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构建两国开放经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模型包括家庭、厂商、货币当局三个部门,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的动态参数进行估计,货币当局采用两种货币规则,一种是利率规则,另一种是货币供应量规则,分别在两种货币规则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两种货币规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变量的溢出方向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溢出大小方面还是有差异的,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的利率下降对美国利率的溢出明显大于在利率直接下调情况下对美国利率的溢出;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平滑性明显不如中国利率政策,中国在利率规则下对通货膨胀、产出、汇率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在货币供应量规则下的关注程度。因此,从中国货币政策的国内目标以及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角度而言,泰勒规则比较适合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能够在实现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国内目标的同时,降低对美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变化对股票市场的传导作用比较复杂,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本文通过选取货币供应量(M0、M1)、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为解释变量,选取上证指数、股票市场筹资额等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分析货币政策变化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发现货币政策的变化对股票市场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央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操作形成了不可观察的潜在驱动力,对不同特征企业的投资产生不同的组合效应和特质效应。基于此,本文扩展Bernanke等(2005)的FAVAR,使用面板数据货币组合FAVAR模型揭示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特征企业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特征企业的组合效应和特质效应具有显著差异,由此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对特征企业具有定向调节效应。具体而言,1年期商业银行存款基准利率、支农再贷款利率对农业企业的调节效应较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SLF对民营企业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银行间债券质押式7天回购利率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SLF对小型企业的调节效果明显;M0和1年期商业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对房地产企业具有更好的调节效应;1年期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和M2对信息技术企业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1年期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则对制造业企业的调节效应相对更好。新常态下央行为实现定向调控目标,应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对特征企业组合效应和特质效应的差异而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选择性操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马氏域变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宏观因素选取了工业增加值、消费、出口、通胀率、广义货币增速、利率以及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以反映实体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变动。本文首先利用马氏域变模型对所选变量不同时期所处状态进行识别,进而分析了各宏观经济变量周期与股市周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各序列绝对离差建立马氏域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利用其冲击响应函数研究各宏观经济因素波动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收益率和各宏观经济变量变动都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在大多数时间里实体经济变动和股市波动保持了较好的协同性,股市周期略领先于实体经济周期;M2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股市的大幅上涨,但股市大幅上涨阶段并不与M2的快速增长相伴;利率调节对股市周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通货膨胀对股市收益率影响显著;实际汇率变化周期与股市收益率周期相协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企业获取信息存在粘性的DSGE模型,分析了信息当期宣布和提前宣布或预期到信息两种情况下,发生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2种冲击时,宏观经济变量的响应,进而研究主要变量间的共变性与先行滞后关系。结果表明,在基准信息粘性条件下,信息即期宣布,面对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冲击,通货膨胀的滞后性存在差异,货币供应冲击发生后的8个季度,通货膨胀达到最大,政府支出6个季度,通货膨胀达到最大,通货膨胀在这2种冲击下均存在惯性。名义利率能够对这2种冲击做出即期反应。信息提前宣布时,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能够做出即期反应,到信息实现时,在充分吸收信息基础上,反应达到最大,然后呈非连续性快速恢复。从频域和时域角度看,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2个变量均滞后于实际货币供应,因此,当前可以采用即期增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提前宣布增加货币供应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组合政策,达到"稳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邓富民  王刚 《管理世界》2012,(6):177-179
货币政策一直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采集我国月度宏观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利率变化冲击对房地产价格及投资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短期内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在较长的时期内,货币政策则可以显著影响房价与房地产投资,而且货币供应量的大小相比利率的调控影响效果更加显著一些。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提出的挑战和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货币政策如何传导到股票市场以及如何由股票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由货币市场传导到股票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的传导渠道和股票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消费和投资效应,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债券市场债券风险溢酬的宏观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从1997年8月至2005年12月,中国债券市场利率和债券的超额回报率与货币政策变量、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发现市场利率综合反映了官方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消费的增长率.根据金融理论,它们的不确定性变化可能影响到债券的预期超额回报率.实证分析发现它们可以显著解释债券的超额回报率.市场短期利率或官方利率越大,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大;通货膨胀率越高,债券的超额回报率也越大;实际消费增长率越大,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小;货币供给量增加越快,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小.由于各个债券超额回报率的样本区间不同,还基于MCMC方法提出一种合适的参数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M_2顺周期性的原因分析——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的M2呈顺周期特征,货币政策没能逆经济风向而动。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这个现象的出现不是因为央行对目前以货币总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策略执行不力,而是央行根本无法控制货币量的供给,原因是货币量在现代银行体系内是内生变量,取决于银行的贷款标准和企业的贷款意愿等。因此,需要放弃数量型货币政策,转向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陈守东  高艳 《管理学报》2012,(7):1020-1024
分别运用二元N-GARCH模型和二元GED-GARCH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利率和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通过自适应绝对偏差和自适应均方误差的平方根2种标准进行评价。研究认为,二元GED-GARCH预测效果更好,在金融危机前利率与汇率之间存在着由汇率到利率的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之后,利率与汇率具有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货币政策理论出发,构建以稳定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多目标”货币政策规则理论模型,并采用1998年1月至2019年11月的月度数据,建立开放经济下的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货币供应冲击、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时变与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阶段,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2)等间隔脉冲响应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影响效应要高于中长期,而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却存在一定滞后性和扩散性,且价格型规则更有利于熨平外部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3)时点脉冲响应表明,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弱于货币供应冲击,且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回到稳态均衡的速度更快。总体来看,在调节国际资本流动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效果上,价格型规则优于数量型规则,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选择应逐步从数量型规则向价格型规则转变。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货币政策状态(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度量,我们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因此,在经济收缩阶段应该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来规避金融风险和防范通货膨胀,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3.
Over recent years, the effectiveness of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y the financial literature. In the current global finance crisis, several practitioners, academic and regulators argue that mechanism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have not served their purpose to safeguard equitably the interest of stakeholders, increasing the corporate risk-taking without proper management.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pital structure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risk-taking, in two different economic contexts: in an economic growth and in an economic recession. The methodology implemente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and addresses endogeneity problem using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system with three-stage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oard is sensitive to the economic period and the capital structure leads to reduce the levels of corporate risk-taking during the crisis.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should mitigate excessive corporate risk-taking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 of stakeholders in both periods: before and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相似文献   

14.
付一婷  范曙光 《管理学报》2007,4(3):330-335
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检验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检验发现,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都对GDP增长率冲击具有敏感的反应,而名义利率也对名义汇率冲击具有显著反应,这说明外国货币政策已经通过汇率渠道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往往为传统的货币政策文献所忽略。本文将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纳入能够反映时变特征的TVP-VAR模型中,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时变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的提高扩大了内需,并通过影响货币政策中介变量推动了宏观经济的发展。(2)公众会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对未来进行预期,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能够影响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进而对内需产生影响。(3)从时变角度看,企业家信心的单位正向冲击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均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货币增长率的提高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率有促进作用,在长期内会阻碍经济的增长,消费者信心、利率与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呈反向变动的关系,在长期内呈正向变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前后的汇率波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构建了基于马尔可夫转换—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MS-GARCH)模型的汇率波动模型,并实证研究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不同经济特征的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汇率波动转换特征.结果表明:危机期间的突发事件、宏观经济形势的改变、央行干预政策以及国际利差交易行为是汇率波动状态转换的可能原因.本文为辨别金融危机期间汇市的周期变化,分析和预测市场走势,以及为央行干预和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统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深,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的关联越来越大,各国利率的调整对远期汇率市场的影响错综复杂。本文研究当两国同时调整利率时,远期汇率曲线上相对稳定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首先,从理论上解决了当两国利率调整引起利率期限结构发生各种变动时,远期汇率期限结构曲线在利率调整前后是否存在相对稳定点和稳定点是否唯一的问题。其次,本文结合美加两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践,选择了美联储和加拿大央行调息的五个示例,从实证的角度检验了前面的理论,实证结果表明:当利率期限结构和即期汇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利率调整前后远期汇率曲线存在相对稳定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VAR模型的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运用VAR模型,构建了原油价格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失业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着重探讨油价波动对我国一些重要经济变量,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影响规律。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表明,油价波动是引起经济增长率、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等经济指标变化的Granger原因。通过VAR(2)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油价上升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有:不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但会使经济增长速度变缓;通过对总需求的拉动及成本增加这样两条途径使物价水平上升;长期内会使失业率增加;增加了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整体来看,尽管国际油价及我国的经济变量复杂多变,由国际油价、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这五个变量所构成的经济系统是稳定的,也就是说,通过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和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我国的经济能够平稳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