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考察证券分析师评级如何影响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以及公司特征是否影响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交易。基于独特的账户交易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当证券分析师发布"强买"或"买入"评级时,机构投资者显著买入该股票。对于"持有"或"卖出"评级时,机构投资者均表现为显著的净卖出。第二,在交易中,个人投资者仅仅起到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流动性的作用。第三,公司大股东的利益攫取程度及公司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性都会削弱机构投资者对分析师评级的反应。基于不同测度和样本的检验表明上述结果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证券监管机构提供了明晰的监管建议,并为投资者优化交易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股票市场分析师跟踪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1)即使明星、非明星分析师提供相似的信息,明星分析师显著降低了R2(股价同步性),而非明星分析师则不然;(2)明星分析师预测准确度最高组和最低组股票的平均R2并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信息提供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明星分析师降低股价同步性的现象.(3)明星分析师跟踪及评级调整与短期动量效应、中长期反转效应以及异常成交额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一发现支持了本文的假说,即明星分析师通过引起投资者过度反应而降低股价同步性.本文的研究对于认识分析师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作用以及股价同步性的生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互惠式”的利益框架出发,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会否以及如何利用信息优势与证券分析师形成关联,并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的命题.使用2007年~2013年内部人减持与分析师评级数据,研究发现:1)分析师在内部人减持前会集中发布乐观评级报告,内部人减持的金额与分析师乐观评级的数量正相关; 2)这一关系在非高管股东与高管股东减持时均存在,并随高管影响力的提升而增强; 3)这一关系更可能在内部人管理公司信息环境动机强烈时出现; 4)内部人和分析师的以上行为增加了彼此收益,内部人通过减持获得了超额收益,而分析师获取了更多私有信息.这些证据总体上支持了公司内部人与分析师“共谋”的猜想.这些发现全面地展现了公司内部人与分析师进行互惠利益交换的动机、手段与后果,增进了对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司内部人与分析师互动行为的理解,也为监管部门加强披露监管、打击内幕交易、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分析师两期荐股模型,解析分析师和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分析师类型不确定性和基本面的不对称信息三者相互作用并影响股价发现有效性的作用机制. 分析结果表明: 关联分析师方的“激励扭曲效应”源于其受利益相关方干扰后进行策略性荐股谋取私利; 独立分析师方的“声誉激励效应”源于其受远期市场上“身份识别”困扰等利他动机进行策略性荐股; 激励扭曲效应、声誉激励效应与价值投资者的策略性解读偏差共同导致分析师信息发现加工效率受损和股票市场有效性下降; 这一作用机制并不依赖于非策略性市场参与者假设; 常见的分级荐股方式有助于约束分析师的声誉激励并降低跨期效率损失. 这些结论为完善分析师薪酬考核机制、强化特定时点信息披露、分析师声誉市场培育、建立长效追踪制度和引入适当的长期责任承担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3~2017年上市公司的百度新闻报道作为文本,运用机器学习文本分析方法测算情绪倾向得分,考察了媒体情绪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及其传染机制与风险后果。研究发现:(1)媒体乐观情绪会显著正向影响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乐观偏差度;(2)媒体情绪通过"分析师有限关注"与"投资者情绪"两条路径来影响分析师预测的乐观倾向;(3)分析师乐观情绪和媒体乐观情绪均会加剧股价波动及尾部风险,且分析师乐观情绪是媒体情绪影响股价波动的传导路径;(4)明星分析师与非明星分析师均会受到媒体情绪的感染,前者理性程度相对更高但其行为对股价波动冲击更为明显。本研究对于规范媒体行为,矫正分析师过度乐观偏差,合理引导理性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考察了分析师研究报告的文本语调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首先爬取2006年至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377644份分析师研究报告,随机选出10434句文本并人工分为积极、中性、消极三类形成语料库,以此训练11种机器学习方法并比较各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最终选择朴素贝叶斯方法估计出分析师研究报告的文本语调.实证分析发现,分析师积极的文本语调显著降低了所追踪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这一结果与已有多数研究结论不同,但在做空机制欠发达的中国资本市场,个体选择性知觉理论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释.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分析师积极的文本语调通过激励公司发布更多公告、引导机构投资者买入和吸引其他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显著降低了股价同步性.该研究对于投资者关注研报语调指标、上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政府部门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马黎珺  伊志宏  张澈 《管理世界》2019,35(7):182-200
本文通过机器学习对2009~2015年的分析师报告进行了文本分析,以检验分析师报告的文字内容是否传递增量信息。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定量信息的影响之后,分析师报告中前瞻性语句的情感与报告发布后的累积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说明前瞻性语句向市场传递了增量信息;这一关系在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分析师报告质量较高以及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较强时更加显著,说明文字信息发挥市场影响力需要一定的作用条件。同时,当文字信息与定量信息能够相互佐证时,市场对分析师报告中各类信息的反应会显著强化。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发现前瞻性语句成功预测了企业未来的基本面变化,说明分析师报告中的文字并非"廉价交谈"而是"言之有据"。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影响前瞻性语句含量的因素。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打开分析师工作的"黑箱",揭示了分析师在改善我国资本市场效率、引导价值投资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良  冯涛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9):116-123
基金经理运用声誉及信息操纵来获得超额利润的现象频发已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明晰其中的博弈演化机理以减少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数理模型从声誉及信息操纵两个维度研究了基金经理持股策略演化博弈过程。研究发现,如果非明星基金经理树立声誉的净收益大于市场平均收益,那么经过长期演化博弈,具有有限理性的明星基金经理选择继续维护声誉策略,非明星基金经理选择建立声誉策略。当强势明星基金经理信息操纵的收益小于信息操纵的成本时,无论外部投资者是否监督,有限理性的强势明星基金经理均会选择如实披露信息的策略。当外部投资者监督的收益小于监督的成本时,外部投资者选择不监督策略;当外部投资者监督的收益大于监督的成本时,外部投资者的策略选择依赖于强势明星基金经理的策略选择,强势明星基金经理选择信息操纵策略的概率越大,外部投资者越可能选择监督策略。  相似文献   

9.
股价"同涨同跌"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一种重要现象。多股集体"暴跌"会给公司和投资者造成严重的损失,因而股价同步性的问题受到监管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10-2017年股票分析师对上市公司做出的预测为主要研究对象,验证了股票分析师的羊群行为与公司股价同步性间的关系,讨论了机构投资者和市场情绪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分析师的羊群行为是"非信息驱动"的真羊群行为,这种行为降低了市场上的特质信息含量,从而增加了公司的股价同步性。上述关系在熊市中更为显著,并且分析师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加剧其羊群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如何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传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经济不确定性对分析师羊群行为的影响,并将不确定性按风险感知程度的高低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来考察这种影响是否存在不对称性。结果显示,国内不确定性因更高的风险感知引发分析师羊群行为,而国际不确定性因更低的风险感知引发分析师勇敢行为。进一步检验发现,不确定性与分析师羊群行为的关系并非由实质的经营风险不同而导致,更多来自心理层面的感知;分析师实地调研并未影响不确定性与羊群行为的关系,排除了伪羊群的影响机制。横截面异质性检验发现,国际收入占比加剧了国际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分析师勇敢行为,明星分析师抑制了国内不确定性下的羊群行为,女性分析师则同时抑制了国内不确定性下的羊群行为和国际不确定性的勇敢行为。本研究从分析师视角拓展了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研究,从地理层面考察了不同风险感知程度下分析师的行为差异,为分析师羊群行为的成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5~2012年上市公司年度业绩说明会互动平台的相关文本信息研究发现,管理层净正面语调提高了分析师更新其荐股报告的可能性及更新人数比例,并会提高分析师荐股评级水平及其变动;而由于分析师乐观性偏差的存在,管理层正面语调对分析师荐股评级水平及其变动有显著正的影响,而负面语调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业绩说明会与年报披露间隔时间、语调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分析师利用管理层语调更新其荐股行为;经验丰富的分析师、非明星分析师、来自小券商和工作更为繁忙的分析师相对更充分或更有可能利用业绩说明会语调来更新其荐股行为。这些发现表明,业绩说明会管理层语调是有信息含量的,且分析师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李丽青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6):44-50,84
本文以2008-2009年420家A股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及15967个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观测值,比较分析了不同市场走势下分析师盈利预测和随机游走模型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及它们对投资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熊市环境下分析师盈利预测比随机游走模型盈利预测的准确度高,基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投资回报要高于基于随机游走模型盈利预测的投资回报,而牛市环境下的情况正好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不能理性地识别牛熊市下各种盈利预测信息,从而也未能证明分析师盈利预测是比随机游走模型预测更好的"市场预期盈利"的代理变量。此外,研究也发现分析师存在高估盈利的乐观倾向,且熊市中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乐观程度要大于牛市中的分析师盈利预测。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中的证券分析师无时无刻不处于证券市场的利益链条之上,这使得其研究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会受到利益冲突行为的影响。文章在对利益冲突与分析师跟进行为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共12个季度的A股市场1171家上市公司的8432个跟进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变截矩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即来自内部的利益冲突压力越大,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而高管持股变动对分析师跟进行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有关分析师跟进的理论研究,而且也为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分析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实体企业金融化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实体企业将资金投资于金融类资产而对研发投入造成的挤占效应,较少从企业内部创新驱动力角度关注跨期金融化投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鉴于此,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跨期影响,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探讨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的交互效应对研发投入持续性和研发投入转化率的提升作用,并检验分析师关注和是否拥有资格资质认定等因素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以2010年至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业和非房地产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 15.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内生性检验,对内生性问题的缓解和其他稳健性检验保证了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在当期呈负向关系,但在滞后期呈显著正相关;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弥补研发过程中的资金短缺,平衡创新知识转化过程中的调整和失败风险,缓解管理者面对的短期业绩考核和股价波动压力,进而显著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性和研发投入转化率。分析师关注对上述作用产生负向调节效应,即分析师关注使管理者投资决策的目的和动机从关注长期创新发展向追求短期利益倾斜。在无高科技等资格资质认定的实体企业中,金融化与研发投入的交互效应对研发投入持续性和研发投入转化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 ????????研究深化了微观视角下企业金融化与创新活动的关系研究,丰富了金融化蓄水池效应的研究证据,揭示了资本市场冲击和企业异质性特征的间接影响,有助于理解企业金融化现象背后折射的投资决策和战略意图,对于提升实体企业创新驱动力、促进政府实施高效的监督和激励政策、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并未有效抑制市场波动,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探究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羊群倾向究竟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本文使用2006年至2016年Wind数据库中年均950家所有可验证的机构数据以及某券商年均40万条个人交易数据,运用LSV模型对投资者羊群行为进行检验,并比较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差异。在结合投资者发展结构和十年间的市场波动特征后研究发现,无论是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券商、社保基金还是QFⅡ等机构投资者,均具有比个人投资者更显著的羊群效应,个人投资者中仅"大户"在部分年间显示出一定的羊群倾向。研究还创新性地发现了公募基金羊群倾向的季度波动效应,表现为一、三季度和二、四季度的明显差异,且振幅逐年加剧;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则趋于成熟缓和。  相似文献   

16.
处置效应阐述了投资者较早卖出盈利而长时间保留亏损的倾向。2010年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启动,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性,同时也带来了信用交易的投机特性,加强了市场阶段性波动并放大风险,这为我们研究处置效应提供了独特的样本。本文以某大型券商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30512个账户共3239305条交易记录为样本,采用衡量处置效应的经典指标PGR-PLR以及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了两融市场上处置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对影响个体处置效应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市场整体上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就个体层面而言,性别、年龄、投资水平均能影响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强度。本文发现,与男性投资者相比,女性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更为强烈。并且,若依据年龄将样本分为青年、中年、老年投资者三组,青年投资者处置效应显著低于中年投资者,而老年投资者处置效应最低。此外,无论以观察期内购买的不同标的物的合约数目还是合约总成交量作为投资者投资水平的代理变量,结果均显示,投资水平越高的投资者处置效应更低。最后,应用weibull风险模型替代cox比例风险模型重新计算,结果稳健。  相似文献   

17.
央行的官方干预能够影响实际汇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观点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低估是由央行官方外汇市场干预操作所致。但是,实际汇率本质是两国一揽子商品的相对价格,长期来看绝不应被货币的买入和卖出等名义干预所影响。本文利用168个国家1980~2007年的数据构造外汇市场干预指标,检验外汇市场干预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发现无论是非冲销还是冲销的干预措施,在长期都不会对实际汇率产生显著影响,也即是说,外汇市场干预在长期是"中性"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外汇市场干预所产生的短期效应,更多的也是通过信号渠道发挥作用,其前提是央行的干预信誉较高。如果央行不能让市场相信自己的干预能力,即便是短期内,也难以影响实际有效汇率。中国经济有制度上的特殊性,短期内有能力影响实际汇率,但是从长远来看也应服从国际普遍规律。因此,在讨论实际汇率低估问题时,不应一味指责央行的干预行为,更重要的是对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力市场流动障碍等长期制度性因素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8.
张正勇  戴泽伟 《管理科学》2017,30(2):132-147
 管理层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能够传递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信息,有效弥补单纯财务信息无法充分揭示企业价值的不足,有助于投资者将财务信息与环境、社会和治理等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更准确地对公司未来盈利作出预测。然而,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尚不完善,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工具假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更侧重考虑监管部门政策规制的目标,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意识和主动性较为淡薄。管理层可能借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监管政策的幌子,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加以工具性利用,以进行信息披露操控的自利行为。因此,如果聘请专业机构出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意见无疑会增强信息可靠性,制约管理层的自利倾向,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视角,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是否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非财务信息。以2008年至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3 084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样本,使用修正横截面Jones模型计量财务透明度,以所有分析师对公司盈利预测均值的标准差以及与该公司实际盈余之差绝对值标准化处理后分别衡量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和分歧度,采用Stata 13.0软件和Heckman两阶段自选择矫正模型进行分析,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影响以及财务透明度和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与分析师盈利预测关系发挥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当专业机构出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意见时,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越低,预测分歧度也越小。进一步区分财务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的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对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性的提升效果在财务透明度较低和处于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的公司中更加明显。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以上所有结果仅在强制披露组样本中存在。        研究结果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能够有效提高公司非财务信息质量,为分析师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其作用还会受到公司财务透明度和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对政策制定者进一步评估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威  冯璐  宋敏  李春涛 《管理世界》2020,(1):167-186,241
股价高估指的是公司市场价值超出其内在价值的现象,但如何衡量内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借鉴行为金融文献中锚定效应的概念,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锚定比率(简称"RPR")这一新的股价高估指标。为了证实该指标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事后的股价崩盘风险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锚定比率与股价崩盘风险正相关;第二,更少的分析师跟踪、更多的散户持股以及更高的股票流动性均会强化锚定比率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第三,在控制常用的股价高估指标、两类代理问题和管理层"捂盘"行为后,本文的结果依然成立;第四,利用崩盘事件,本文证实了锚定比率会加剧股价下跌的程度,且长期来看股价会保持"惯性"而非"反转"。本文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做决策时对股价高点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丰富了锚定效应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能更适合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股价高估指标,该指标意味着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股价高估和频繁崩盘的重要原因,这对于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向诚  陈静 《管理科学》2018,31(1):129-148
 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综合情绪指数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情绪度量方式,但其偏宏观和总体,反映市场所有投资者的综合情绪,很难在行业和地域等层面,特别是个股层面进一步细分,且受部分代理变量可观测频率的限制, 综合情绪指数多为年度或月度指数,进一步提高该指数的频率比较困难。        为克服综合情绪指数的不足,基于行为金融和股票分析技术,以人类行为模式重复可预测为假设的思想,使用股票技术分析指标作为代理变量,构建能够同时适用于市场和个股、能以较高频率度量投资者情绪的情绪指数。基于股票价格和成交量变化反映投资者决策过程、投资者决策过程直接反映投资者情绪这一逻辑,沿用综合情绪指数的构建方法,使用换手率、相对强弱指标、乖离率、人气指标和成交量比率5个技术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技术情绪指数,并以1999年至2015年为样本期,通过多元回归对技术情绪指数在市场和个股层面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层面的技术情绪指数与综合情绪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和近似性,间接验证了技术情绪指数在市场层面的有效性。市场和(或)个股技术情绪指数差异对交叉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差现象有较好的解释能力,这一解释能力满足有效的情绪指数应具备的特征要求。在横截面上和时间序列上个股技术情绪指数均与个股收益率显著负相关,买入个股技术情绪指数值最高组、卖出最低组的零投资组合策略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同时,流通市值越高、上市时间越短、账面市值比越低、盈利能力越强、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的公司对投资者情绪的敏感程度越高,验证了技术情绪指数度量个股情绪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验证了使用技术分析指标度量投资者情绪的可行性,为将股票技术分析实践与投资者情绪学术研究关联在一起做出一定贡献;提供了一个在市场和个股层面都适用的投资者情绪度量方法,为将投资者情绪应用于个股层面资产定价和公司财务等领域研究提供了有益启发;技术情绪指数在时间上的可拓展性也为未来探索以更高频率度量投资者情绪提供了可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