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社区》2004,(5):62-62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  相似文献   

2.
外同人是否也有中国梦?当然有,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外国人,58年人生中有40年都致力于学习中文和研究中国。作为俄罗斯同家通讯社俄塔社的记者,我已经在北京住了20年。有时我觉得自己更像中国人,而不是老外。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里住久了,不知不觉中与人疏远了许多,懒得管别人的闲事了,所以,当弟弟打电话来,说他的朋友张德新要来北京推销大米,让我给安排一下住处时,我颇为不快。好在老公说单位的招待所可以住,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应承下来。  相似文献   

4.
陈贵信 《北京纪事》2009,(11):91-94
上世纪50年代,小学语文《开国大典》一课,一下子点燃了我和同学们对北京的向往。放学回家的路上,一群小伙伴就叽叽喳喳开了——“咱这辈子要是能上北京看一看、住一住,哪怕呆上一两天,天安门前照张相,那该多好啊!”“北京,那是嘛地方?这会子是首都,从前是皇上呆的地方,北京人都住高楼大厦,穿结余罗绸缎,吃大米白面、鸡鸭鱼肉。你有那福啊?嘁!”  相似文献   

5.
邢江峰 《社区》2010,(28):53-53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现在北京打工,我与前夫董某于2009年协议离婚,当时约定孩子归前夫董某抚养,我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协议同时约定,在过年或休假时,我可以探视孩子,并且可以和孩子同住一段时间。今年5月份,我回老家时想看看孩子并和孩子住几天,但前夫董某和其家人不让我探视孩子,并将孩子送到外地。  相似文献   

6.
我和韩道一起住。 跃层的房子,我住楼下,他住阁楼。他念大四,每天出门的时候手里拿着专业书,我已经工作6年了,匆匆去上班,高跟鞋嗒嗒在楼道上匆匆而过。  相似文献   

7.
筒子楼(上)     
费米 《北京纪事》2015,(3):96-100
为数不少的北京人的童年是在筒子楼里度过的。当然,我说的是有把子年纪的北京人。我刚在北京成家时就是住的筒子楼。筒子楼虽说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但它的好处是你对你的邻居了解很多,因此可以很快融入这个人群里。  相似文献   

8.
《社区》2010,(22):54-54
北京尹某来信咨询:我母亲原承租一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房屋,该房屋为文革期间的挤占房,产权人侯某,我们一家五口人均居住在该房屋内。根据我国1972年以来的中央落实私房政策有关文件,后该房屋被腾退交还给房主,我父母单位对我家的房屋进行了重新安置,我们全家住到我父母单位为产权人的房屋,该房屋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承祖人是我母亲。  相似文献   

9.
正母亲来过北京两次。一次在1963年,一次在1981年。第二次来北京时,原说好起码要住一年的,但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受不了啦。她对我说:"我整日这样吃喝,却没有人给我说话,这不是让我坐禁闭吗?"拗不过她,在决定返回故乡前,我问她还有什么心愿?她说:"什么也没有。就是我想要—个会画的人照我的样子给我画一张像。"我立刻就理解了,她想到她身后的"位置"问题。这是常情,岂有拒绝的理由。不过我给她的建议是去照一张相,然后放大。她很愉快地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10.
戴军 《今日南国》2010,(12):43-43
前两天,有个朋友问我,说和她同居了两年的男发突然跟她说,你看,我们在一起都两年多了,我每天赶来赶去的,上下班路上3小时,真的好辛苦,我现在一想到回家就害怕,我想搬到公司旁边去住一段时间,等我的心情调整好以后,我再搬回来住吧。  相似文献   

11.
耳朵     
巫凉 《社区》2013,(23):23-23
早上在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三来看她。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有时候自己意识到,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一个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12.
我很少出游去同一个地方两次。没想到,有一年,阴差阳错计划改变我又来到鼓浪屿这个小岛了,连自己都觉得出乎意料。我住的那家旅馆淡季打折,带浴池的房间不到三百元,坐在柜台内的店员闲扯说,有个客人本来住的四百多元的房间,因为是长假前来的,后来涨价到七八百元一晚上,那客人心一横,也继续住了四天。我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这种“豁出去好好奢侈一把玩几天”的心态,简直太可爱了。  相似文献   

13.
王沁淮 《山西老年》2012,(10):19-19
1964年2月,我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建筑工程兵一二七团三营九连,连队驻在北京香山相兰旗清王朝时期修建的一个大院内。当时部队已没有国防施工任务,主要是为中央驻地进行道路、房屋维修等。我们班的主要任务是将连队打来的草料送往马场。9月的一天,我们全班战士正准备返回驻地,突然被一位警卫战士叫住,说朱德委员长来看望我们了。在马场办公室里,朱德亲切地和我们进行交谈。当了解到我是山西沁水人时,他深有感触地说:"抗战时期,我在你们沁水古堆村住过,那里的人可好啦!当年我们刚在古堆村住下,村里几十户人家就将预先做好的铪铬面送到部队。那是我第一次吃铪铬面,非常好吃,可惜在北京吃不上了,真想多吃几次。”朱德委员长问我们驻扎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数字     
《社区》2010,(4):7-7
北京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2010年北京将新开工建设政策房13.47万套,预计开工面积将达到1200万平方米左右,这是自2007年北京开始建设政策房以来开工面积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李健亚 《社区》2009,(8):7-8
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 1956年,周有光从上海调来北京,住沙滩原北京大学内,那是民国初年为德国专家造的一所小洋房,周有光占其中两间半房间。“一间我母亲和姐姐住,另一间是老伴和我带小孙女住,半间做我的书房、客室、吃饭间。”而周有光也只能将书放在半间书橱内,“另一半留着放菜碗,由此我在《新陋室铭》中写道: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  相似文献   

16.
虞默 《市民》2006,(2):48-49
一年有一半时间一个人住,一半时间和妈妈住的Angela养了三条狗,和我聊她的狗狗时,总用“他们三个人……”的句式。  相似文献   

17.
温州一夜     
祥宏 《社区》2014,(20):58-58
昨天晚上在温州住下了。这是七年以后的一次人住,住的是双屿汽车站附近的锦江之星。七年以前,这个双屿客运中心就是这个样子。真有一种从终点又来到起点的感觉。200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经过了长途的旅行,我从云南大理,来到了温州的双屿客运中心,刚到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店,30块钱一晚,连住了三天。  相似文献   

18.
王贤才 《老友》2009,(2):26-26
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是个毕业不久的小大夫。我们那个医院,是为支援民族地区,1958年奉命整建制连人带设备从北京迁来的,大家几乎都住单身宿舍,都吃职工食堂。当时我与老刘同住一室。他是主治医生,我的顶头上司。职工食堂原来  相似文献   

19.
1989年的某一天,这段时间后来被称为春夏之交,于是,后来春夏之交就成为了一个特指,那时候我刚读大一,住八舍,中文系的新生都是住这里的。那段时间,似乎整个校园乃至整个城市都是闹哄哄的,到处是大字报,到处是口号,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小子,那时他从对面的一舍走出来,我居高临下,一下子记住了他。  相似文献   

20.
1938年我才八岁。这年阳春三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朗朗晴天。从陕北东渡黄河、北上抗日的八路军队伍,浩浩荡荡,从兴县县川和西川两道川经过。经过我村的一支八路军队伍住下来休整,住了两天两夜后,第三天黎明吃了早饭就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