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森 《江淮论坛》2005,(4):141-150
胡适文学革命理念的核心是全面批判文言。胡适认为,文言无论从表情达意,还是教育实践,或是写人叙事,或是作为社会的媒介,无一不存在严重退化。在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里,语言作为工具必须明白清楚,通俗易懂,使人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能够清楚地接受它,因此主张用白话作为语言工具。胡适深知,语言工具的变革必定带来文体革命和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2.
从胡适和梅光迪、任鸿隽的两次争论入手,对胡适弃文言用白话的立论依据进行了历史和理论的梳理.胡适从思考中国文学"有文无质"的弊病出发,为"白话"文学凝聚了"说法",这是一种把文学变革落实到语言形式的革新方案,但胡适把白话的"达意"直接移用到"新诗"时,混淆了"诗法"和"文法"的区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现代白话作为语言系统的生成过程,以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对传统性的继承借鉴为个案来揭示现代白话文体的现代性特征。文章认为,胡适以传统白话为主体重建了现代白话系统,其理论促进了文言词汇及传统白话向现代白话的转化。“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性的追求不仅没有中断传统文化,反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9):72-82
胡适的文学思想具有决绝传统文化、变革艺术形式及启蒙的先锋性。胡适以自由思想为文学思想的资源,不唯信传统、宗教、权力,坚持自主的理性思考,主张用白话取代文言,革新中国文学的语言工具,彻底摧毁守旧的、承载封建思想文化的文言语言工具,催生一种承载新思想、新文化的白话工具,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满足人的自由言说,充分、自由地抒写个人的思想情感,提倡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勇于批判社会的种种束缚人的解放的文化,体现人的觉醒和人的发现,创造尊重个人价值的人的文学,彻底颠覆了统领中国文化二千余年的文言文学的正统地位,构成"异军突起"的基本发生形态,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胡峰 《东岳论丛》2012,(3):90-95
诗界革命与现代新诗在语言追求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同属于晚清语言变革运动的同一谱系,采用进化论及域外语言变迁史作为镜鉴,并且在变革文言与建构白话的方略上也有着共同的取向,即以口语、方言与外来语改造文言。因此,就语言变革而言,诗界革命足以被视为现代新诗的新声。  相似文献   

6.
《文学改良刍议》在"温和"的行文之中实则是相当革命的内容,完全颠覆了中国古代文学既有的雅俗格局,为中国现代书面语的转型以及现代文学语言的诞生开拓了新的空间。《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立一个整体的文言与白话二元对立,而由白话取代文学的历史与现实的场景,必然涉及到空前的复杂性。《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思路表明胡适的白话思考与倡导的重大进展,"国语"的标出使得之前文言、白话二元对立的诸多问题都化零为整,而得到极大的超越。胡适这三篇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最为重要的论文,构成一个重要的语言文字变革的空间,并开放而不断生长。  相似文献   

7.
张卫中 《广东社会科学》2022,(4):149-158+288
中国近现代史上文白之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需要,文学需要白话,教育更需要白话,因而,在教育领域有过一个与文学中同样重要的白话文运动。近代以来,中国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国民教育的转变是一个从理念到实践的根本转变,这个转变将文言置于一个十分不利的位置上;教育的现代化、大众化强烈地需要一种通俗、易学的书面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领域自发萌动了一场语言变革,形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中的“白话文运动”。这个变革虽然也受益于胡适在文学领域中策动的白话文运动,但它是独立的、自主的,有自己的动机和谱系。套用胡适“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说辞,中国近现代史上也应当有一个“国语的教育,教育的国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晓 《兰州学刊》2006,(3):96-97
白话取代文言成为主流语体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提倡复兴文言是违反历史潮流和语言发展规律的,是行不通的语言割据。要对“白话文运动”进行修正和补救,为当代文学发展寻求切实可行的出路,关键不在于倡导复兴文言,而应大力倡导白话创作,完善以白话为主体的现代汉语,盲目倡导复兴文言则只能走向违背历史潮流的文言复辟。  相似文献   

9.
中国语言从文言到白话的变革经历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东方杂志>作为贯穿这一时段的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刊,对中国语言的变革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不仅为讨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见证了这一时期中国语言变革的过程,而且杜亚泉也代表<东方杂志>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观和变革立场.<东方杂志>早期的语言观与"五四"主流的白话语言观是对立的,虽然坚持文言显得保守,但也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高玉 《学术研究》2001,2(10):89-95
语言是胡适与学衡派分野的开始,也是其分歧的基础,他们在理论主张和文化实践上的歧异都可以从这里找寻根源.梅光迪坚守文言与胡适选择白话都基于对语言的某种误解,他们都是在语言工具论的层面上讨论五四白话文的,而五四白话本质上是一种新的语言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