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煜 《社区》2011,(16):48
和老公刚认识不久,就从老公的嘴里知道了婆婆的坎坷经历,作为长嫂的她老人家,如今仍侍奉着四个老人,今年春天刚刚操持将最小的小姑子出嫁。从那时起,我就认定准婆婆的生活是怎样的一团乱麻。  相似文献   

2.
安妮宝贝是随着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而崛起于文坛的一位写手,无论是所凭借的传播媒体,还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表现本身,都鲜明地显示出其小说与当今流行的"小资"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说到底,是当下流行的"小资"文化的繁荣发展成就了安妮宝贝。  相似文献   

3.
李明媚 《今日南国》2008,(17):33-35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都市生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存状态,都市中出现了许多单身贵族,他们有着丰厚的收入,有文化有修养,受过高等教育;她们游离于都市的上空,营造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感伤、惬意、失落与孤寂,以一种现代和后现代的方式把玩自我,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小资”的群体。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阿蕾 《老友》2011,(7):40-40
刚下班,婆婆打来了电话。我接听后,话筒里传来了她有气无力的声音:"晓蕾啊,我生病啦。你买点菜回来做饭好不好?"我一听急了,连忙问她怎么了,想吃什么。她说:"不碍事,是皮肤病,过两天就好了。我想吃虾,另外你买点排骨吧。"  相似文献   

5.
曾凡洪 《社区》2014,(22):52-53
退休在家的婆婆,自从学会了上网以后,便与时俱进,全面与网络接轨,开始有意尝试网络上新鲜的生活方式。这不,她在继网购、低碳之后,又开始了她的“拼客”生活,既时髦,又实惠。  相似文献   

6.
虞默 《市民》2006,(2):50-51
不裁耳 我给编辑看karen那组照片时,老编评价说,人很热烈,但是看起来小狗不买账。  相似文献   

7.
孟祥菊 《山西老年》2013,(12):25-25
婆婆住在城里。退休前是某单位的一名管理人员,性格开朗.说话直爽,一副风风火火的急脾气;娘在乡下,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8.
安妮宝贝和安意如的"小资"写作在当代畅销书写作中具有代表性,一个是用消费文化符号来表达当代的"小资"时尚与格调,一个是借助传统文化素材的"再生产"来演绎当代"小资"优雅文化的需求,她们作品的畅销是大众文化分层中优雅文化消费需求在当代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薛宁 《社区》2008,(11):62-62
结婚前,我一直害怕和丈夫的父母一起生活,但是北京房子太贵,我别无他法。  相似文献   

10.
李思意 《山西老年》2011,(10):30-30
结婚后,我才知道婆婆是党员,她虽然已经退休了,却还是成天忙得乐呵呵的,简直就是翻版的“闲人马大姐”。她组织小区里的老人们成立了“夕阳红协会”,名头似乎挺大,说白了其实就是老人们的活动,这样一来,消除了他们的孤独;哪家小俩口拌嘴了,哪户婆媳红脸了,婆婆也不闲着,总是充当“和事佬”,去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诗秀 《社区》2011,(33):51-51
怎样与婆婆相处,多老土的话题。可没办法,结婚了,这事儿就避免不了。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上网聊天煲电话,看书看碟泡酒吧;对于针线根本不知所云,烧饭烧菜更加摸不着头脑;情绪来了,不论时间地点要么大声宣泄,要么不理不睬…一这样的媳妇,老公还能忍受,可到了婆婆那儿,看见了不气死才怪。  相似文献   

12.
芳芳 《老友》2011,(3):27-27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家庭中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怎样与婆婆和谐相处呢?从我的实践经验来看,就是要多讲"爱"别讲"理"。  相似文献   

13.
和居住在乡下的婆婆真正相处的日子是在我生小孩子“坐月子”期间。在这之前,众姐妹时常关心地问我和“乡下婆婆”相处得是否融洽,也有人向我诉说她们的“乡下婆婆”的种种不是。那时她们的诉说,曾吓得我忧心忡忡。生小孩之前,曾和婆婆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和丈夫确定恋爱关系后,那天,婆婆正在田里插秧,我跟在丈夫身后,走在高低不平的田埂上。丈夫高声喊:“妈,我把小平带回来啦。”我一不留神,一个趔趄跌坐到水渠里。婆婆看见丢下手中的秧把急忙跑过来。丈夫见我的狼狈相,笑着说:“叫你别穿高跟鞋,你不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  相似文献   

14.
王丽萍 《社区》2010,(23):63-63
在出嫁前,妈妈就再三告诫我:既然叫婆婆为“妈妈”,你要在心里真的把她当作自己的妈。 但毕竟对我来讲,婆婆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即使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彼此都很客气。那年夏天,我屋子里的空调坏了。我先生和公公都出差了,婆婆就让我过去和她一起睡。  相似文献   

15.
顾思虹 《社区》2009,(33):16-16
有些媳妇最怕的就是听婆婆不厌其烦的“教诲”,从早到晚地发号施令,做媳妇的心里是有苦说不出,有冤无处诉,那种感觉比哑巴吃了黄连还苦。我曾问过一些与婆婆相处得不那么好的女友,你以后就决定不再和婆婆打交道,也不和她老人家说话了吗?  相似文献   

16.
周柳莺 《老友》2011,(8):42-42
婆婆64岁了,一直生活在老家的农村,任我们怎么劝说,她都不肯来城里和我们同住。日子一久,我们也只好不再勉强她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界开始关注“生活美学”。2000年以前的“生活关学”研究关在生活中的存在领域;2000年以后的“生活美学”把“生活”分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并把“美的活动”定位在两者之间。这些研究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美学”的基本问题“美”与“生活”之关系。引入马克思的“类生活”观可以发现,“美”乃“生活”应有之义,人类自由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充满乐趣的生命活动就是“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舟曲自古便是氐、羌、藏等多民族栖居之地,自唐以后渐次有汉族民众迁入。伴随着明代的卫所移民,汉族人口大量增长,成今日舟曲人口最多的民族。历史时期,迁入舟曲的汉族群众在凝合道教龙门派、汉传佛教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习俗——"婆婆信仰",其信仰核心更可追溯到对"周室三母"的崇拜。作为西北地区民间女性崇拜体系之一,舟曲多民族共存的格局使"婆婆信仰"有着非常明显的多民族性特征。如今,随着舟曲地区多民族互动与交融进程的加速,"婆婆信仰"已经被汉、藏、羌等各民族共同接受,一年一度的"婆婆会庆"成为了舟曲各族民众共同参与的重要民俗节庆,甚至代表着该地区信仰民俗的独特发展模式。在其丰富多彩的仪式背后,蕴藏着诸多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香之久 《社区》2009,(33):18-18
平日听多了媳妇们的满腹牢骚,她们总是埋怨婆婆这不好那不好,连婆婆给少了或不给红包的事,有的媳妇也拿出来到处说。都市家庭独生子女多,从小父母娇惯,嫁人后,当婆婆的说她不得。我实在看不惯这些人媳对老人的不敬、无礼和自私。别忘了,你的孩子会把你当老师,你晚年恐怕会自食其果的。  相似文献   

20.
李健 《社区》2012,(15):55-55
堂弟阿伟今年30岁了,至今未婚,之前也交往了几个女朋友,可都被眼光毒辣的姑妈否决了。第一个,姑妈嫌人家长得不漂亮;第二个,姑妈嫌人家个子低;第三个,姑妈嫌人家皮肤黑;第四个,姑妈又嫌人家不会做家务。背地里,我们都戏称姑妈是“史上最挑剔的准婆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