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来,著名作家、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同志,为了弄清明末历史问题和批评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了一组文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1979年11—12月香港《文汇报》),《论<圆圆曲>》(《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评<甲申三百年祭>》(《文汇月刊》1981年1—3期)。姚雪垠同志本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心情,继承郭老五四时代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精神,运用大量史料,辨正李自成农民起义的一些重要史实,批评《甲申三百年祭》的疏漏和错误。但他评论的问题不限于《甲申三百年祭》这本小册子,还批评郭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评价郭老的学术活动,以及批评一种“不严肃的、对历史和读者不负责的学风”。  相似文献   

2.
本期学报集中发了一组评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的文章.前几期也陆续发表过好几篇.这是我院中文系部分教师和兄弟院校的同志们一年来研究《李自成》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李自成》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的一个空自,而且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有力地批判了“四人邦”一整套形而上学的创作谬论,并为长篇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甲申年。60年前的甲申,郭沫若写就了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该文生动剖析了明朝灭亡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功败垂成的历史原因和经验教训。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国民党的围攻,而共产党则把它作为整风文件。建国后5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没有当李自成,向国家和人民交了一份份合格的考卷。  相似文献   

4.
在十七世纪的那个甲申年“轮到它的第五个周期”的大日子里,郭沫若先生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祭这个日子本身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要祭的是日子里的人和事.欲治无能的崇祯皇帝,贪得无厌的腐官败吏,丧命疆场的双方将士,转死于沟壑的黎民庶众,以及立即骄傲起来,立即腐败起来的英雄们都是该祭的.有人说郭沫若的文章是为了纪念明朝未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的三百周年而写的.我以为这不确当,至少是不全面.一九七二年,花了一角一分钱购得再版的《甲申三百年祭》单行本,当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读过后,对其中的“微言大义”尚难明了.后来翻读几过,渐生以上如是想.郭沫若先辈的史学,也难免遭人非议,但这一篇祭文,不能不说是大史识,大责任,大手笔.文章于现实时居未涉一言.是劝戒国民政府,还是历史比况现实以晓启国民?我没有研究.不过,蒋委  相似文献   

5.
《甲申三百年祭》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的不朽名篇。毛泽东就此书曾向中共高层敲响警钟,提醒全党“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吸取历史教训。延安整风后,毛泽东一直铭记郭文提示的历史经验,对党内可能出现的腐化变质保持高度警惕,采取了一系列反腐败措施,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纯洁。  相似文献   

6.
《甲申三百年祭》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的不朽名篇。毛泽东就此书曾向中共高层敲响警钟,提醒全党“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吸取历史教训。延安整风后,毛泽东一直铭记郭文提示的历史经验,对党内可能出现的腐化变质保持高度警惕,采取了一系列反腐败措施,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纯洁。  相似文献   

7.
据清初吴伟业所著《绥寇纪略》和《明史》等书记载: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三百多年来,史学界虽有一些不同的争议,但这种说法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一九五五年,通城县人民政府根据政务院和省政府的指示,在离县城二华里的九宫山北原李自成墓址上重修了李自成之墓。郭沫若同志和王任重同志亲自为墓碑题了词。墓成后,有位通山县的同志向《历史教学》编辑部提出了质疑。该刊在请专家作问题解答时,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次年,郭老发了一个声明,宣布注销他的题词。一九六四年,《历史研究》又发表了专文,进一步论证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从此,李自成死于通山说占了上风,而通城说便“埋名隐姓”了。  相似文献   

8.
60年一轮回,又逢甲申。由此上溯一个甲子,即1944年,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我党和人民军队的力量日益壮大,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兴旺发展,革命胜利临近,建立新中国目标即将实现,给了根据地军民和全国爱国人士巨大的鼓舞。在这个“唱赞歌”渐成风尚、讲忧患”不太“合时宜”的时刻,郭沫若以纪念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300周年为由,挥笔写下了他的心血之作《甲申三百年祭》。360年前,即1644年,农民革命风起云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经过1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并一鼓作气攻进了北京城,结束了明王朝的…  相似文献   

9.
郝贵生 《中华魂》2014,(19):22-26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毛泽东的“不当李自成”思想。笔者就这一思想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毛泽东“不当李自成”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含义 1944年,毛泽东谈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书时就有“不当李自成”思想的萌芽,但直接提出是1949年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之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接过话题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相似文献   

10.
论毛泽东关于执政党的反腐败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而反腐败问题,又是当前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风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因此,研究毛泽东关于执政党的反腐败思想及其实践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一、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形成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由来以久,早在延安整风时期,他就把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论述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文章,即《甲申三百年祭》,列为整风文献,让全党高级干部认真学习。目的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自满的错误。骄傲既是腐败的表现之一,也是危害革命事业的大敌。因此,必须依…  相似文献   

11.
姚雪垠同志精心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二卷和修订后的第一卷的相继出版,是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打倒“四人帮”,文艺得解放的胜利成果,是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的可喜收获,它给在华主席领导下粉碎“四人帮”后的文艺百花园地增添了异彩。 《李自成》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是在毛主席亲切关怀和期待下创作的,是在毛主席文艺思想指引下创作的。毛主席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特别是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2.
生当明清之交的彭而述(1405—1665),是河南邓州彭桥人,他文史兼治,著作甚丰,计有《读史外篇》、《读史新志》、《明史断略》、《读史亭诗集》、《禹峰诗集》、《读史亭文集》、《南游文草》等史论、诗、文十二种。遗憾的是除《读史亭诗集》(残卷)存邓州市图书馆外,余皆不可得。其诗作在当时是有相当影响的,有“江北十子”之美誉。他在《一松亭》诗中说:“海内传佳句,羞称庆历人。”这当不全是作者的自诩之辞。彭而述经历丰富,交游广泛。他于明末,初仕晋南。在李自成下北京前后,他北上燕赵,东游齐鲁,南下吴越,盘桓荆襄。入清后他提学两湘,巡…  相似文献   

13.
三百多年来,关于李自成的结局,仅就出家当和尚一说而言,便有所谓五台山为僧、鲁山为僧、武当山为僧、夹山为僧等等传闻异词。近两年来,在笔者的故乡湖南,李自成即石门夹山寺奉天玉和尚之说更是沸沸扬扬。难道这位共工式的农民起义英雄,真个没有牺牲于阶级敌人之手,却是“铁衣着尽着僧衣”了?!为澄清历史,匡正是非,笔者曾发表了拙作《李自成败亡及余部由降清到联明新探》(见一九八二年《武汉师范学院学报》第一、二期。以下简称《新探》)。于是,韩长耕、向祥海同志在《求索》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上撰文称:“当前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死于通山(按:指李自成)是否可信。我们的观点明确,是持怀  相似文献   

14.
熙宁三年(1070),范氏从司马温公修《通鉴》,专职唐史,“深明唐三百年治乱”,故“采唐得失之迹,善恶之效”,著成《唐鉴》一书。该书先列史实,再加评论,因史发论,以议论为主。作者通过评史论事来阐发自己对历史的基本看法,大体上反映了他主要的史学观点。本文试拟就《唐鉴》一书对范氏的史学思想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诗》三百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就在社会上广为流行了。但是,在秦“焚书”之后,《诗》三百篇也和其它先秦典籍一样,遭到了毁灭。汉兴,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进行文化建设,才下令全国“献书”,搜集整理已经散失的先秦古籍。《诗》三百篇,是属于先秦古籍之一,也在搜集整理范围之内。在汉代,  相似文献   

16.
《无羊》篇列于《小雅、祈文之什》,千百年来,曾引起历代论诗学者的研究兴趣,其论述之多,在《三百篇》里,实今人注目.但,《无羊》的题旨若何?似值得重新一议.《诗序》说:“《无羊》,宣王考牧也”.何谓“考牧”?郑《笺》有解说:“厉王之时,牧人之职,宣王始兴而复  相似文献   

17.
由湖北省社联、湖北省文化厅、湖北大学、湖北通山县政府联合发起的《李自成归宿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通山县凤池山庄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明清史专家、学者及新闻出版界代表共七十余人。著名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湖北省文联主席姚雪垠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两次发言。姚老说:“李白成走死通山确实有据”,“王船山的《永历实录》所载,是可信的材料”。“李自成是壮烈牺牲还是遁入空门,对这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红楼梦审美批评史论》一书,分为三篇,即《叙论篇》、《史论篇》和《余论篇》;本文是第二篇《史论篇》中之一章。对脂评的研究,国内已出版有专著,也发表了许多专文。但我们的角度和看法,和时贤的见解颇为不同;特发表出来,向大家请益。  相似文献   

19.
这是1961年姚雪垠《题<李自成>第一卷原校》组诗中的第一首。作者在该诗的附注中说:“不仅《李自成》第一卷的草稿是在痛哭中写出来的,而且以后我经常为自己创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激动得热泪横流,泣不成声。”这首诗记载了作者在《李自成》创作过程中的艰难起步,抒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激情,也表明了他艺术上的宏大抱负。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王守仁语)“走你的路,让人们去  相似文献   

20.
《文选》史论类共载录文章9篇,体现出编纂者对史论文体的重视。从文体区分的角度来看,史论的独立与汉魏六朝史学、文学的兴盛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文选》各篇史论立足于历史现象,表征盛衰,殷鉴兴废,涉及国家兴亡、内政外治的许多问题,既是沉思与翰藻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体现出编纂者对史论这一文体的理性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