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楼梦》56回写了“大观园里的改革家”探春与薛宝钗的一次小小辩论:宝钗认为探春违背理学,“入了市侩”,以”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教训探春。探春说:那“不过是勉人自勉”的“虚此浮词,哪里真是有的”!宝钗却说:“那句句都是有的!”看来,探春不但否定朱熹的绝对权威地位,而且是怀疑朱熹是否确有此文的。探春之疑是有其根据的:一、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卷七《习气》曾提及唐代的权德舆写过一篇《不自弃文》(见《权文公集》);二、朱熹的一般文集中均无《不自弃文》;三、清初的朱用纯(字柏庐).著有《治家格言》…  相似文献   

2.
从《红楼梦》的原文、抄本序文、书中批语、评语等里面,找不出否定曹雪芹是《红楼梦》原创者的依据;拿已被新红学家驳倒的旧红学家的观点,不加分析的拿来作否定曹雪芹原创权的依据,方法陈旧;卒于康熙十年的吴梅村没有看到康熙南巡,没有写《红楼梦》的背景;从吴玉峰、孔梅溪和棠村名字中推测“吴梅村”名字,牵强附会;从吴梅村的著作包括诗中寻求吴梅村“创作《红楼梦》的蛛丝马迹”是捕风捉影,等等。  相似文献   

3.
半与扮,一字之差,那意义可就迥然了。一次,野心家江青厚着老脸皮,忸怩作态地自诩为“半个红学家”。众所周知,自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以来,从事研究所谓“红学”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然而堪称“红学家”的却廖廖无几,少得可怜--尤其在地主资产阶级文人垄断“红学”阵地的情况下,则更是如此了。那末,那个不学无术、孤陋寡闻、浅薄无聊、对《红楼梦》一窍不通的江青,究竟“半”在何处呢?一曰:假充行家。江青  相似文献   

4.
探春试论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是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贾府三小姐探春一生的极好概括。探春是《红楼梦》中比较复杂的艺术典型。长期以来,地主资产阶级的评论家千方百计歪曲这个形象的本质,胡说她的气质是“春华秋实,既温且肃”;赞美她的姿态为“端庄杂以流丽,刚健含以婀娜”;(《读花人论赞》)甚至吹捧她为“曰勤曰俭,弗偏弗私,卓卓仪范,为女师者。”(《石头记图咏》)我们有些人离开了作品实际,也作出一些不确当的评论,说什么探春是“革新派”,甚至断言:“如果那时在荣国府的外面有一条可行的人生道路,也许锐敏而又果决的探春会比贾宝玉更先地跨出封建门槛”,把她吹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我们认为,评论艺术形象一定要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历史的阶级的分析方法,进行细致的具体分析;才能作出科学的论断。那种脱离作品的实际和作者的创作思想,凭主观臆测,抬高形象的评论是十分  相似文献   

5.
厄普代克长篇小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重构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颠覆了后者中的人物关系,把“被说者”变为“说者”,“说者”变成了“被说者”,从而传达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作家对历史、善恶尤其是女性问题所做的辩证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来,孔子受到片面的否定,他的“诗教”观点,也被认为是违反阶级斗争的文艺观,长期受到“讨伐”,其实是不公平的。 根据《小戴礼记》的记载,孔子曾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论语》也记载过孔子的话:“《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可以怨”。司马迁在《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中引申这  相似文献   

7.
纪念程高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二日辽宁省红学会在辽宁大学召开纪念程高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到会专家、学者三十余人。与会者一致认为:曹雪芹和《红楼梦》是伟大的;如果没有程(伟之)、高(鹗)这两位编辑和出版家,对前八十回补遗订讹,对后四十回苦心搜罗,镌板发行,前八十回在传抄中很可能被改得面目全非。可以说,程、高编辑出版《红楼梦》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非凡之举。然而,半个世纪以来,胡适和某些红学家却给程、高二人加以莫须有的罪名,说他们“作伪”,续写后四十回,后四十回也因高鹗的“无行”被否定得一无是处。讨论会上,不少学者指出:续书论的大害是不同程度上蒙蔽了广大读者,使他们不能获见《红楼梦》金书的真面目,使旷古未有的奇才曹雪芹减损了名望。倡导续书说的俞平伯先  相似文献   

8.
《星期评论》是国民党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创办的进步期刊,主要撰稿人有戴季陶、沈玄庐、李汉俊、朱执信等.该刊介绍、研究国内外劳工运动,宣传社会主义和其他新思潮,倡导妇女解放,在“五四”时期名噪一时.该刊曾和《每周评论》一起,被时人誉为“舆论界中最亮的两颗明星”;又与《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星期日》一起,并称为宣传新文化的“四大周刊”.  相似文献   

9.
一七九一年高本《红楼梦》问世,引起了红学家、红楼梦研究者和广大红楼梦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如何正确评价高续书的功迹是非,《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艺术倾向,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大体上可概括为基本予以肯定和彻底予以否定两种意见。清人裕瑞在《枣窗闲话。程伟元续〈红楼梦〉书后》中说:“细审后四十回。断非与前一色笔墨者。其为补考无疑。”又说:后四十回是“一善俱无,诸恶备具之物。”近作中也有  相似文献   

10.
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当下主要有李渔和冯梦龙两说,然“李渔说”明显不合理,“冯梦龙说”又没有提出证据,故在学界响应极少,反对的意见却很多。笔者最近从明代关于“汤显祖赏《金瓶梅词话》”、汤显祖与《金瓶梅》的关系以及崇祯本评语中的“情”与汤显祖的“至情”说相当接近等几个方面发现,崇祯本的评改者极可能为汤显祖。并认为崇祯本《金瓶梅》底本是万历本的抄本而非刊本。  相似文献   

11.
贾探春是《红楼梦》塑造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典型人物。本文基于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对于探春的描写的分析和比较,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探春的特殊庶出身份出发,来分析探春“玫瑰花”这一诨号所反映的探春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五四”前后的中国,到处可以看到“动”和“力”的表现,“五四”是除旧布新的时代,破坏旧世界的“动”,创造新世界的“力”,交织成狂飙突进的时代进行曲。郭沫若是当时诗歌领域里除旧布新的一名骁将,《女神》跳动着“五四”新潮的时代脉搏,破坏与创造的精神在诗篇中得到高扬。当时,郭沫若由于受惠特曼飞扬蹈励的诗风的影响,创作了像火山爆喷的《女神》。他说:“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风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调子所动荡了。《女神》体现了五四时期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力”的颤动。闻一多热情地赞扬说:“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  相似文献   

13.
姚永德 《社区》2010,(35):57-57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爱书吧!书是知识的源泉”。我国古代文学家在《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中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是伴随着“五四”文学革命产生的。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第一篇《补天》——原先题作《不周山》——还是一九二二年的冬天写成的。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这取材于现代的,都编在《呐喊》和《彷徨》集中;取材于古代的,结集为《故事新编》。如果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的话,那么,歌颂创造精神的《补天》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历史小说。《补天》同《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一样,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茅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的  相似文献   

15.
“禅让”,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国历史上,禅让相传有两次。一次是尧舜禅让,另一次是舜禹禅让。 这两次禅让,被儒墨两派中不少人推崇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楷模,尧、舜、禹则成了备受称颂的“圣明天子”;而庄、荀、韩非诸子却对此提出了非难。《荀子·正论篇》说:“夫曰尧舜擅(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否定了禅让。《韩非子·显学篇》说:“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尝试集》自一九二○年三月问世以来,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可是至今评价不一,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恣意否定“五四”文学革命传统的情况下,这部新诗集更被当作历史垃圾丢在一旁。显然这是因人而废文。其实“五四”时期的胡适,其基本倾向并不坏,甚至可以说是积极的、进取的,他的一些诗文亦不乏新鲜见解和时代气息,鲁迅对之就有过“警辟之至,大快人心”的赞语。而且,当《尝试集》与郭沫若等人的其他几部新诗集被某些评论家妄评为“不佳”、“不是诗”的时候,鲁迅还曾作《“说不出”》一文予以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时期的话剧创作中,丁西林的独幕喜剧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而其中尤以《压迫》一剧最是脍炙人口,被誉为“那时期的创作喜剧中的唯一杰作”(洪深语)。今天,《压迫》一剧已被列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文选”课程的“精读篇月”之一;这将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五四”时期话剧创作概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压迫》一剧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梦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自古以来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箸超在《古今小说评林》中甚至说:“中国小说,无一书不说梦。”在描写梦境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清代红学家、护花主人王希廉指出:从来传奇、小说,多托言于梦。如《西湘》之草桥惊梦,《水浒》之英雄恶梦,……各有不同,各有妙处。《红楼梦》也是说梦,而立意作法,另开生面。前后两大梦,皆游太虚幻境,而一是真梦,虽阅册听歌,茫然不解;一是神游,因缘定数,了然  相似文献   

19.
赵姨娘论     
赵姨娘本是一个可哀、可悯的人物,但在读者,甚至一些研究者的心目中,却有一副可憎、可恶的面目。这是值得思考的。赵姨娘——扭曲的性格赵姨娘在荣府的地位颇为特殊,凡属热闹的场合,她都是个向隅的人物,而在矛盾冲突中,总扮演尴尬的角色。据探春的考语:她是“糊涂不知福”,“每每生事”,至使王夫人“几次寒心”。探春的“明察”是否准确、恰当?赵姨娘有那些“福”不知呢?  相似文献   

20.
黄霖 《社区》2009,(20):8-8
《金瓶梅》从明代刚在社会上流传起。就被人认定是一部“黄色小说”,有的人到今天尚谈《金》色变。《金瓶梅》是有一些“说淫话”的地方,赤裸裸地描写了性行为。但同时应该看到,在《金瓶梅》中多数的性描写是与暴露现实、深化主题、刻画人物、推进情节大有关系的。不妨就“五四”以后的一些代表人物的说法.来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充分肯定《金瓶梅》的认识价值与美学价值。特别是在当代反腐败中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