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社区》2015,(25):30-31
有社区工作者来信咨询:根据中央有关文件要求,社区应该开展志愿互助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流程有哪些?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75年)》(国办发[2011]67号)明确:“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刊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关蓉社区持续以党建创新项目为抓手,在构建“英蓉阳光服务”主体的基础上,拓展服务载体,以创建“温馨志愿广场”“温馨服务大厅”“温馨英蓉讲堂”“温馨党员之家”“温馨党群通道”“温馨助学家园”“温馨炫彩艺苑”等七项党建阵地和联系居民服务居民的项目为支撑,着力构建立体化的社区党组织联系党员服务居民的构架。  相似文献   

3.
戚良鹏  汤先珍 《社区》2012,(30):16-17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赭山街道积极开展“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建立专业志愿者队伍,收效显著。“一米阳光”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不仅让赭山街道扶危济困、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蔚成风气,而且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一米阳光”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的问题有人管,呼声有人听,困难有人帮,真正架起了党和居民之间的连心桥。同时,赭山街道党工委针对居民日益丰富的各类需求,建立了十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将“一米阳光”服务理念根植于和谐社区创建的每一个细节,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让居民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就近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社区》2014,(13):4-4
厦门市湖里区作为试点区将全面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工作。即居民可以享受到一种“可订制式”的志愿服务,如同点菜一样,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电话、网上留言、志愿服务需求意见箱等方式选择相应的志愿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5.
周立  杨炳珑 《社区》2011,(13):20-20
“全区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楼栋庭院自治理事会,志愿为楼栋庭院的居民服务,组织居民参加社区居委会开展的多项活动,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楼栋庭院居民的诉求和建议;每个街道分别建立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这些是我们东湖区点探索。”  相似文献   

6.
田志梅 《社区》2011,(20):20
山东省泰安市以社区为平台,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服务需求、志愿者特长、服务时段等,为居民提供"点单送菜"式的志愿服务,努力构建起"政府主导,社区牵头,居民参与,规范运行"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备好两个菜单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情感功效的发挥是一个“志愿行动—情感传递—治理效果”的传导过程。在社区治理的国家建构层面,志愿服务通过媒介丰富、情感信息社会认知、启发社区治理公平的方式深化居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在社会建设层面,志愿服务通过聚合情绪氛围、开展积极活动、塑造社会身份认同的方式培养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在群体互动层面,志愿服务通过相似吸引、启动互动仪式链、增进积极相互依赖的方式营造合作、友爱的社区氛围;在个体心灵层面,志愿服务通过抑制居民不道德行为、让居民获得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体验、彰显居民个体优势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道德向“善”,从而为建设美好社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梅小萌 《社区》2013,(7):28-28
我们社区在2012年9月创办了“志愿服务人人帮”,居民可把自己的时间、力量等优势、技能“存”进去,变成“人人帮”积分,分数越高星级越高,享受的待遇也越丰厚,最高金牌志愿者享免费旅游,购房还打折。如今,社区“志愿服务人人帮”已有500多名志愿者。志愿者在登记本上登记的“本金”各不相同,有的是“空闲时间”,有的是“法律咨询”,有的是“家政服务”。  相似文献   

9.
韩学忠 《社区》2014,(10):15-15
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九社区管理中心启动“爱-周六”志愿服务平台。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社区联合水、电、气、暖、医院、银行等社会化服务单位,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在小区内设立理发、义诊、照相、计算机维修等服务项目,并根据居民的需求提供“点单式”服务,拓展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街道茶棚社区坚持问需于民,积极建设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创新志愿服务路径,依托志愿资源,解决社区治理问题,让志愿者的微力量汇聚成服务居民的大能量。目前,该社区已有5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649人。茶棚社区先后获得“六安市第五届文明社区”“城市基层党建市级示范社区”“六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六安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社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张鸣宇  董海宁 《社区》2011,(28):12-14
党员志愿服务一直是浙江省义乌市江南社区各项创建工作中的一面旗帜。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在促进社区党建工作方面的作用,江南社区建立了党群惠民议事会、“乐众”党员志愿服务站,并出台了江南社区党员志愿者评星亮分管理办法,使每位社区党员志愿者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关心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校社区志愿服务是指在大学生自愿参与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和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依托数据化背景,通过数据化管理学生活动,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从高校、学生、社区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骆飞 《社区》2008,(7):25-25
元月上午9点,在江苏省南京市美丽的秦准河畔的古林社区里,居民们正在自发地组织庆贺社区流动“小喇叭”志愿服务队成立4周年活动。这支“小喇叭”志愿服务队,不论是严冬酷暑,还是阴晴雨雪,4年如一日地在小区的院落楼栋之间为居民做义务治安巡逻,而这个“小喇叭”不仅仅喊出了上班族的安心工作,喊出了居民群众对小区的归属感,也喊出了社区院落的和谐平安。  相似文献   

14.
李向军  姚广 《社区》2014,(34):19-19
“本来这台灯坏了都想丢了呢!这不社区组织技术学院的老师们来家门口服务,可以免费维修,省去了很多工夫,服务也很周到。”小区居民丽红说。近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西街道利民社区和滨州技术学院实训中心的志愿者们在馨苑小区免费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5.
高芳 《社区》2003,(23):21-21
社区图书馆特殊的地域因素决定了它有别于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及其他形态的图书馆;决定了它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服务。 “时”、“空”上更贴近社区居民 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区的全体成员,而不仅仅是持证的“图书馆读者”。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半径显著小于公共图书馆,因此,它有可能将社区全体成员纳入自己的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16.
苏捷 《社区》2009,(1):36-36
“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预计于2009年10月在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诞生地—浙江省杭州市建成并对外开放,2008年12月5日,民政部召开全国社区建设史料征集暨社区志愿服务情况通报视频会议宣布。“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是民政部支持建立的国家级反映社区建设发展历史的史料展示场馆,  相似文献   

17.
汪阳 《社区》2014,(21):17-17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徽州人家社区为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乐园”,通过“多样服务”满足辖区居民的需求,服务于辖区不同人群,让居民乐在社区、安在社区。  相似文献   

18.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补充,对于推动和赋能基层治理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居民更优质服务的需求对社区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水平更专业化的要求。社区志愿服务在助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专业化服务、专业化发展与满足居民特殊化需求和供给、居民多样化、高质量要求方面还存在困境和差距,难以精准对接和精细化治理。为了提高专业化水平,为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赋能,必须探寻精准化对接的路径: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和政府支持,促进专业化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选拔储备机制,提高专业化队伍的供给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这对于改善社区志愿服务质量、赋能赋权社区治理、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轲 《社区》2014,(31):14-15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弥补社区服务缺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在“选聘分离”框架下“一委一居一中心”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下,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专兼结合,建立社区居委会专职委员制度,通过居民服务居民,实现社区服务全天候覆盖,有效弥补了当前社区服务扩大化、人员年轻化、工作行政化趋势下社区管理的潜在盲区。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精细化、多样式的居民自治模式实施以来,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陈莉  赵琴 《社区》2010,(1):24-26
建立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零距离阳光港”、建立服务社区弱势群体的“零距离爱心港”、建立服务新老市民健康和文化生活的“零距离康乐港”……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清安社区创新工作理念,依托零距离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