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辩证法的缺场导致西方经济学对《资本论》中技术创新思想的研究呈现出深度的逻辑断裂.在辩证法视域中,资本主义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技术创新的本质必须依靠社会劳动这个中介才能得以揭示,技术创新的现象和现实体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与具体转化.基于技术创新这一现实的规范性中介,主体行动逻辑的注入使技术创新过程实现了主体对倒立的社会关系的客观反转.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对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认识,这个体系的框架主要有:一个实质批判性与革命性;三个基本精神:不崇拜任何东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些事物,肯定现存事物的同时又看到它的必然被否定和两个基本方法。一个基本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它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质变量变的辩证方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方法以及现象和本质的辩证方法等都包括在自身之内;另一个基本方法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在这个方法中马克思阐述了对矛盾的认识、矛盾结构学说以及矛盾过程学说等。  相似文献   

4.
5.
时间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重要视角。《资本论》不仅基于时间分析资本的运动规律,而且基于时间分析资本的权力统治,《资本论》的时间分析既具有经济批判意义也具有政治批判意义。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经济逻辑是将时间资本化以榨取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那么资本主义的政治逻辑则是以资本化的时间统治劳动者的自由时间,构筑以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张力结构为载体的权力统治形式。马克思在以时间视角分析资本主义经济逻辑的同时,也将剩余劳动时间的政治批判意义纳入对资本主义政治逻辑的瓦解之中。《资本论》的政治结论蕴含在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时间分析之中,以时间解放为前提的人类解放是《资本论》时间分析的政治结论。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的概念辩证法是批判继承黑格尔《逻辑学》的成果,它既以经济范畴的内涵式发展为知识外观,又自觉把范畴发展的真实动力奠基于历史活动之上——以非概念的历史来规定概念,因此是历史的内涵逻辑。探讨这种逻辑的真实意义,决不能机械地与黑格尔的范畴运动进行对比,而应是带着对内涵逻辑的深刻自觉,沉入到经济运动的固有节奏之中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是《资本论》这项"伟大艺术品"的"建筑术"。以批判性和革命性为本质的《资本论》的辩证法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论表征,它谱写的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两座城市"的变奏。辩证法的存在论意蕴不仅洞见了"第一座城市"即"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危机,而且还预见了"第二座城市"即"共产主义"的到来。这是马克思《资本论》辩证法的理论旨趣和理论使命,也是探讨马克思辩证法"合理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资本论》的辩证法是通往共产主义的"接生术",是人类范畴文明的大逻辑。  相似文献   

12.
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批判社会理论对马克思"空间缺失"问题的批判和质疑,应当立足于《资本论》这一最经典的文本,深入挖掘和阐释马克思丰富的空间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出了"劳动"、"资本"和"时间"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双重空间"本质:劳动是"价值增殖过程"与"协作生产"的空间,资本是"资本的文明面"与"个人受抽象统治"的空间,时间是"工作日的缩短"与"人类发展"的空间。在此意义上,《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最终追求的就是以"人的独立性和个性"取代"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建构一个"自由王国"的"希望空间"。  相似文献   

13.
对于马克思学说性质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资本论>这部著作独特的内在结构和建构原则表明:马克思的学说既不是纯粹的科学(经济学)著作,也不是纯粹的哲学著作,而是对于"资本"的批判理论.在<资本论>中,哲学反思和科学研究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成了关于人类自由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老子》哲学,是我国奴隶制时代哲学发展圆圈的一个逻辑的终结,它合乎规律地出现在春秋末战国初,历史地承担了对行将崩溃的奴隶社会进行自我批判的任务,因而有可能对奴隶社会及其日渐崩溃的哲学矛盾运动进行理论总结。特别是其辩证法思想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在哲学思维发展的逻辑进程上以比较完整的形态殿居孔、墨之后而总其成。  相似文献   

15.
所谓资本逻辑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内在统一,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揭示了资本逻辑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系统阐述了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社会和自然界限.资本逻辑内在地指向了资本的自我扬弃与内在超越,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逻辑是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哲学化研究认为,《资本论》考察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研究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资本论》实现了某种哲学革命。这种研究,把物与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表现、掩盖与支配的多维关系,简化为一种缺乏解释力的单纯的掩盖关系,把以物(商品)的关系为“中介”的人的相互依赖的历史阶段,呈现为用抽象概念就足以描述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对《资本论》所做的哲学化解读只有使马克思退回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水平上才能够成立,它不会为我们理解《资本论》中的核心思想提供应有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从《资本论》创作历史看马克思科学辩证法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不但没有制定“辩证唯物主义”的术语 ,也没有写出专门的唯物辩证法的著作 ,但他却留下了作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资本论》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通过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方法来体现的 ,甚至可以说其完成形式的实际存在形态就是《资本论》的方法论体系。因此 ,我们探索疏通《资本论》的哲学脉络 ,破解和阐述其对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内涵的隐喻和明示 ,实质就是透视《资本论》创作过程背后的思想活动的内在本质。一、马克思的理论活动的出发点马克思理论活动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机体及其经验事实 ,这就规定了他首先着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与资本主义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主流发展趋势,并形成了新型的数字资本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这种结合下,互联网成为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催化剂,短时期内缔造一批互联网平台资本巨头,随之也带来一系列新的涉及互联网企业的劳资问题。由于互联网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考察也必然要从资本主义角度切入,而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一部关于经济范畴和资本运动逻辑的经济学著作,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借此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政治哲学阐释。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真正意旨是揭示人类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实现社会化的人的联合体共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以及每个人的劳动有且只有为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理解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的一把"钥匙",是马克思前期"改变世界"思想的逻辑必然结果。《资本论》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的最终完成,它所揭示的"个人受抽象统治"的现实生存境遇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契机。《资本论》所建构的"批判的辩证法"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将《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称为"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在马克思身后,研究者们对这一辩证法的理解定位发生了从素朴意义到认识论—实践论意义的总体变化,但是在将"合理形态"辩证法最终定位为实践辩证法的基础上,却又矫枉过正,忽视了马克思原典中素朴辩证法的合理地位和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资本论》的经济危机理论,我们能够从中找回马克思原典辩证法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