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活动的伦理价值是科学活动主体对人的价值(包括人的理智价值、德性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肯定,是科学活动主体对科学活动成果的社会应用中所产生的正负两极效应的自觉,同时也是科学活动主体探索科学活动成果合理应用的实践和对促进人-社会-自然系统协同运行的道德责任与"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于今天在中国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本土化下探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使命也一直倍受关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使命,一是促进社会正义,是社会工作专业首要使命,社会工作要以挑战消极歧视为己任,同时承认问题或冲突的多样性,促进社会公平;二是以终极价值为指引,以济贫扶弱为天职,解决社会冲突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福利进程,完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3.
行政伦理妥协以择恶弃善、择小善弃大善为基本表现形式,是行政人员面临价值冲突时的一种特殊价值选择形式.从起源上来考察,行政伦理妥协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与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它却真切地威胁着行政系统的良性运行.减少乃至消除这种威胁,关键在于提高公共行政人员的素质以及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外兼施实现对行政伦理妥协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品牌的伦理价值是指品牌在企业生产和营销活动中新体现的用以调节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本身各类关系的价值总和。它涉及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和社会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以伦理导向的投资方式,此方式直接挑战了传统金融投资模式的单一价值观。它的出现代表着对伦理价值的追求,包括社会和谐的促进、个体尊严的维护、环境可持续性的增进及投资效应的保障。对于经济、社会、人以及生态的协调发展,伦理投资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已经退却到现代商业性文化浪潮的边缘,不再享有社会主流话语的文化力量,但宗教依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并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并维系现代社会的道德文化生活。宗教实际上已构成了现代人道德生活的一个基本支撑点。宗教作为一种道德资源,其意义不仅是外在的,而且也是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内在特征,即宗教信仰的伦理价值。宗教信仰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精神心理需要,而且强化了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更体现了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们对节约型社会的研究,主要是从消费伦理向度来探讨它的价值。这种研究仅仅局限于消费领域,把它等同于合理消费和科学消费,却忽视了其政治伦理价值和对现代性社会制度批判功能。构建节约型社会即建设一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社会制度,最终实现人的解放、自然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们对节约型社会的研究,主要是从消费伦理向度来探讨它的价值。这种研究仅仅局限于消费领域,把它等同于合理消费和科学消费,却忽视了其政治伦理价值和对现代性社会制度批判功能,构建节约型社会即建设一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社会制度,最终实现人的解放、自然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现代产权伦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伦理作为经济伦理的基础,是调节人们之间财产权利关系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调整人们产权关系的一套规则体系。它通过不同的价值取向来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产权伦理的功利价值,促成经济利益最大化;产权伦理的道义价值,促使自利行为公益化;产权伦理的文化价值,促进物性文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
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中专业关系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议题。在实务领域中,当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不单是两者之间的专业关系,而产生了朋友、雇主、师生、商业伙伴甚至性伙伴等关系的时候,他就陷入了双重关系的困境。文章从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历次修订对此的限制入手,完整介绍双重关系的定义与分类,并提出处理双重关系的办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专业价值的塑造是社会工作学生教育的核心环节。社会现实的发展、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转向和价值观本土化的取向都向传统的价值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对话式教学实践借助课堂环境的变革,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形塑共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构筑"学习共同体"。通过对话的"四位一体"的教学实践,达成以"全人"为取向的价值观的反思性理解,最终实现学生生成性吸收和内化专业价值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由对人的看法和对社会的看法构成,社会工作的行为守则则是价值观的操作化。它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问题,也可能导致当事人的自由和福利、当事人权利和工作者权利、工作者的普通身份与专业身份、社会工作价值与其他社会体系的道德困境或价值冲突。社会工作者必须进行道德决策,在诸好或诸坏间进行平衡。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需要领悟传统文化的特性,整合以人为本和集体主义的理念,以融汇视角把握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引入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提炼传统文化的助人理念并举是中国社会工作良好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价值构成了社会工作的独特魅力,但价值的多元性和客观判断标准的缺乏又使得社会工作不得不面对价值选择的困境。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借助罗尔斯“价值排序”的思想,美国学者Ream er提出的指导原则就是如此。当然,社会工作者是处于特定时空环境中的人,还需在基本专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的解决价值冲突的问题,实现对社会公正和案主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核心,以制度化利他主义作为特征.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实质是一种人学,强调仁者爱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思考对象和起点.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与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活动,在注重个体价值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对社会工作学科本质的整体判断,更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法。以实证论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主张要用价值中立的客观态度去理解外在世界活动。而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全然价值中立。价值相关性的价值介入观承认选题上的"价值相关",但仍把研究过程看作是不含价值成分的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强烈价值介入观则强调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非是一个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它在实践中涉入了强烈的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判断,而社会工作者在实务社会工作中的实践,其实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归为两类:技术问题和价值观问题。其中,技术问题是相对客观、明确、易于把握的,而价值观问题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模棱两可和难以把握,能否恰当处理价值与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决定实务工作成败的关键,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说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中国社会工作培育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专业价值观教育是延续专业特色的根本保证,是有效进行其他专业教育的前提基础,是稳定专业队伍的基本手段,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世纪的前沿科学,生物技术既给人类带来新的希望,也使人类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在基因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建设和完善相应的伦理体系。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基因伦理规范的功用和职能,并对其进行价值诠释;同时,通过阐述基因伦理的信仰机制和人文意蕴,初步展示了基因伦理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的专业文化建构是整个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够直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建构既能充分体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又符合中国具体社会与文化情境的专业文化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文化的基本策略要充分考量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与伦理守则,重视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元素吸收融入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搭建形式多样的专业文化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9.
实证社会工作观认为,社会工作技巧类似其他学科或活动所言的技术层次,不牵扯工作员的主观价值,这是实证论者对社会工作技巧的误解。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技巧的运用跟其相应的价值理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由此理解所衍生出来的社会工作技巧的重心,是工作员本身的相应价值判断或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0.
安乐死社会伦理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乐死是一种优化的死亡状态,其本质是保证死亡的质量,而不是决定人的生与死。实行安乐死符合现代人道主义,是对患者的尊重,并不影响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是对社会责任的否认,具有现代社会价值。在讨论安乐死时应该注意理性与情感关系问题。选择安乐死不是一种义务,提倡安乐死不是轻视生命。安乐死合法化是一件十分复杂而慎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