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社会,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计算和监督是列宁同志首先明确提出来的.当苏联十月革命后不久,国内取得了暂时的和平,列宁同志就立即指出,在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新阶段中,“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①列宁同志为什么把计算和监督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相似文献   

2.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最伟大的导师——列宁根据马克恩主义的世界观,具体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特点,创立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并运用这个理论和策略领导着俄国的劳动人民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知道,列宁这一个理论和策略之所以英明和正确,乃是由于它是以正确地分析了生产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的.因此,在纪念列宁诞辰八十五周年的时候,我想着重介绍一下列宁是怎样利用统计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列宁是怎样利用统计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督工具的.  相似文献   

3.
统计改革与统计职能问题 关于统计监督的若干理论问题 李成瑞(i.1) 统汁监督惩歪道远 李石辚哭玉琦(1.10) 强化统计监督的反思和设想 郭凌(1.14) 论统计数字的全面质量管理 颜德沧(2.54) 关于统计数字嘎景问题的讨论 王强许亦顿(2.59) 适应统计工作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统计刊学研究水平 郑家亨(3.1) 团结、协作、开拓、进永,努力开创统计1_:}研工作的新局而 张泽厚(3.7) 统计科研工竹=、蔓当把}上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作为重要任务 龚举尧(3.14) 关于我田统计职能问题的思考 蔡旭幼等(3.30) 统计监督:启示与思考 李明星(3.34) 充分发挥统计…  相似文献   

4.
列宁认为统计学是“认识社会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统计学的认识力首先表现在,它“以准确的和无可争辩的事实为基础”,同时这些事实用数字加以表现。列宁赋予数字语言以特殊的意义,认为它具有简短性和明显性,比文字语言优越。列宁经常应用数字语言,在统计上“表现”,于“评价”所研究的现象和过程。 列宁说过,统计学的认识力量,只有在它遵循正确的经济理论而不是为统计而统计时才能得以表现。列宁把脱离了经济理论的统计研究称作数字游戏。 列宁写过和说过许多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计学的任务和作用。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统计和监督是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安排好”,并使之能正确进行工作所必需的主要条件。因此列宁提出的著名公式“社会主义——就是核算。  相似文献   

5.
张塞 《统计研究》1989,6(4):1-6
一、强化统计监督职能的客观必要性 统计监督是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现在我们提出强化统计监督职能的问题,概括而言,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强化统计监督是充分发挥和完善统计整体功能的需要 近几年来的全国统计工作,主要是围绕着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着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统计的信息职能和咨询职能问题。统计监督职能的问题虽然早已提出来了,在实践中也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思想认识上仍然众说纷法、很不统一。我们也一直未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根据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  相似文献   

6.
1984年第四期《统计研究》刊登了郭恩才同志的文章,要与我商榷我在1982年《统计研究》丛刊第四辑《关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应用统计学是实质性科学与方法论科学的结合体”论点。本文只想提出我对上述论点的形成经过和对郭恩才同志文中的几个重要论点的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国内关心这个问题的专家学者们,并答郭恩才同志。  相似文献   

7.
列宁相当普遍地运用了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来说明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但是不能说列宁对当时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就是统计研究,列宁的这些文章就是统计分析文章。这个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统计认识与政治经济分析的关系问题,涉及到统计认识与理论政治经济研究的关系问题。一、统计认识与政治经济分析的关系列宁在《现代农业的资本主义制度》一文中指出:“一般的社会统计,特别是经济统计,  相似文献   

8.
早在社会主义社会诞生的初期,就已经完全明确:要正确地管理经济,就需要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进行最严格的全民性的核算和监督。列宁在他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指出核算在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中的巨大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很快就根据列宁的倡议提出了组织苏维埃国家统计的问题,建立了中央统计局及其地方机关。1918年7月25日,列宁签署了第一个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统计研究》1990,7(1):80-80
近年来,统计监督问题在统计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李成瑞同志的《关于统计监督的若干理论问题》一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统计监督的性质、任务、作用以及统计监督中的矛盾和解决的途径。这对当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等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李石麟等同志的《统计监督任重道远》也提出了一些新意,值得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合资”企业的投资目的、管理方式、盈利分配均与我国全民和集体企业有所不同,有它的特殊性。因此,在统计工作上,不能完全套用我国对全民和集体企业所规定的一套机构模式、报表制度和指  相似文献   

11.
“生态脚印”指标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卫平 《统计研究》2004,21(5):61-3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看,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促进其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要求我们寻找定量测度生态目标的指标。2 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外流行了一种生态目标测度方法———生态脚印,本文在介绍该测度方法的基础上试图对其进行评价。  一、生态脚印概念生态脚印(ec  相似文献   

12.
张斌 《统计研究》2004,21(2):30-5
一、问题的提出上世纪 90年代以后 ,网络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网络产业位于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下游 ,它以网络传输基础设施和网络软硬件为基础 ,将触角延伸到了电信服务业 ,媒体传播业、计算机和网络服务业 ,以及全球数据服务领域。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来看 ,互联网企业大致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普查简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经济普查的国家之一 ,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1 81 0至 2 0 0 2年间 ,美国已先后进行过近 3 0次经济普查。纵观美国的经济普查 ,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 1 81 0至 1 840 )、第二阶段( 1 840至 1 90 0 )、第三阶段 ( 1 90 5至二战前 )、第四阶段 (二战后至 2 0 0 2 )。第一阶段 :1 81 0~ 1 840这是美国经济普查的起步阶段 ,共进行了 2次经济普查 :1 81 0年和 1 82 0年。该阶段的经济普查有以下特点 :1 普查范围小。这两次经济普查的范围只限于制造行业。2 普查内容少。从普查内容来看 ,1 81 0年只…  相似文献   

14.
   冬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奥运赛事的盛况尚未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去,2009年已挟带无限生机扑面而来,《统计研究》也迈入了第25个年头。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谨对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并祝广大作者和读者阖家幸福、吉祥如意!   200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面对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重重考验,举国上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2008年对于《统计研究》杂志社来说,也是不寻常的一年。   我们酝酿已久的《统计研究》采编系统正式启用,收稿、采编和审核的流程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尤其是在线投稿为治学之士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操作方式,我刊的自然来稿数量可谓突飞猛进,纷至沓来的稿件给扩版后的杂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稿源。同时,也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繁重的任务,尽管我们尽心竭力,但在系统调试过程中,在个别稿件的处理上还是难免疏漏和延误,对此,文章作者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谅解,我们心怀感激,亦十分惭愧。今后,我们当更加勤勉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篇文章,更加细致地审读每一份稿件,更加及时地反馈每一条信息,以回报作者和读者对《统计研究》的厚爱!   2008年,随着采编系统的启用,《统计研究》的外审专家队伍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他们不计名利、无私付出,在充分尊重作者劳动成果的前提下,切实提出中肯的评审意见,为审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广大作者对匿名审稿制度也总是抱着理解配合的态度,他们虚心接受专家提出的建议,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学术切磋与交流,使得《统计研究》刊载的文章逻辑更为严密,文字更为精炼,结构更为合理,刊物的质量也随之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谨对全体外审专家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年新气象。2009年,《统计研究》既要保持既往的荣誉,又要敢于改革与创新。首先,《统计研究》仍将秉承一贯的办刊宗旨,致力于“交流科研成果、繁荣学术研究、创新理论知识、推动实际工作”,坚持高品味、高格调、创新性、研究性的办刊方针,促进统计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推动我国统计领域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其次,《统计研究》仍将继续完善匿名评审制度,以保证刊物的学术性和公正性,专家的鼎力协助与作者的积极响应,使我们坚定了将此项工作发扬光大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统计研究》将在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热点更好地结合方面下功夫,将重点关注下述领域:   2009年是祖国母亲60年华诞,在这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我国的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统计学的视角回顾、剖析和展望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关注国计民生,是我们欢迎的文章。   改革开放30年,就统计学而言,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今年正值中国统计学会30岁的生日,这30年既是中国统计学科蓬勃发展的30年,也是统计事业成就卓著的30年,《统计研究》杂志与之共生共荣、共同进步,我们期待众多专家学者为统计学科的发展建言献策;并将统计学术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做学问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假以时日、持之以恒,方见成效。虽是老生常谈,仍要补言几句。我们摒弃学术功利,倡导学术操守,推崇学术责任,“应景章”、“急就章”甚至学术赝品的出现,破坏了学科的延续性和严肃性。我们在此呼吁作者、编者和读者共同携手,坚持学术理想,追求学术真理,倾力营造一种认真、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氛围,让统计研究在《统计研究》这片沃土上百花盛放,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深知,刊物的一点点进步,都需要十二分的努力,更需要外审专家、赐稿作者和热心读者的大力支持。2009年,我们将以孺子牛的精神自勉,脚踏实地、不断前进! 统计研究杂志社 2009年1月  相似文献   

15.
论小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微微 《统计研究》2005,22(4):45-2
小城镇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 ,是其存在并走向繁荣的基础。因此如何推动小城镇成为农村社区经济增长的中心 ,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而在决定小城镇经济辐射力的诸多因素之中 ,合理的、能够反映其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无疑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我国小城镇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城镇产业结构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农村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因此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尤其是尊重市场规律 ,成为小城镇产业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的情况是 ,相当多的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并没有真正反映出这种规律性 ,也没有体现出其在…  相似文献   

16.
GDP核算联管联控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GDP核算是统计业务工作的龙头。2005年,在执行多年的评估制度的基础上,对与GDP核算相关的农业、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财贸等四个专业的主要指标实行了评估和会审,横向、纵向建立起了GDP联审制度,使GDP核算和监控工作更加规范、透明。2006年起,针对核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为了进一步提升GDP核算的龙头作用,在前几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推出了专业联管、省市联控、网状管理的联管联控新方法,取得了实效。一、联管联控理念提出的背景2000年以来,我们对地市级GDP核算数据实行了由省级评估的下管制度,2005年一季度起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世祥  成金华 《统计研究》2008,25(10):18-25
 内容提要:文章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非参数法,应用几个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从省际、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角度评价了中国的能源效率,并利用“两步法”估计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即使以国内先进水平做参照,中国的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而且省际、区际之间差异较大,表明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从主要的能源用户来看,工业部门以及6个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源效率都不高,这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反映出中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工业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性。我们也发现,技术进步与地区之间的技术扩散,能源价格的适当提高与价格机制的完善,对于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特征、 原因及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容提要:2007年以来,我国市场价格呈现出快速上涨的态势,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对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刻画,对上涨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特别指出了此轮价格上涨不同于以往的深刻背景。特别提出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防止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增长的关系,防止价格过快上涨与理顺价格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贺铿 《统计研究》2005,22(4):78-2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与统计实践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的范围和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东北财经大学蒋萍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 0 1BTJ0 0 8)对国际上关于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的最新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制度对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估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 ,作了全面介绍和深入研究。我有幸被邀为该课题成果书写鉴定意见 ,因而有机会先人一步 ,细研结题报告 ① ,感到很有收获。为了推进国家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修订 ,准确评估国…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工资不平等:中国城镇地区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泽云 《统计研究》2009,26(4):53-59
 本文在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生成省级层面的数据,以此分析教育与我国城镇职工工资不平等的关系。研究发现职工教育水平的分布和教育收益率的分布都对工资不平等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职工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和职工受教育水平分布越平等的省市工资差距越小;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收益率越高、不同群体之间教育收益率的差异越大,则工资不平等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