171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是一个具有消费的多重性质、内容的多重层次和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特征的综合体系。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各级政府以服务型行政管理方式供给、各级政府与社区组织协商共同供给、主要依托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的自给服务三种方式的有机整合与联系。要保障供给的有效,必须明确各种供给主体,包括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内部体系之间、政府与自治组织之间、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之间的责任归属与划分。  相似文献   

7.
农村法律服务客观需求日益增大与农村法律服务资源较为匮乏、众多农民群众对市场化的法律服务支付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是当前我国农村法律服务市场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乡镇法律服务所作为农村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供给主体之一,它们的存在曾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而欲全面、正确地考察我国乡镇法律服务所的服务属性,则应把其置于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和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从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中来予以把握.基于农村公共服务视角的分析,该文认为:1980年代以来,乡镇法律服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属性经历了从准公共服务到准私人服务再到社区性公共服务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在于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存在服务水平偏低,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单一等问题。社会工作倡导基本生活保障型社区居家养老和建设型社区居家养老两种基本社区居家养老类型,并积极主张发展多种形式的建设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途径主要有:宣传社区居家养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参与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法律和政策,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培训,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等直接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服务需求迅速猛增.与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相比,社会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明显不足.其中,医疗、养老、护理服务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与供给侧医养结构不优,"碎片化"单项式"服务矛盾相当突出.老龄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通过优化老龄服务供给侧结构,可解决医疗难、养老难、两者结合难的实际问题,从而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实现医、养、护一体化高效服务可提高医养供给侧结构对养老需求的适应性,也可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国家逐渐从社区公共服务领域退出。然而,在当前社区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和精细化的背景下,有限的公共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成为必然。社会组织在社区公共服务中扮演着服务提供、价值倡导、资源整合、沟通平台的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合法性、信任和资源缺失、能力不足等问题。应从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三个层次同时着手,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均衡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严重。从"需求响应"视角来看,供给侧对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响应不足"导致了供需错配问题的产生,而养老服务市场缺陷性失灵、供给侧对老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响应难度大、成本高和政府失灵的存在是造成"需求响应不足"的根源。为此,应提高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的经济社会支撑能力,确立"需求导向"的决策原则,构建有助于强化"需求响应"的外部环境,提高智能化供给水平,降低"需求足够响应"成本,解决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重塑养老市场供需均衡。  相似文献   

12.
从嵌入性视角出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划分为“规制依附嵌入”和“引导自发嵌入”两种类型。“规制依附嵌入”具有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嵌入性”特征,展现出政府对社会组织行动策略选择的约束力,但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使其创新动力不足、主动作为意愿不强,难以满足日趋多元化、差异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引导自发嵌入”带有基于身份信任发展起来的“关系嵌入性”特征,注重老年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和互助共享,但非专业化和激励保障措施缺失使其服务提供的水平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发展的持续性面临挑战。这就需要构建“合作共治”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建立以服务契约为核心的四元主体合作结构,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社会契约关系,培育具有植根性的差异化需求满足体系,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本身蕴涵了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供给主体的多元性。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主体的供给机制正在生成,但处于初级阶段。从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来看,目前江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了以行政机制为基础,以准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自治机制等多种供给机制优势互补、互动合作的多元供给机制。多元供给机制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如何科学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苏州市在居家养老中建立了财政资金购买服务、服务组织提供服务、居家老人享受服务的养老服务政策,构建了由政府牵头、社区和社会组织承接并吸纳商业组织参与、集合多种服务的老年服务体系.苏州的探索实践契合了政策网络理论的内在要义,有效缓解了政府供给不足、市场介入意愿偏低的问题,较好地满足了居家老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为更广区域和更高层级行政主体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大类功能。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和短期入住服务、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提供的养老服务和兴建养老社区四种。总体而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如服务人员的数量有限且专业素质不能适应养老服务需求等。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持续稳定发展,必须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构和设施不足、人员不足以及体制机构不顺、资源利用分散且效率低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作为普惠型养老服务主体,基于多业态深度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解决社区养老“供给—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文章关注的主要问题。文章讨论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供需匹配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对浙江未来社区七彩实践的社区运营案例的分析,揭示一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枢纽结构的组织模式,以社区运营的统筹力、数智化、生活性为可持续竞争优势,满足社区养老方式的供需匹配要求。核心枢纽组织的运营主体兼有市场属性和公共属性特征,成为组织模式创新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7.
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供给内容、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困境和影响因素等维度展开对我国近年来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的文献回顾,可以发现既有文献虽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也存在“重政府、轻社区”、“重问题、缺优势”、“重负担、轻资本”、“重结果、轻过程”、“重单一学科研究、缺交叉学科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养老服务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浪潮的重要方式。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现状,主要有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意义、社区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社区养老服务的性质、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及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等,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村级治理是"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单元。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无法满足村级治理的需求,存在要素缺失和权重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主体单一、市场力量不足、农民自主程度弱、供给内容不均衡方面。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构应该坚持差异、引导、长期、复合、市场、中介等原则,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政府供给能力,开辟市场服务途径,鼓励第三方参与供给,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从而为村级治理提供物质、精神以及社会等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2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基层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非只是一个涉及供需关系的市场化服务,其供给过程涉及层级政府、社区组织、老年群体与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网络关系的联结和建立。在关系嵌入性视角下,依据服务机构与社区的合作程度和与社区服务的同质化程度,可以划分出补充型、竞争型、合作型三种类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根据关系强度、关系内容、关系延续性三个维度衡量他们与层级政府、社区组织和老年群体之间的关系嵌入性差异。三种类型服务机构关系嵌入的差异影响着养老服务的实际效果,呈现为低效运转的外形嵌入、缺乏社会性的单项嵌入和难以有效落地的信息嵌入。作为一种复杂的基础性民生服务,公共性与市场性之间的张力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未来的发展需要一种协同整合机制,实现普惠性与专业性、市场化与智慧化的深度融合。关系嵌入性视角的引入有助于厘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复杂现实,促进其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