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程大约     
程大约(1543年一?),歙县岩寺(今属徽州区)人。字幼博,别字君房,号筱野、玄居士、洪氏、玄玄氏、玄玄子、独醒客、鄣山放民。明代制墨名家,由他辑刻的《程氏墨苑》,以其雕刻精细和绚丽多姿的赋彩套版印刷而著称于世,被郑振铎先生称为“国宝”,在中国印刷史和版画史上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南朝梁代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收录作品700多篇,其中诗歌有444首。《文选》诗在艺术上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本文拟就其语言方面的一些特色进行简要论述。一般认为,萧统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文选·序》)作为《文选》选录作品的标准。我们认为,这也是《文选》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它首先表现为语言的华美精工,这一语言特色又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辞藻的华美。萧统主张文质并重,希望文章能“丽而不浮,文而不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美华书》)但他在具体选文中则偏重文章辞采。在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3.
《程氏易传》“与时进退”思想刍议钮恬(一)“与时进退”的客观依据是事理、物理、客观事物有秩序的更迭和周而复始的变化。《程氏易传》肯定,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一切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惟有运动是恒常的。“几天地所生之物,虽山岳之坚厚,未有能不变者也。”...  相似文献   

4.
吴组细是以少数量高质量的小说创作饮誉现代文坛的。在这些作品中,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取材方面,大多写内地农村,其中又以反映农村破产时期动态的居多……”①而这所谓“动态”并非很多左翼小说家所写的革命动态,而是破产时期乡村的经济破产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变动。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将吴组细这部分破产题材小说简称为“破产小说”。这些小说包括《小花的生日》、《栀子花》(1931年)《官官的补品》(193年)《黄昏》《一千八百担》(1933年)《天下太平》、《樊家铺》(1934年)等作品。这部分小说与他早期偏重于心理分析的…  相似文献   

5.
此文题目中的“实验”及“实验诗歌”基于MichelleYeh(奚密)1992年的义章(LightaLampinaRock:ExperimentalPoetryinContemporaryChina。(把灯点到石头里去:中国当代实验诗)。我在1996年的《LanguageShattered:ContemporaryChinescPoetryandDuoduo》(粉碎的语言:中国当代诗歌与多多)一书中把奚密下的定义稍微扩大,“往后推”使它包括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诗歌。“实验”在此义中不指通常指的具有试探性或探索性的作品和创作手段,向指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具体范畴。大约相当了“毛后诗歌”、“新诗潮”、“新时期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姓、名、字、号是一门学问。由“名”之字义引出的“字”(如岳飞字鹏举)都是既定的,即是父母给定的,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作为人名之外的“号”则是另起的或后起的,是自称的或自号的,如葛洪自号“抱朴子”,陶弘景自称“华阳隐居”,并由此在人间著述书札以“号”代名。怀着这种常识,在重读《明儒学案》之余,发现这种起自于晋宋时期的自“号”风气(见《日知录》卷二十三《自称字》),在明代得到极大的普及,以致使黄宗表在编《明儒学案》目录时往往将“号”置“名”前,出现的称呼竟然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衡山新语:彭崇谷诗词联赋选集》(彭崇谷著)由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本书选编了作者2009年至2010年期间的大部分诗作及2011年的少量辞赋作品。全书由十一章构成:诗苑试步(一)赞美风光;诗苑试步(二)吟唱名胜;诗苑试步(三)咏誉风物;诗苑试步(四)讴歌贤俊;诗苑试步(五)记载盛事;  相似文献   

8.
诗坛巨擘词林宿望——明代蒙阴诗人公鼐李芳元一公鼐(1558—1626),字孝与,号周庭,谥文介,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朱彝尊在《明诗综》中对他作了高度的评价:“诗于万历,则三齐之彦,吾必以公文介为巨擘焉。”王士礻真...  相似文献   

9.
巴金是否曾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前期(1)小说是否是浪漫主义作品?对这个问题,三十年代就有不少学者评论过。最早提出《灭亡》中的壮大心“是著作者理想出来的”,是俞珍华于1930年4发表的《灭亡》(2)。1934年4月,王淑明在《新生》门’一文中,认为巴金作品,“包含着不少罗漫气氛”。同年7月,王淑明在《萌芽》’‘’一文中,明确指出,巴金在创作《萌芽》之前,其作品“都采取浪漫主义手法”。1935年4月,日本冈崎夫发表《在日本的中国文人·巴金》‘’‘,认为“巴金是在中国革命文学舍弃浪漫主义而开始走新现实主义的路之后,…  相似文献   

10.
“众星捧月”是用“一群”(众星)来对比烘托“一个””(月)的写法。“月”是比喻全文的核心,也就是作品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文中所有的情节,都要围绕着他展开。在这个意义上说,他又是文章的主线。纵观《史记》中运用“众星捧月”的写作方法写成的典范性作品当首推《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先用来对比,烘托蔺相如的是宦者令缪贤。缪贤向赵正推荐蔺相如时讲: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  相似文献   

11.
《四声的话》系清咸丰年间梁借宝撰。梁氏号寒白退土,广东顺格人。书刊于光绪十六年间(公元1890年)。现有光绪十六年梁氏家塾刊本,古渡出版社1955年据以影印出版。《四声的话》是与作者另一著作《切的求豪》相辅而行的作品。为什么要另统一部叫《四声韵语》呢?梁氏自己解释说:“撰《切的求豪》一卷—…·它目有见而献疑日:《求豪》所举四声,固已备矣。推切语尚未标出,又每音止取一字,其同音者无从考证。窃虑始学犹有感焉,盗续撰诸?退士应日‘诺’。乃复作《四声韵谱》区以十六摄,各为一卷”。可见《四声韵谱)是《切韵求豪》的…  相似文献   

12.
虽然“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大师、新兴版画运动创始人”赖少其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然而人们却并不觉得与他的永远诀别(直到最近一期《收藏》杂志刊文绍介他,仍然引起广大读者的莫大兴趣);虽然他诞生在广东、逝世在广州,然而他自己却始终愿意把安徽,尤其是黄山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不仅是因为他当年参加新四军、踏上革命征途就是从黄山市的岩寺上的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屈原的“绝命词”,《职大学刊》1993年1期刊周建忠先生《楚辞研究热点透视》(五),文中举出古今七种不同的说法,即1.《怀沙》说;2《惜往日》说;3.《悲回风》说;4.《桔颂》说;5《哀郢》说;6.《离骚》说;7《九歌》说。就我所见,建忠先生遗漏了第8种说法:《远游》说。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之一的梁宗岱先生,1934年曾撰《谈诗》一文(后收入《诗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北京),从比较文学乃至比较文化的角度提出:《远游》“说不定是他(按指屈原)最后一篇作品”,是屈原“在思想底夭空放射最后一次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诗苑“立”字风韵捃华赵明德过去有人把“文”看成“言之精”,把“诗”看成“文之精”(杨慎《升庵诗话》)。诗比文更加浓缩,更加精美。因此古代不少诗人词家很讲究诗词的遣诗造句。他们认为:“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人活则立,用笔...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鲁迅又成为学界热门话题中的热门话题。其因导源某些人对鲁迅的挑战。首先,一群自称“是喝狼奶长大的”“新生代”作家在《北京文学》(1998年第10期)发表了由朱文发起并整理的《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在问及鲁迅时,韩东说:“鲁迅是一块老石头。”“他的反动性也不证自明。”朱文则狂傲地说:“让鲁迅到一边歇一歇吧。”这之后,葛红兵连续发表了《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芙蓉》1999年第6期)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写一份悼词》(《芙蓉》2000年第1期)两篇文章,鲁迅成了他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十七年”文学的一点反思,从“十七年”诗歌创作对“意境”的偏狭理解开始。“意境”一词,最早始见于佛书。《法苑珠林·摄念篇》中的六种根境界即包括“意境界”。这一概念的出现,与佛家“空”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景德传灯录》中“(神)秀曰:汝若是魔,必...  相似文献   

17.
从1936年2月4日来到福州,至1938年3月8日前往武汉,郁达夫在福建生活了两年多.在这期间,他既不象《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作者尼姆·威尔士(即海伦·斯诺)所说的“搁笔不写”、“在文学上已退体”,更不象钱格博士在他的《一个与世疏离的天才》这部研究郁达夫及其作品的专著中所说的那样:“在这一年(指1935年尾以后──引者按),他的文学生涯已告终了。……他自文坛鞠躬下台.”这两篇文章的论断是与事实不符的。郁达夫在福建的两年多,是他创作力旺盛、散文创作丰收的时期。据笔者统计,他这段时间发表了近50篇散文,约有一半是在抗…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1776—1778)是卢梭在他孤独的生命之旅即将走到尽头之际用两年左右光景,以“散步”为题写下的十篇随感。卢梭写作《仟悔录》的时候,愤激地要洗清敌人对他的诬陷,高傲地捍卫自我的价值与尊严;他写作《对话录》的时候,急切地想消除世人对他的误解,执拗地希望后人能够对他有正确的认识。但在写作《遐想》的时候,卢梭的目的已大不相同了。在“散步之一”里他说:“当初我写《忏悔录》和《对话录》,曾为逃脱我的迫害者无情的手掌、使我的作品流传后世而费尽了苦心。如今我写这部作品,就不再为这种…  相似文献   

19.
屈原氏族考     
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开头便说:“帝高阳之苗青兮。”可见他是十分重视他的姓氏门第的。刘知川史通·序传》认为司马迁的《史记·自序)是“征三周之故事”。可见屈原重视氏族门第,为历来作“自序”者所效法,探本寻原,莫先于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姓,本帝高阳颛顼氏之后,《大戴礼记·帝系篇》载之甚详,王逸《章句》,已引据之。《章句》又云:“(楚)武王潜号称王,始都于部,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古者姓氏有别,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又《亭林文集》卷一有《原姓…  相似文献   

20.
“垄”是古代中国皇帝印章的专称,这为今人深信不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曰:“垄: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印。”(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亦云:“空:帝王的印。”(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中国文化之谜》第三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传国玉皇何处寻》一文开箱也说:“奎是封建时代皇帝的宝印。”然而,这不冠前提的流行说法值得怀疑。因为,“至”在封建社会时期除了指皇帝的印章外,又可指:(1)太后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九年四月,“毒矫王御奎及太后变作乱”。(2)太子印.如《宋书·礼志》:“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