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哲学的现代化是理论界一个时期内的热门话题,名家新秀均已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论证。然而,江河不择溪流。笔者在此仅从智力圈建设的角度对哲学的现代化、包括哲学体系内容的现代化和结构功能的现代化作一小议。 小小环球的进化已经进入智力圈时代,即进入地球的进化和发展取决于人的智能时期。智力圈是我们这颗行星进化的一个自然阶段,是生物圈发展的一个自然阶段。近百万年来,地球上的物质自身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的触角正在触发着社会的每根神经,科学技术的潜流正在向社会所有毛孔进行全面渗透。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是一场“知识革命”、“智力革命”。智力是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它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人来发挥作用的。因此,智力开发和人才的使用,就成了制订和实现新技术革命和经济振兴对策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困境”,其根源在于人类自身。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价值选择,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局限性。因此,“智力圈”时代的现代人需要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内容在于对当代人的各种对象性关系的文化、价值内蕴进行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位,其实质则在于呼唤理性的新启蒙,探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合理性基础,积极塑造未来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协同发展的高度文明社会所需要的集主体性、创造性精神与批判性、宽容性品质于一身的“新人”。  相似文献   

4.
李友钟 《理论界》2014,(9):84-87
共生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共生体现在细胞内共生、个体内共生、种群内共生、生物圈共生、地球共生。共生是物种产生的重要源泉,共生也是物种进化的重要机制。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自然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与非人类存在物之间、人类社会内部也是共生关系。本文梳理了自然界共生的类型,并由人的自然属性的共生性出发,论证了人与非人类存在物以及人类社会的共生性。  相似文献   

5.
哲学必须回答人是什么. 人创造了自己, 从而创造了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人是神. 世界因为有了人, 从而改变了仅仅由生物的遗传密码实现进化的物种演变的规则. 人创造了智能进化, 形成了个体和人类同构的新生命新范式, 缔造了一个整体性生命. 人以死亡焦虑作为其逻辑起点, 以死亡认知作为其动力机制, 以死亡逃逸作为其终极目标, 这个新生命正出现在地平线上.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信息化的生存方式, 把人类整合自身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充分提高, 个体已经完全不是集合意义上离散的单元,而是整个生命的细胞. 每一个人将自觉维护这个整体性的生命. 所以, 人类将永生. 这是理性乐观主义的终极表达.  相似文献   

6.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与人的才能的发展、人的个性的发展统一起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增强了人的创造性能力,使人的巨大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智慧和知识在生产力中越来越起着重大作用,形成了智慧生产力.科技进步客观上要求一个劳动者必须具有多方面知识.发展生产力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条是发展个人生产力,充分发掘个人一般生产力即智慧生产力.从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的、目标来看,全面充分地发展个人生产力,恰恰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随着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冲出地球的尝试时代。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各国都在如何加快培养大批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教育,开发人的智力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美、苏之间在这方面的角逐也很激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如果促使所有的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智力,就将使我们这个处于工艺和社会异常复杂的时代的民主国家,有更好的生存机会。”苏联的心理学家们说:“在苏联,能力和天才形成问题是社会和国家所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日本长岗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说:“独创能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可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是关系到人类的进步,国家兴亡的大事。为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教育,开发人的智力,培养造就大  相似文献   

8.
<正> 战后年代展开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代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革命深刻地改造着现代生产,促进了它在改善工艺和自动化基础上的发展,也促进了新部门和新产品的出现。因此,客观上导致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增长,引起社会生活的某些变化。一些西方学者就此纷纷撰文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其根源不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基本矛盾,而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所形成的。在《第三次浪潮》、《大趋势》、《信息社会》等一类著作中,贯穿着一个基本观点,即依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就可以不通过社会革命来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进而达到一个“理想世界”。本文不拟对此作全面评述,仅就新技术革命与经济危机、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理想世界”以及我们的对策等四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助于对西方新技术革命舆论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前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对策的重点应放在哪里?这次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是机械技术向智能技术转化,资本密集型的经济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经济结构发展,现代社会向信息、知识集约型的社会过渡,产品趋向智能化。因此,在缤彩纷繁的物质产品和技术的表象背后,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一场智力与人才的挑战。今后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的成功取决于人的创新思维。西方社会从“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条转变为信奉“思想就是金  相似文献   

10.
林峥 《南方论刊》2024,(2):12-14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伦理带来了挑战,此时研究并发挥人类智能的优势尤为必要。自由意志为人类智能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人类意识的能动性、创造性、灵活性,人类智能的综合性、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人们应以开放、积极与理性的态度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进一步发挥人类智能的优势,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1.
运用恩格斯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精神,不仅可以认识科学的发展是进化与革命交互更替、彼此渗透的过程,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循着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 进化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形式,是科学知识数量上的增加或逻辑上的自然发展,科学革命则是科学发展的另一种形式。是指根本不同的新理论取代旧理论,指科学思想上的重大变革,属于科学发展中的质变过程。科技的发展呈现出进化与革命相互更替、彼此渗透的过程,即是量转化为质、质转化为量的过程。进化是革命的前提,革命是进化的必然结果。这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企业家的社会合理化进程加速,中国企业界人士的精神特质正在形成发展之中。“弘扬人就是弘扬人的理性,发展人就是发展人的理性”,需要对这种理性哲学层面作出与时俱进的阐释。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放到社会历史的时代大背景中去,这样不但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关注,同时也成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家精神的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热潮,已在我国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新技术革命对我国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挑战。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应当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来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是,新技术革命到底向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哪些方面的挑战?它与我国四化建设有什么关系?怎样利用新技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主?这些都是我们在制订新技术发展战略时首先应当正确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理性精神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而逻各斯与自我超越性则构成理性精神的两翼。无论是古希腊存在论哲学,还是近代认识论哲学.都深深地浸透着这种理性精神。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与此相呼应,在哲学上,社会历史领域逐渐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由上而先后形成各具特色的社会历史观。透过这些不同的社会历史观,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内核,即对历史理性──作为理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表现和变体──的肯定。不过,对于历史理性的特点、历史理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机制、历史理性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行星意识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金齐  计彤 《北方论丛》2005,1(6):129-132
21世纪,人类社会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解决人类文化发展与地球资源有限的矛盾和困境."行星意识"的提出要求我们要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有限的生存时空,人类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学会全球性思考,才能保护人类文化的延续.所以,进化出"行星意识"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的文化自觉.而中国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恰恰表现了承担人类文化共同进步的"行星意识"和时代责任,说明节约不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不浪费和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更重要的是节约体现了一种人类文化安全意识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社会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和西方哲学家实现的现代转型有着原则区别,但都是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根本性超越。这两种变更各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但又处于同一社会历史时代。历史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决定了19世纪是西方哲学酝酿并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变更的世纪。这种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都是在这一基本趋势下发生的,因而它们在某些方面必然相通,即存在共同之处,但它们又是在不同的阶级背景下发生的:西方近现代历史时代变更的基本背景,决定了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变更的基本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西方社会变更的不同要求,决定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家进行的现代哲学转型具有不同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微电子技术为先锋、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重点、光导通信技术为前沿的新技术革命。这场首先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新技术革命必将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新的技术基础,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也必将深化现有的国际分工,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剧,从而对现代国际经济关系必将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正确地阐述与探讨这次新技术革命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高瞻远瞩地评估与揭示新技术革命对现代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影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无政府主义刊物<新世纪>与近代科学思潮有着密切联系.该刊注重知识、智能和科学的传播,认为科学是社会进化的利器;对宗教迷信进行了激烈声讨,提出"以真理的科学破迷信"主张;特别是它以科学公理推导革命,认为革命全凭公理.<新世纪>的这种科学特色使其政治主张披上了一层理性色彩,但机械论式的科学主义倾向显然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革命的理论,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由实践赋予活力、接受实践的检验、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理论的命运就看其满足时代需要、社会实践需要的程度来决定,看其能否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来决定。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决定生产力水平各种因素矛盾运动在当代新发展的崭新概括,是对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新总结,它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理论与学说。第一,它是对决定生产力水平的诸要素矛盾运动的崭新概括。我们知道,社会劳动生产力是指一定时代的人们结成一定的关系,运用物质手段,作用与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反映了社会的人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中总是包括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人,用于劳动过程的手段和条件,即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这三个因素是任何时代的生产力都具有的。社会劳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的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并不是生产力的构成由三个要素变成了两要素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