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年文学批评”在自身理性和具体形态的实践塑形过程中,其发展是与解放区“革命文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放区“革命文艺”的理论体系中的“大众化的审美价值取向”、“歌颂与暴露”、“整风与批判”等内容为“十七年文学批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以往我们文艺理论在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失误 ,不在于重视了这种关系 ,而在于歪曲了这种关系。新时期以来 ,“为文艺正名” ,逐渐纠正了以往的失误 ,不再提“文艺必须从属于无产阶级政治”、“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 ,而代之以“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为文艺正名”并不是否认文艺与政治必然存在的关系 ,而是要纠正以往那种把文艺看作政治婢女的不恰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四人帮”一笔抹煞三十年代文艺的伟大成就,是一个政治大阴谋。 所谓三十年代文艺,是指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到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这一历史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艺,也称十年内战时期或“左联”时期的文艺。  相似文献   

4.
30年代 ,在瞿秋白积极倡议下 ,形成了大众文艺问题的又一个讨论热潮。瞿秋白热心倡导大众文艺运动 ,与他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发展的认识与要求分不开。他的文艺大众化主张 ,强调了“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和“生活大众化”的必要性 ,提出了革命大众文艺内容和题材的新要求。关于形式问题 ,他特别看重旧形式的利用和改造 ,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为推广大众文艺 ,他设计了开展“俗话文学运动”、“街头文学运动”、“工农通讯运动”等方案 ,并在苏区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5.
读茅盾写于一九三八年二月的《“抗战文艺展望”之发端》,有点点感想。 《发端》涉及了抗战文艺运动形成的时限问题,其中有这样两句:“抗战以来,我们有抗战文艺作品,然而没有抗战文艺运动!”意思很清楚:在“展望”抗战文艺的当时,抗日战争虽早已全面展开,但抗战文艺运动却还没有形成,抗战文艺作品的出现,并不表明抗战文艺运动的“存在”。 对这一论断,《发端》有所解释。“所谓‘抗战文艺运动’,不是多出些文艺刊物,多发表些作品之谓,而是就现实中看清了何者是中心问题,问题的实际怎样,然后由此而决定文艺工作的方案。有了这样的方案,然后文艺工作者不会在心中浮起了‘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文艺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的中心任务。“左联”在成立时就设立了文艺大众化研究会,以后除不断号召、组织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努力外,在理论上还进行了关于“大众化”问题的三次公开讨论。瞿秋白于一九三一年一月至一九三三年底,在上海一面养病,一面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他在积极从事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杂文创作的同时,对文艺大众化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倡导与建树。正如一九五三年版《瞿秋白文集·序》中所说:“他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和文学大众化的最早的一个倡议者和鼓舞者。”一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由瞿秋白参加研究、拟定的“左联”执委会决议《中国无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学科,文艺社会学 1930年代在中国创建, 1970年代末开始“重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文艺社会学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学术范式、学科定位。“文艺社会学”和“社会文艺学”,类似于“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由于文艺社会学的根本特点在于“关系”研究,因此,无论定位于文艺学,偏重于“文艺 -社会”研究,还是定位于社会学,偏重于“社会-文艺”研究,都可统称为文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关系”与“非关系”性,构成“文艺社会学”与“社会文艺学”的根本区别。文艺社会学理论形态,有“传统”与“现代”之别。“中介论”与“传播论”,同属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在多元对话语境中,应该倡导建设“多维论”形态的文艺社会学。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向作家文艺家发表讲话,过去将近七十年了。在那个曾经被作为中国文艺的“圣经”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文艺要为政治服务”等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有效地规范、影响了此后当代中国文艺的方向、面貌和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来,“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一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基本原理,同时被认定为领导我国整个文艺事业的总的口号。但是三十年来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提醒我们,对这个问题应当重新研究的。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不单单是文艺的社会职能、社会作用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特点、文艺与上层建筑其他各方面的关系、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文艺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两年,栾昌大同志先后发表了《关于文艺本质探讨的几个问题》、《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两篇论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本性(本质)论,提出了否定性的意见。他在《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中说,马克思把文艺看作意识形态形式,“把文艺与意识形态归于一流”,“有明显的片面性”;他认为,从文艺的整体来看,“说它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比说它是意识形态形式之一更合乎实际”。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虽有一定的启发性,但其基本观点是否正确,却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同志提出香花与毒草这两个概念之后,文艺界便广泛地延用下来。但是,由于对它们的科学性没有予以认真探讨,因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歧义。一九六六年林彪伙同江青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抛出了所谓的“文艺黑线专政论”,而“文艺黑线专政论”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所谓”十几年来”“有一批反党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六年春,“四人邦”趁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和毛主席病重,加紧了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他们公然抛出了一个“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是‘走资派’”的反动政治纲领,残酷打击迫害革命老前辈,妄图为他们篡党窃国、复辟变天扫清障碍。在文艺方面,他们极力否定、歪曲、篡改毛主席的指示,拚命鼓吹“文艺黑线专政”论,疯狂炮制阴谋文艺,把  相似文献   

13.
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九八一年,可说是茅盾文学活动的后期。这三十二年,茅盾“在党的领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鼓吹党的文艺方针,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把这当作“最光荣的任务”。作为文化部长、作协主席,他涉及到了文艺方针、文艺运动、文艺思想的各个方面;身为作家、批评家,他最为关注的仍是现实主义、艺术技巧以及民  相似文献   

14.
手边是篇“动态”,报道里涉及了“抗战文艺的分期问题”。——这里说的“分期”,实际指抗战文艺上、下限的划分。 有两种划分意见。一种,认为“‘九一八’是抗战文艺的上限”,因为“‘九一八’以后,一些作家写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作品”,下限呢,没提;另一种,认为“抗日文艺和抗战文艺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抗战文艺就是抗战时期的文艺”,“上限  相似文献   

15.
就20世纪左翼文艺的发展看,“左联”的“文艺大众化”讨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左联”的探索经过了局部讨论、组织性讨论和回应性讨论三个阶段,其探索路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文艺大众化”由观念变成一种运动,并通过多种途径,将文艺真正“大众化”;二是通过多方面的理论探索让“文艺大众化”在具体内容、如何创作及大众语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两条路径的结合使得“左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文艺大众化”融为一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年十一月十三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发表了《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光辉著作。文中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原则,彻底揭露和批判了“创作自由”、“艺术私有”等资产阶级文艺观。文艺战线上斗争的历史经验证明,列宁所阐明的无产阶级文艺党性原则,是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战斗纲领,是批判与战胜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文艺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七十周年后的今天,重温这一光辉著作,对于我们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坚持文艺的党性原则,批判文艺领域的“艺术私有”等资产阶级法权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南通市文联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出作品、出人才、繁荣文艺为宗旨,努力探索“创作精品化、活动品牌化、服务零距离”的新路子,精心打造第三届“五月风”文艺展示月这一活动品牌。活动中创作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满足了群众对文艺的精神需求,实现了文艺与群众的零距离,得到了南通文艺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革命有血,有污秽,但有婴孩”,鲁迅在三十年代说的这句名言,正可以十分恰当地用来评价三十年代党所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由于当时阶级斗争、路线斗争都很尖锐、激烈,这个运动自始至终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矛盾,它有功也有过。对这些功过作出恰当的评价,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是现代文学史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林彪、“四人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的野心,在炮制“十七年文艺黑线专政”论时,极其阴险地把三十年代文艺作为“十七年黑线”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从而不但全盘否定解放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文艺,而且也全盘否定革命文艺的历史。为了深入揭批“四人帮”,在文学和历史领域中拨乱反正,肃清流毒,有必要对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进行重新评价,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本文想从“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对这一段文艺运动作概括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正> 若干年来,我们的文艺在极“左”思潮和狭隘功利主义的影响下,经常是片面强调文艺的教育性,轻视或忽视文艺的娱乐性。其结果,导致许多文艺作品板起而孔,进行枯燥无味的政治说教,不能给人以美感和乐趣,缺乏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同志一九六一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意阐明了文艺的娱乐作用,指出:“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应该把教育“寓于娱乐之中”,把文艺的教育作用与娱乐作用辩证地统一起来。可是,由于主客观的多种原因,周恩来同志这一指示并未能得到认真的持续的贯彻。前不久,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祝辞中又谈到文艺的“娱乐性”问题,指出“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祝辞这样地提出问题,不仅给文艺的娱乐性以应有的位置,使文艺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文艺的大众化曾经是我国文艺创作中的独特现象,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确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左”的思潮推动下,“大众化”被作了简单的理解,导致所谓“大众化”的文艺作品缺乏生活质味。文艺的世俗化则是近 20 年来文艺发展的流向之一,这种流向与当代社会人的务实尚真观念和社会消费式文化潮流密切相关。文艺的世俗化表现在创作中是多了生活的原汁味和人情味。而在世俗化的流变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味表现“欲”、渲染“欲”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