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人与做官     
阎文斌 《金陵瞭望》2005,(20):40-40
大千世界,缤彩纷呈。人生道路,各有所奔。古往今来,世人未必都能做官。但为官者却始终绕不开这个话题一如何做人。读读古训和伟人教诲,再把做人与做官相比较就会发现。做人并不比做官容易。因而,在两者的关系上。不知能不能这样去理解和把握:先做人,后做官:好人未必就能做官。为官者必须是个好人。因为。倘若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又谈如何做官,更不用说做个好官了。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做官难,做人更难。  相似文献   

2.
作文与做人     
“文章本是有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古往今来,凡作文者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愿。也就是说,文章是作者心灵的旅程,是内心世界的表露,所以一篇好文章是有血有肉有骨架有精神的,是作者为人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做人和做事     
周国平 《社区》2013,(5):24-24
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  相似文献   

4.
谈谈做人     
人生在世,最难做的是做人,最应该做好的也是做人。 当你以一声啼哭向这个世界报到,你便开始做人了。从此,你的一切活动,一切行为,一切思维,一切社会交往,概括起来,就叫做人。从生到死,生命的分分秒秒,都是在做人。  相似文献   

5.
做人有品位     
张保振 《社区》2013,(26):10-10
生活中,时常听到有这样的评价:某某人很有品位,某某人品位不高,某某人没有品位。做人有品位,实质上是做人讲文明。  相似文献   

6.
做人与幽默     
王学泰 《社区》2014,(29):28-28
清代的袁子才(枚),风流倜傥,名噪一时,人称才子,又有“美食家”的雅号,所撰《随园食单》,二百多年来一直被南北勤行的师傅视为枕中秘籍。他曾说:“三年可出一个状元,十年出不了一只好火腿。”真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相似文献   

7.
张光茫 《社区》2013,(35):14-14
陈寅恪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几乎同时代的文人都极尊崇他。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在课余分析各国文字的演变,竞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给学生讲述得一清二楚。他上课时,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  相似文献   

8.
张景 《社区》2010,(26):53-53
做人与做事的高、低调问题是一个涉及到性格、修养、智慧、成败、境界等的大问题,可惜不少人没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的新理念 ,而“做人·作文”教学的提出则顺应了新课程的教改需求 ,很具前瞻性。与此同时 ,“做人·作文”教学实践在“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具体的关照  相似文献   

10.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说的是“做人”与“作文”的关系。古语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也体现“作文”与“做人”的同义关系。新概念作文的倡导者提倡:“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去关注、感受和体验生活。”表面说是“生活”与“作文”的同义关系,本质上仍然是在阐释“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实质上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作文促做人”。作文是学生人格的物化形态,有什么样的人品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品,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作文意境。作文实则反映做人之本,其中过程,是塑造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流动程序。因此,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体现个性,做到人文合一。  相似文献   

11.
写字与做人     
王涛 《山西老年》2010,(10):44-45
节日期间,贺卡纷至沓来。欣慰之余,拆封欲回。不想连拆数个,皆被寄卡之人龙飞凤舞、神仙难认的字"雷"倒。有心回信,无力辨字,不禁感慨万千。无独有偶,笔者发现,我们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在日常承办公文时颇具个性的字体,其夸张性、欣赏性丝毫不逊于一些偶像明星的艺术性签名,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2.
吴源 《山西老年》2014,(7):45-45
1.将壶与壶盖分开,放置在盛满水的下净容器中,容器要足够大,水安覆盖整个壶。 2.容器中同时放入一些想要泡的茶叶,放在小火上慢慢煮开,小心看护,防止壶与壶盖或容器壁互相撞击而造成破损。  相似文献   

13.
张保振 《社区》2014,(20):1-1
做人当有温度,就是为人要有暖意。实践告诉我们:世上万物,无温不生;人间万事,无温难和。当年,有人问孔子,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答:“他是个宽厚慈爱的人。”又问,子西怎么样?孔子连连说:“他嘛!他嘛!”没有正面回答。又问,管仲如何?孔子则答:“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的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终身吃粗粮,但到死他也没有怨恨的话。”  相似文献   

14.
做人之道     
佚名 《山西老年》2012,(10):33-33
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做人的禅理     
《山西老年》2014,(3):29-29
一个人的质量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分量不一样。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分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施晓蔚 《金陵瞭望》2007,(13):30-31
亲手为总书记投上神圣庄严的一票,是全省847名党员代表无上光荣的时刻,也成为朱爱华永久珍藏的记忆。6月7日,当总书记以全票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时,朱爱华与全场的代表一起,掌声经久不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甚至忘记了自己也是一名候选人.正等待着全省党员代表的挑选,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分析了重做做人的中国,与普遍重做事的西方国家在社会态度、民族性格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清晰地看到中西方文化在这几方面的差异与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方面要博采众长、扬长避短,避免偏狭地看待某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8.
做人     
人的一生都有一个共同的课题:做人。并不是每个人从娘胎里出生就能成为人的.是要学做人的。《三字经》曰,学做人,读孔孟。那么圣贤是如何教导人们学做人的呢?子路问孔子何谓“成人”,孔子答:“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为成人矣。”孔子又补充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可是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提出来,并要求全社会遵循的啊!  相似文献   

19.
王涛 《中华魂》2011,(7):33-33
底线,意为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底线也是红线,即在法律规范范围内活动,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头脑清醒,准绳明确。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首先要做人,其经营之道是融入其做人之道中的,经营之道中体现了其做人之道,做人之道又包含了其经营之道,二者关系相当密切.本文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