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由两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在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同时作用下,供应链成员的协调运作策略。分析了供应链集中决策、供应商合作、供应商不合作以及混合情景下供应链成员的博弈均衡,并进一步分别讨论了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不同情景供应链均衡解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商合作有助于提升供应商的质量努力程度,但会导致供应链整体利润的下降;质量竞争越激烈,在多数情景中供应商的质量努力程度就越高,这在供应商合作的情景中尤其明显,但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供应商努力程度的影响较为有限,在供应商合作的情景中甚至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飞机等复杂装备的研制越来越多的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合作模式。由于复杂装备研制过程的不确定和复杂性,供应商的努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研制水平。针对复杂装备研制过程中主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动态交互行为,基于供应商的努力程度,建立了主制造商为主方、供应商为从方的Stackelberg主从合作激励协调博弈模型,研究主制造商最优激励策略设计和供应商最优努力策略选择问题,并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制造商通过设计控制最优激励大小,进行利益冲突协调可实现主制造商利益最大化而供应商利益不受损的协调目的,并进一步诱导供应商的最优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奖惩机制的建筑供应链工期协调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由业主和建筑商组成的两级建筑供应链的工期协调优化问题时,首先建立了基于网络图的具有资源约束的传统工期费用交换问题的优化模型。针对传统工期优化模型的缺陷,建立了具有固定资源约束的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工期优化模型。然后从供应链角度,考虑供应链成员决策的相互影响,建立了具有柔性资源约束的基于工期奖惩机制的工期协调优化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结合算例对比了不同工期优化下的结果。结果显示,传统工期优化模型的优化结果很难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模型中实现,但通过奖惩激励可以实现甚至更进一步改进工期优化结果,同时实现项目工期控制目标协调优化和供应链的帕累托改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人造板产业面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上下游企业缺乏合作与协调。本文界定了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系统,运用契约理论和纳什谈判理论,分别构建了政府激励政策下人造板绿色供应链集中优化决策、分散均衡决策和谈判协调决策模型,从而建立了相应的收益分享-成本分担契约谈判协调机制,并基于相关行业和企业经验数据,与传统人造板供应链进行了对比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收益分享-成本分担契约谈判-协调机制能够很好地实现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的协调运营,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负影响和提升运营绩效。(2)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最优利润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谈判协调决策情形下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最优利润均高于分散均衡决策情形。(3)制定有"门槛"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和适当的环境税政策,自建经济林场、选用经济型枝桠材,强化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有助于提高人造板供应链运营绩效。  相似文献   

5.
当前,“主制造商-供应商”的协同合作模式成为复杂产品的主流生产模式,与传统的制造商供应商合作激励相比,该合作模式更关注供应商的努力水平和长期战略合作,其努力程度决定了复杂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效率。为激励供应商的努力合作,本文设计努力程度参数,提出了主制造商分摊供应商努力成本的激励策略,建立了基于努力程度的最优成本分摊模型,研究了Nash均衡和Stackelberg均衡两种结构下的激励模式,给出该激励模式下的主制造商分摊供应商研制成本的最优比例、最优努力水平和最优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当供应商的努力程度大于等于努力阀值时,主制造商需分担供应商的努力成本,成本分担大小与供应商努力程度的平方成正比,且受单位收益系数和努力程度收益影响系数的影响。同时,研究表明,在主制造商供应商的协同合作机制中,主从关系的 Stackelberg博弈收益优于Nash均衡收益,应用分析进一步表明,主制造商通过分担供应商努力成本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励供应商的努力程度,实现在主制造商供应商利益均增长的情况下,达到帕累托改进。本文系统地揭示了主制造商激励供应商的最优成本分担问题,为复杂产品主制造商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激励策略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芹鹏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0):172-182
考虑到参考减排努力水平效应,构建了一个包括两个竞争的中小低碳代工制造商和一个品牌商的供应链,借助微分博弈理论研究了联合减排和广告的动态策略以及供应链协调问题。先后分析了供应链在分散决策和合作决策中的均衡策略,比较了两种决策模式下减排努力水平、广告水平以及供应链总利润现值的差别,发现制造商边际收益较低时,在合作决策中减排努力水平更高,否则在分散决策中减排水平更高;品牌商在合作与分散决策中广告水平的高低不取决于品牌商的边际收益而取决于制造商边际收益的相对高低,合作价值是品牌商边际收益的减函数,借助数值模拟分析了记忆效应和参考效应参数对供应链总利润现值的影响。通过设计低碳代工制造商和品牌商之间相互分担对方的减排成本和广告成本的契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达到了在合作决策时的总利润,并比较了竞争的减排代工制造商和品牌商在分散决策和双向成本分担契约中的利润现值差异,数值分析发现简单的双向成本契约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改进,本文提供了转移支付的思路以实现契约自执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期协调的项目公司与承包商收益激励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项目公司和承包商双层角度,考虑项目公司通过显性收益激励契约手段与单一标段承包商之间就工期目标优化问题进行协调决策.假设决策过程是一个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过程,基于博弈论并应用二层规划方法建立了以项目公司为主方、承包商为从方的Stackelberg主从递阶收益激励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并引入拉格朗日函数对问题进行分情形讨论,设计了遗传算法求解该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解.算例结果表明,项目公司通过提供一定的收益激励而非传统指令性手段促使承包商在可压缩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去压缩项目工期,可以实现项目工期控制目标协调优化和双方收益目标的帕累托改善.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并结合工程项目特点,以拓展型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反映工期、成本和质量多任务努力投入情况下工程项目的产出,构建了业主与承包商激励模型.结果表明,承包商在工期、成本和质量任务上的最优努力水平与综合技术水平正相关,与各自任务的边际努力成本变化率负相关;业主对承包商的最优激励系数一方面受承包商自身因素影响,包括承包商的综合技术水平、绝对风险规避度以及边际努力成本变化率,另一方面取决于项目不同任务的重要性及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业主选择适当的激励强度并实现合理的风险分担.  相似文献   

9.
针对众创平台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供应链协调问题。在农地流转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农户主导供应链的多阶段斯坦科尔伯格博弈模型,设计了一种集中决策模式和四种分散决策模式,考虑了风险传递、决策优先权、边际成本和风险成本问题,构建了农场主、合作社、小农户和平台以农户数量(或合作比例)、土地流转收益、增产率和期望销售目标等共同影响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得到了最优土地流转收益和最大化利润所满足的方程;发现农户数量(或合作比例)、收益分配率、销售目标等因素都会对最优解产生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农场主(或合作社)优先权可以提高农场主(或合作社)利润;在一定条件下,合作社模式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在农场主(或合作社)模式中平台和小农户利润通常是较低的;在供应链协调和小农户利润不降低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对平台利润差额进行补偿以保证合作社模式持续均衡。  相似文献   

10.
李建 《经营管理者》2013,(9X):318-318
<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竞争的白炽化,成本(费用)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项目管理的核心。项目的成本(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发生各种费用的总和)是每一个成功项目经理必须关注的环节,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降低项目成本,获取最大收益,是每一个企业和项目经理的追求。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保证满足质量、工期等约束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管理活动。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至少做到一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总承包工程建设供应链利润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润分配是工程建设供应链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总承包工程市场为背景,基于收益共享理论和Stackel-berg博弈求解方法,建立了总承包商和分包商利润分配模型,得出为获得额外激励奖金二者所愿意付出的最大努力水平,及该奖金在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最优分配比例.考虑到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能力差异会对利润分配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供应链、总承包商及分包商利润函数随奖金分配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产生的原因,最后对模型的应用进行算例分析,并画出函数图像,定量而直观地证实了文中提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供应商所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应用微分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四种不同的质量管理博弈情形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质量管理策略、收益和整条供应链的总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分配比满足一定条件时,从Nash非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到弱激励Stackelberg博弈情形,再到强激励Stackelberg博弈情形,最后到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对于制造商、供应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来说都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所以,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是供应链质量管理所追求的最理想的情形,为了有效促进该情形的实现,文章应用Nash讨价还价模型对该情形下合作双方关于供应链系统的剩余利润分配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对一家电风扇制造商的供应链进行调查来获得仿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从产品安全责任入手,基于批发价格合同,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对四种情景中供应链的均衡进行分析:"非竞争与非激励协调"、"非竞争与激励协调"、"竞争与非激励协调"和"竞争与激励协调"。结果显示:适度的批发价格合同激励协调措施能够提升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市场需求量、供应链及其各成员的期望收益,但过度激励会降低市场需求量与分销商的期望收益,进而阻滞供应链总期望收益的增加;竞争将降低市场需求量、供应链及其各成员的期望收益;低度激励时竞争将降低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高度激励时竞争将提升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供应链采用批发价格合同激励协调机制能够增强其对外部的竞争能力,但过度竞争将降低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进而对供应链及其各成员的利益造成损害。研究成果对供应链的产品安全责任管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合作社+核心企业"模式下两阶段折扣定价的二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基于消费者生鲜偏好、价格敏感度对市场需求的影响,选取Nash谈判解作为公平参考点,引入合作社公平偏好理论,研究供应链盟员保鲜投入决策。针对合作社保鲜努力激励,探讨供应链盟员偏好对保鲜努力水平以及收益共享契约激励协调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生鲜偏好的提高能够促进收益共享契约的激励效果,并且提高合作社公平效用。同时,收益共享契约在第一阶段对保鲜努力水平的激励效果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联合使用收益共享和成本分摊能够显著提高该阶段的保鲜投入。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considers an internal production option for a contractor and analyzes its effect on the supply chain decisions when the contractor has innovated and the subcontractor has an incentive for opportunistic behavior. In contrast to the single disclosure threshold in the benchmark scenario where the contractor lacks in-house capability, we find two thresholds in the referred scenario. When information misappropriation is possible and the contractor has in-house capability, the contractor will organize a coordinated supply chain only when innovations fall between the two thresholds. Compared to the benchmark scenario, in-house capabilit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ntractor's incentive to innovate and an ambiguous effect on the subcontractor's incentive to inves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hen the contractor needs to incur an extra cost to build in-house capability, the contractor keeps the same levels of investment compared to the case of no additional in-house capability cost, whereas the subcontractor increases the levels of investment.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potential misappropri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subcontractor,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in-house capability, the less likely the contractor will be to outsource innovative products that generate higher profitability. This study can explain why firms strategically outsource low-end products and produce high-end products themselves.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results on the effects of in-house capability on the strategic interactions of parties in supply chains and, hence, on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本文首次构建“双随机、一公开”产品质量监管的理论模型,理清“双随机”与“一公开”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分析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抽查企业与检查人员的群体行为演化机理,得出针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通过“双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和抽查企业并“公开”产品质量信息,需配以恰当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制约抽检企业的假冒伪劣行为和检查人员的无效抽检行为;当公开声誉较高时,对检查人员实施质检激励或对抽查企业实施质量激励均可以使得系统良性演化,但如果公开声誉较低,需同时对检查人员和抽查企业实施质检与质量双重激励;质检激励机制设计时需对标准质量和假冒伪劣对应的检查人员分别给予质检激励,质量激励机制设计时需对有效抽检和无效抽检对应的抽查企业分别给予质量激励;质检激励和质量激励下系统稳定点的演化轨迹存在很大差异,质检激励先使得检查人员演化到有效抽检,然后通过公开声誉带动抽查企业演化到标准质量,而质量激励先使抽查企业演化到标准质量,然后通过公开声誉带动检查人员演化到有效抽检,如果公开声誉较低,这种传动机制会被阻断导致系统不会演化到理想状态。最后本文为完善和创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重大工程建设过程往往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暴露,保险是重要的风险处置手段,承接保险合同的保险机构和业主一起成为风险损失的承担主体。考虑到保险机构拥有极强参与现场风险管理的动能,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保险机构介入下业主与承包商的激励模型,分别讨论了共同代理和独家代理两种模式下各方的策略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共同代理模式下,保险机构实现了主动风险管理,业主和保险机构的收益均得以提高,业主愿意提供比独家代理模式更高的激励系数;承包商在共同代理模式下将采取更为积极的风险管理努力,同时其机会主义行为得到了抑制;业主的最优激励系数受项目特征、承包商自身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We consider a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one supplier and two value-adding heterogeneous retailers. Each retailer has full knowledge about his own value-added cost structure that is unknown to the supplier and the other retailer. Assuming there is no horizontal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two retailers, we model the supply chain with a three-stage game-theoretic framework. In the first stage each retailer decides if he is willing to vertically disclose his private cost information to the supplier. In the second stage, given the information he has about the retailers, the supplier announces the wholesale price to the retailers. In response to the wholesale price, in the third stage, the retailers optimize their own retail prices and the values added to the product, respectively.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e prove the existence of equilibrium prices and added values. Furthermore, we obtain the condition under which both retailers are unwilling to vertically share their private information with the supplier, as well a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both retailers have incentives to reveal their cost information to the supplier, thus leading to a win–win situation for the whole supply ch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