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实现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不仅仅是要靠传承,通过体验中心的创建可以研发更多的创新的形式。这反映了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必要性。通过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创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让传统文化在高中学习阶段展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在新时代学生的视野中突显出新时代的风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能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视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实现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不仅仅是要靠传承,通过体验中心的创建可以研发更多的创新的形式。这反映了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必要性。通过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创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让传统文化在高中学习阶段展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在新时代学生的视野中突显出新时代的风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能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视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源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质的丰富,注重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很多朝鲜族学生对民族传统礼节知之甚少,日趋淡漠,面临着消亡的边缘.本文提供了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分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教育方法,强调学校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民族学校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了黑龙江省朝鲜族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围绕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把民族民间文化作为中小学文化活动项目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延伸民族民间文化传承链,形成了具有长阳地域特色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多措并举育传人合力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长阳采取培养学校专(兼)职教师、鼓励民间艺人带徒传艺等多种形式加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是当务之急,对于新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指出了初中美术教学着手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最后就初中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金林  卞之峣  董佳婧 《民族学刊》2023,(10):20-26+14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族人民的代代传承中延续至今,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在各族人民的历史发展、生产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相辅相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宝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励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在深入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包括四个方面: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各族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强化学校教育,守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秉承坚守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县的宗旨,依托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大力传承和弘扬富有鹤峰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其悠久的土司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辉煌的诗赋文化、璀璨的戏曲文化、享誉一方的茶文化等优秀民族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发展的背景之下,整个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情况,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怎样可以更加有效的将民族体育融入学校的教育当中,属于目前学校教育事业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同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我国优良传统、维护民族多元化传承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于藏族情歌所蕴含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信仰习俗、审美观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认为藏族情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它进行广泛、细致的研究 ,有利于我们对藏族民俗民风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藏语的方言     
西羲郎  周炜 《西藏研究》2002,(4):110-120
一、藏语方言研究状况在藏缅语族中语言使用面积最大的是藏语。使用现代藏语的地域除了以中国的西藏为中心外 ,还包括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诸省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邻近诸国的大喜马拉雅山脉地区。① 藏语的使用面积尽管现在还不太清楚 ,但是 ,作为使用中心的西藏的面积却是很清楚的 ,这就是 1 2 0多万平方公里 ,仅这一点就比约 3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总面积要大近 3倍。到新中国成立为止 ,这个地区的四周被沙漠、高山和大草原等自然屏障所隔断 ,加之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实行封锁的政策 ,致使西藏成为外人难以接近的地区。在这…  相似文献   

13.
彭超 《民族学刊》2022,13(7):94-100, 148
被认为是地球最后一块绿地的藏地,不仅是当代文学中“他者”与“我者”共同的“故乡”所在地,也具有相同的“悬置性”感受。这种“在而不属于”的生命体验是不同空间文化间隔性的表现,即藏地寻梦的幻灭与藏地故乡书写中的反现代性。当代藏地情结以地方性视野表现了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焦虑”文化困局。本文通过梳理中国近百年以来的现代化进程,指出现代性焦虑的发生与“激进现代化”以及后现代化文化之间具有密切内在关联。认为对当代文学中藏地情结与现代性焦虑的关系研究的现实性意义在于通过溯源当代藏地情结的缘起,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困局把脉问诊,指出如何完善现代性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夏敏 《西藏研究》2002,(1):77-82
佛教传入西藏,对西藏社会形成上千年的深刻影响,成为藏族群众的精神支柱。他们把能够理解的佛教思想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日常生活与藏传佛教活动相互渗透,难分彼此,手不离经筒,口不停真言,成为多数群众的生活常规。他们并不清楚太多的佛教教义,但是在全社会浓厚的崇佛气氛熏染下,“他们早已视宗教信仰为生活习惯、人生准则,是须臾不可缺藏传佛教世俗化与藏族民歌少的东西”。①社会上层和僧侣阶层的体系化的藏传佛教传至民间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藏传佛教的世俗化。在佛教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中,百姓歌谣的唱诵常常…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我区文化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文化的产业化程度依然很低。当今,由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所以,目前通过对西藏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启动有效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品牌战略”,利用文化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西藏文化产业化进程,使文化产业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是必要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吸纳印度佛教,特别是华严类与密教类布施理论,强调内财施的精神特质,即无我、无主体性信仰基础上舍财、舍我的布施,使其具有强大的经济资源动员和干预社会经济的能力.在近代甘青藏区,藏传佛教在多样化布施的基础上,吸纳社会财富,并通过寺院经济运营,成为区域社会的财富中心.其影响溢出寺院之外,以其消费能力与剩余资本存量影响着区域社会市场分布.此外,寺院集团的超经济剥削与宗教对农牧业生产的干预,则迟滞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其存在本身,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政教合一制形成的宗教基础.  相似文献   

17.
西藏股指与西藏GDP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藏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为数据建立西藏股指模型,编制西藏股价指数并就其是否具有西藏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蒙藏事务局及其对藏政的管理(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藏学界和史学界对于民国初年设置的蒙藏事务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史料的不足。本文利用近年刊布的原始史料 ,探讨民国初建、政权鼎革之际 ,蒙藏事务局对藏的施政管理 ,以说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该局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以及民国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和日常行政管理都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海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歌唱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的传布,悄然渗透入青海藏族民歌之中,不仅成为民歌的重要内容,还影响着民歌的叙事方式,强化其社会道德规劝的功能.但,青海藏族民歌并不是被动的承受者,也反作用于藏传佛教,起到了促进藏传佛教民间化、大众化的作用,更成为藏传佛教自身道德建设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0.
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近年来,区内藏传佛教复兴的趋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对宗教的需要程度明显更高。在世俗化趋势下,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主要集中在生老病死等人生事务上,民俗信仰的成分很大。它能解决的不是社会发展,而主要是通过补偿、整合和世俗干预等机制来解决个体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