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键词     
《民族论坛》2012,(10):64-64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 近日,湖南省出台了《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该旅游圈包括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邵阳市5个市州以及永州市江华、江永两县管辖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45.5%。《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属龙.举目远眺,金融危机笼罩四野:风凄凄、人戚戚,惟中国经济发展规模全球第二,天下亮点;且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预设."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关键词是:举国上下,文化惠民,中华民族龙腾虎跃,热气腾腾过它个吉利大年.龙年享乐期间,既有2011年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新闻发布:含国务院出台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又有《光明日报》发布2011年文化新闻十大事项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等资讯播来.多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125146”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12]72号),批准实施《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构建大湘西“125146”的旅游空间发展新格局,即“一个龙头、两个中心、五大支撑城市、一条廊道、四条精品旅游带、六大旅游板块”,着力建设张家界旅游龙头、凤凰和良山两大旅游中心,依托张家界、常德、吉首、怀化、邵阳五大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黄金走廊,形成大湘西世界遗产旅游带、沅水山水民俗景观带、沪昆高速民俗生态旅游带、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四条精品旅游带,打造张家界奇山异水遗产、大桃花源山水田园休闲度假、湘西文化生态风情、怀化古城古镇古村、大赵山原生态文化、中华瑶乡民俗文化等六大旅游板块。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2,(15):70
<正>武陵山片区是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最繁重的地区之一。按照国务院2011年10月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武陵山片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作为全国乃至世界上首条高原生态环保铁路,通过其环保理念和环保实践及在全方位、多领域、各环节实施的环保措施,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是人与自然生态、建设项目与高原环境和谐相处的典范,它将为我国今后经济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提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同时能发挥良好示范和典型引导作用,正如曾培炎副总理关于"青藏铁路建设中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值得全面总结推广"的重要批示。可以预言,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青藏铁路建设生态环保体系,必将在今后铁路运营中发挥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湖南省人民政府对《关于〈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作出批复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对《关于〈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作出批复。批复明确:一是确定罗霄山片区为我省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要阵地之一,将其建设成为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红色文化旅游与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特色农业和稀有金属深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7.
论青藏高原生态环保立法与高原藏族生态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在全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中具有战略地位,但近几十年来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逐年恶化。因而,必须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生态环保法,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予以保护。由于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是藏族,具有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总体精神的生态文化观,并以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原则为集中体现。因而,在青藏高原生态环保立法中,应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立法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为主要立法原则,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进行充分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移民是指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变动的现象,人口的迁移在时间维度上来说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同步的,而这种流动的地理空间,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青藏高原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交汇之地,是古代东西文化、农牧文化交流的实际操作平台,被誉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多样性的活化石地区”.高原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隔绝的封闭的文化,而是一种开放的与周边地域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外向型文化.从青藏高原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看,高原人口的深层结构是以多元的移民为文化底色的.今天生活在高原上的汉族、蒙古族、土族、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等,这些民族无一不是以各种原因迁徙而来的.历史也证明,高原社会最为繁荣的几个历史时期,也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最为活跃、最为强盛的年代.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证明“世界屋脊”上的文化是一个具有多重性的复合文化,呈现出渗透性和包容性特征.历史上,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移民,其传统文化都要随着迁移发生变化,对其自身与迁入地都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与冲击.哈贝马斯更是指出,不同民族的兴起和消失,都是“在文化的流变过程之中”进行的[1].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高寒干旱,空气稀薄,气候特征使高原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敏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后,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青藏高原虽然土地辽阔,但高寒、干旱、缺氧,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态链[1]极易受人类干扰,产生崩溃性失衡.这一巨大区域中少量人口的经济活动对中国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高原本身的范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扩散至整个黄河和长江流域,进而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事实上已经远远超越了青藏高原本身的范围,直接关系到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态利益,这一特性决定青藏高原的开发必须树立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民族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原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高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高原现代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研究高原民族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高原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一、青藏高原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在解放前,青藏高原的民族高等教育处于一片空白。解放后,党和国家坚决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的政策,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平等现象,实现各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假若仅有汉族教育的发展,而无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我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