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健是关系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我国银行的发展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周边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银行巨额不良资产、企业信用资源缺失使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困难重重。风险监管的核心在于制度建设。为了确保银行业的稳健经营,银行业要做到: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按照巴塞尔协议精神实行充足的资本金制度;优化和净化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加强对银行业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冲击会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影响。分析表明,美国经济冲击对我国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总体上有助于经济稳定,而实际关税率的下降则不利于经济稳定;金融自由化进程总体上不利于经济稳定,而产业结构升级、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调整、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贬值以及相对稳健的财政和金融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减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济条件是:建立健全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机制,树立社会公众对政府承诺和宏观经济、金融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充分发达的金融市场;充足的国际储备;企业和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与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应当选择有利的时机,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走向可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4.
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根源在于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和特殊的财税分配体制下形成的中国经济的高投资、高储蓄和低消费。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路应该是标本兼治。治标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和稳中有升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治本则要采取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严格控制投资规模盲目增长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持续通货紧缩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迟迟未能走出通货紧缩的根源在于 ,宏观经济政策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自身松紧不协调。为此 ,启动经济政策取向应为 ,一方面寻求更为积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协调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另一方面要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并大力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节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本文通过现实中的宏观数据来说明影响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强调金融市场应在内部稳定之后逐步开放,不能冒进;并指出,金融市场开放政策动态一致性的前提是金融政策要讲信用,好的政策应当培育出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平衡的金融市场,然后才能逐步开放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市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整的股市稳定机制包括短期和长期稳定机制。短期稳定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付股市的日常波动;长期稳定机制的主要功效在于对付股市的基本波动。但二者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基础和前提。比较而言,成熟股市比较关注长期稳定机制的构建,而新兴股市则比较重视短期稳定机制的设计;作为“新兴+转轨”的中国股市,既要致力于短期稳定机制的设计,也要致力于长期稳定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0—2020年年度数据,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输入性风险四个维度选取31个基础指标,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CFSCI),进一步探讨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金融稳定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外部输入性风险对我国金融稳定产生明显冲击;分析表明,金融稳定性上升能够降低经济波动,使得经济增长更加平稳;相比之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对金融稳定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一个地区的流动性冲击能通过金融传染扩散到其他地区,完全的金融市场对于金融传染是稳健的,而不完全市场面对金融传染则是脆弱的.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处在发展阶段,不能有效抵抗金融传染.因此我们应有正确的政策取向,即一方面要坚持稳定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另一方面要增加流动性储备和采取灵活的短期抑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宏观杠杆率冲击下,各类价格的波动反映了各部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演化。以2000—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构建"金融风险价格指标体系",分析我国杠杆率上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杠杆率上升后,金融风险累积阶段各类价格的反应程度强于金融风险释放时期;房地产价格波动领先于实体经济价格,汇率波动领先于金融资产价格,且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金融资产价格具有交替性。在当前我国杠杆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短期内应关注外汇市场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长期内房地产价格上涨累积的金融风险应是重点关注的领域,且房地产价格波动可作为实体经济风险的领先指标,产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可以结合起来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盯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宗商品金融化"现象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市场稳定性面临诸多挑战,探究商品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市场风险防范对维持经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系统梳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宗商品金融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同时基于改进的商品期货定价模型,从金融化视角详细剖析金融市场稳定性受商品价格、供给和需求冲击的边际效应,比较其在长短期和市场波动环境方面的异质性特征。其次,利用2000—2020年一季度美国金融市场和2010—2019四季度中国金融市场样本,分别构建金融化指标和金融市场稳定性指标,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金融市场稳定性、商品价格以及金融化程度之间的结构化关系。最后考虑市场波动差异,特别是金融危机或新冠疫情这类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的冲击,实证检验商品金融化程度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中美两国商品指数市场中,金融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短期冲击影响程度最大,各个市场受冲击后的1至2年内价格水平均能恢复均衡状态;金融市场稳定性受大宗商品金融化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商品指数市场;相较于大宗商品供给、需求和价格,金融市场稳定性在短期内由大宗商品金融化程度主导;商品金融化程度在短期内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负面影响较长期更显著,影响程度也更深;从长期看,金融市场稳定性由大宗商品价格主导,而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影响则较弱;进一步通过门限模型证实,相对于金融市场低波动环境,在高波动环境中大宗商品金融化程度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短期影响力更强。据此,对尚处发展阶段的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优化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持仓报告制度体系,强化对金融交易者持仓识别与金融化程度监测;第二,分市场环境监管机构投资者持仓,避免"一刀切"持仓限制,因人施策差异化管理市场金融投机行为;第三,建立金融市场联动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金融市场风险识别效率,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蔓延,合理应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现象,维护金融市场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如何处理好稳定、增长和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上,既要反对不顾现实需要的机械紧缩,又要反对不考虑长期稳定的无限制松动,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适度调整,在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和适度的通货膨胀中,进一步深化改革,并通过改革把稳定与增长有机地协调起来。因为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中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为了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西方各国政府主要采取了注资、担保和降息等三大救市措施.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基本思路则是扩大投资、刺激消费、鼓励出口,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进行深层思考,关键是要解决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这两个战略层面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以人均居民收入增长为主要经济指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进金融深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社会福利等,才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的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4.
将宏观经济中各主要因素归入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价格和国外影响五个子模块,通过各模块及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勾勒出我国经济运行的理论架构,并利用1999年一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的季度数据,采用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刻画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的联立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情景模拟对各宏观经济政策方案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有效地缓解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且财政政策的效果明显优于货币政策;进而指出我国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必要性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货币政策消息和惊喜冲击,讨论两类货币政策冲击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相对惊喜冲击,货币政策消息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了相对较大的影响;(2)在通胀调控方面,货币政策消息对于稳定中国通胀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3)金融加速器具有扩大货币政策消息冲击效应的作用。因此,基于稳定宏观经济考虑,央行应加强与公众沟通,提高货币政策决策透明度与科学化,稳定和引导公众预期;同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确定货币政策规则并依据规则行事,提高货币政策公信力。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双重目标,然而两者又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作者指出,在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要求将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目标设计在一个合理的波动范围内,选择总量有增有减、结构优化的协调运作的经济政策体系;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除了要协调配合外还应立足于长远,并把宏观调控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金融市场的存在是金融管制的必然结果 ,它对货币政策实施的效用及宏观经济的运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 ,非正式金融市场的存在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 :( 1 )导致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和货币供给量可控性的降低 ;( 2 )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 ;( 3 )导致二元金融结构与区域金融的回流效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销。因此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非正式金融市场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系统由诸多要素构成,而诸要素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不仅与货币供应量、实体经济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房地产价格以及股票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流动性与资产价格正相关。这从理论上论证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过剩的流动性,从而维持了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任何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在内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我国财政政策离不开其赖以发挥作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形势,应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对财政政策的调控目标、方式、手段进行适时调整,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长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作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举世的注目。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的公开化和恶性化,治理通货膨胀的呼声与日高涨,执行反通货膨胀政策更是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政策期望。在当前,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政治稳定之本在于稳定经济,经济稳定之本在于稳定货币。通货贬值所引起的经济紊乱已经严重威胁着改革的持续和稳定。因此,治理整顿中注意克服通货膨胀问题,就不能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对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控制最重要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目标来稳定经济、稳定货币,走出紊乱的经济运行环境,是当前金融工作的核心,也是货币政策目标抉择的关键。同时,从反面也说明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正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