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8)
通过对粄的历史文献梳理以及对越南Bánh的介绍并分析其与粄的关系,从纵向与横向角度,兼顾实物与语言两方面,指出粄与Bánh皆出自中国古代文化、粄并不是客家族群专属标签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李军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1):76-78
“知行客家”的理念是时代的产物,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和思想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知行客家”为客家文化研究、客家的社会活动及客家人的精神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准则。 相似文献
4.
5.
因其历史、人文和地理位置机缘,客家和客家人与宋明理学的联系相当紧密。宋明理学的开创、发展和推向新阶段,都与客家和客家人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明理学由周敦颐和"二程"在客家地域——江西南安开创;经客家人陆九渊、朱熹等的继往开来,得到发展;又经王阳明等在南赣客家地域的传承,把理学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腰子”一直是男性钟情的壮阳之宝,尤其是烧烤时来上一串,在吃啥补啥的想法之下,这种食物就变得暧昧起来。然而,专家提醒这些想要壮腰补肾的男性,吃多了“腰子”小心不育。 相似文献
7.
张莉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4):64-67
本文以"吃"为考察对象,首先追溯它的历史发展,对其引申义进行细致的分析,其次从借喻和借代这两大修辞角度来分析它的构词特点和表达效果,并进一步探索由"吃"的构词特点所反映出来的中华饮食文化传统和汉民族人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作、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客家饮食谚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本文从大量第一手饮食谚语资料来探讨客家饮食文化的特质:"食就十足"、"食饭是食米"、"咸咸辣辣"、"猪肉头牲鱼"、"煮菜不用学"、"甜酸苦辣涩"、"饭后一杯茶"等,从中我们也可以管窥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9.
阚波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1):73-75
太平天国在军政构架上固然以广西等地的客家人为主导,但是其建立起来的政权却不能被简单地被视为客家王朝。太平天国应该被定义成由一系列各族起义所构成的革命运动。参与其中的客家人,背离了客家人的操行传统和文化精神,他们绝不能代表主流客家,而只应视为少数信仰异类搞出来的“民变”。 相似文献
10.
客家精神形成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01-302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中最优秀民系之一。客家精神是客家先民、客家人的在流浪、拼搏和创业中锤炼的,是客家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穷山恶水中锻冶的。客家精神内容丰富,本文将从历史地理角度和社会学角度来探索“冒险进取、爱国爱乡、崇文重教、海纳百川”这四个客家精神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亚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121-123
清人的饮食风俗,是清代社会生活风俗体系的基本“元素”与重要构成部分,而清人的饮食结构与方式、百姓的饮食生活、它们的发展与演变,既是体现各历史时期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展示清人社会生活风貌演进变革历程与轨迹的活“窗口”。 相似文献
12.
由著名的民族学家徐杰舜主编的《汉族民间风俗》具有深挖广叙、生动迷人、健康进步及规范系统等特点 ,是至今正式出版的一部规模宏大、辐射面十分广泛的汉民族风俗书 相似文献
13.
廖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1-114
梅州客家地区脍炙人口的客家山歌《三斤狗变三伯公》之所以流传几百年至今仍妇孺皆知,除了其音乐悦耳、歌词富有故事性、便于记忆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内容体现客家人生活特色,符合客家群体心理的特征,因而得到客家人的普遍认同。本文在对该山歌的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客家地区独特的群体内心世界进行读解,剖析了客家群体心理的几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宝宝到了夏季,常常因炎热食欲减退,精神烦躁,使妈妈们焦心。不要急,想让宝宝安度酷暑,健康活泼么?那么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饮食上加以调理,尤其是多吃苦味食品。 相似文献
15.
16.
刘美崧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2):66-70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这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可得到印证.畲族先民迁入闽、粤、赣的时间较晚,与汉族(含客家人)是两个民族,各有独特文化;元明清时期,畲族与客家人也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深圳客家宗族派衍与传统村落拓展——以龙岗坑梓黄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川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3):101-107
因“迁海复界” ,引发了惠、潮、嘉客家人一批批陆续移入深圳。在客家人的第四次移迁大潮中 ,深圳客家人传统村落得以出现 ,这是客家民系在闽、粤、赣交界区形成后第一次向外播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胡瑞琴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2):39-41
当前在客家人研究领域,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纷纷被纳入"客家人"的范围.从学者们所提出的"客家人"概念的内涵界说可以看出,很多"客家名人"并不应该列入"客家人"范畴内.本文仅以唐代名将郭子仪为例对"客家名人"的属性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