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朱闻慧 《社区》2011,(16):25
"远亲不如近邻",高楼大厦似乎是把人聚集到了一起,但事实上,它却使人们更加孤立。去年退休在家的刘老师最近就挺烦,儿子在郊区为老两口买了套大房子,可刘老师一点也不领情,还常抱怨:"我觉得这地方一点也不好,楼层太高,上下楼不方便,平时找邻居说话更是费劲。"渐渐地,老两口开始想念原来的生活和老邻居。  相似文献   

2.
好邻居     
米丰 《老友》2010,(5):16-17
我们家的邻居是老两口,两人都六十多岁了,儿女均在外地工作。这老两口由于和我父母投脾气,所以成了我们家的常客。每天,他们都要到我家聊上一阵。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9,(30):11-11
你要相信一点,你的邻居绝大多数都是正常人,如果你的“融合度”较高,总能和他们处得来。如果你在与邻居相处的时候,因为偶然的一些小事引起了不快,那么你事后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会这样对你,如果是邻居“好心办了坏事”,冤枉或误会了你,你应该原谅他;抑或你自己也有失当之处,招致了邻居的“反击”,那么你要吸取教训,宽以待人,吞下这小小的不平。  相似文献   

4.
邻里之间     
陈雯 《社区》2008,(11):61-61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一点也不假。 我们刚搬到这小胡同,就受到邻居大妈的热情关怀,一缕缕春意温暖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5.
“您老两口天天打台球,风雨无阻,简直成了职业队员了。”老朋友打趣的话,反映了我俩的实际情况,一点也不夸张。 的确,我俩尝到了打台球的甜头。多年的锻炼,我的关节炎痊愈了,大肚子也瘪了,体重由85公斤减至70公斤左右。老伴原来是“瘦猴”,体重只有38公斤,经常失眠,消化功能也不好,现在吃饭香,睡觉甜,体重增至53公斤。  相似文献   

6.
仲茜 《山西老年》2014,(1):31-31
都说“积芥防饥,养儿防老”,可今年92岁的谢双燕和87岁的周树萍夫妇却为此感到失望。年轻时他们领养了一个女儿,可谁知待年老时,女儿却离家出走,不见踪影。如今,老两口一个中风偏瘫,一个腿脚不便,生活很艰难。幸而遇到热心邻居商月云,像女儿般照顾他们,还帮助老人完成心愿。老人很欣慰,激动地说:“终于有了依靠,日子好过多了。”  相似文献   

7.
余颖  童雯霞 《社区》2004,(24):26-26
河北人叶先生在洪德路租了套房,一个月后,又把妻弟家、妻妹家还有老乡二十几口人统统拉到他周围“安营扎寨”。为何独钟于此地?他的回答很痛快:“古人都说择邻而居,我们就是冲着这里的‘老广’邻居那份热情来的!”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素有“相邻扶助”的好传统:居民外出时,可以把家门钥匙放心地交给邻居,或者把孩子安心地托付给街坊,谁要有个头疼脑热,邻里都有个照应……原住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的何文远夫妇都已70多岁。儿女出国后,要买栋房孝敬他们,老两口揣着钱满广州考察了大半年,最后花30多万元买下了南华西街龙武里一幢3层半的小楼…  相似文献   

8.
我的老师     
刘老师是教我们数学的,声带异常发达,丹田气足,说起话来声音响彻全楼,绕梁三月而余音不绝。所以,能在刘老师的数学课上睡得着觉的也在谪仙之列。而这样做的另一大“好处”就是让我们时时不忘学习数学,有时隔壁放英语磁带,正当你紧锁双眉,竖起千里耳竭力要听清那录音机里传出的细微鸟语时,骤然间刘老师那落地惊雷般的“天籁之音”从天而降:“注意了……”不知你当时的感想如何?相形之下,杨老师乃吾班主任也,则要显得安静多了,除了吟诵之乎者也时要运一运丹田气外,其余时间我总怀疑自己的耳朵有问题:“是不是被刘老师的高分贝震坏了?”听两位…  相似文献   

9.
李阳 《社区》2005,(12):10-12
近段时间,随着全国各地“邻居节”的兴起,河南省郑州市各大媒体也纷纷与社区挂钩,组织起了“邻居节”活动。在媒体的一片叫好声中“,邻居节”在郑州的大小社区着实火了一把。但“邻居节”过后,记者在社区普遍听到的则是一片质疑“:单靠一个节日就能改善邻里关系?”现代社会住房条件越来越好,而邻里间的关系却越来越淡漠,“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忙碌一天后的都市人,其实也渴望与邻居有更多心灵和感情的交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爱与帮助。但是,人们究竟期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改善邻里关系?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还是孩子们挨家挨户串…  相似文献   

10.
年段过关成绩排名一览表初稿出来了。 早上,遇到刘老师。她问我:“去复查了没有?”“没有,其他班查得怎么样?”“也有查出几分,有时名次就差那么丁点儿,零点零几分。”刘老师劝我说,“你也不去查一查?”“年段过关不过如此,何必太较真?不查也罢。”我无法绕开年段过关,但我不能因此而患得患失,不能太在乎这年段过关的名次。否则,就可能“穿起了新鞋,还走老路”,又走进应试制度的死胡同,把学生当作考试的工具,把学生当作沽名钓誉的筹码。  相似文献   

11.
邻居王爷爷     
我家邻居是一对老人——王爷爷和杨奶奶。王爷爷是退休工人,杨奶奶是退休教师。王爷爷双目已经失明,走路时用手摸来摸去,可老两口互敬互爱,还喜欢孩子,所以,许多小朋友都是他们家的常客。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卖房四儿女齐上法庭年过花甲的朱玉泉老汉与老伴彭群英在益阳市赫山区某镇有4间大瓦房。老两口忙活了大半辈子,就在儿女们陆续成家另过,准备安享晚年之际,妻子彭群英却撒手人寰了。三年后,在邻居  相似文献   

13.
九生     
“猫有九条命” 在我少年时代,有一位邻居大婶以一种长辈不容置疑的口吻 对我说。我望着她,那一刻,我的头脑里溢满了困惑、神秘与敬 畏。但是我缺少深度,不,这样说一点也不准确。我缺少对死亡 的认知,也就带着缺乏对生的感悟。噢,也不全对,因为那时我  相似文献   

14.
黑丁 《百姓生活》2013,(3):41-42
婚介搭桥,海归女硕士一次相亲成功 2007年11月初的一天,一对中年夫妇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的一家婚介所,对负责接待的康女士说:“我们的女儿戴君29岁,从小去英国读书,现已硕士毕业,回国在一家房地产外企当经理,年薪20多万元。她一直读书没谈对象,我们老两口想早一点了结这桩心事。”  相似文献   

15.
这年头,常有人感叹“择房难”,房子不好买倒也是事实。要想在好一点的地段买一套楼、层朝向好一点的房子,房价还不要太高,在眼下确实是一件难事。然而,择房与择邻相比,后者或许更难。一位朋友曾谈起他乔迁新居的苦恼。他花钱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稍事装饰后就搬了进去。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住在他楼上的邻居,经常聚众打麻将到深夜,使他一家人不能入睡;楼上动不动就拖桌拉椅,发出刺耳的响声,使他难以忍受……直弄得这位朋友成天坐卧不宁、寝食不安。他感叹道“:早知有这样的邻居,当初就不会买这里的房子。如果有好邻居,房子再小,我也…  相似文献   

16.
幽默三则     
胡荣兰 《老友》2011,(11):45-45
吝啬的邻居甲邻居:“我家的磨刀石坏了,把你家的借我用一下,可以吗?”乙邻居:“可以,不过你就在这里磨。”过了几天,乙邻居到甲邻居家去借梯子。乙邻居:“我家的梯子坏了。可以把你家的梯子借我一用吗?”  相似文献   

17.
何木 《社区》2006,(12)
讲“楼德”“楼德”也就是住楼房者的公德。要想处理好邻居之间的关系,自己首先就要做出好样子,不在楼道堆放杂物,不让自己养的宠物在楼道随地大小便。宽容邻居作为邻居,在左邻右舍做错了事时,当邻居要对房屋进行装修时,当楼上的水漏到自己家里时,当谁家的孩子在晚上哭闹时……  相似文献   

18.
父母亲刚离退休那年,整天无所事事,不是这个生病,就是那个不舒服,没让几个儿女少操心。 有一天,父亲提议:要在家门口摆个卖烟酒的小摊。当时我们很不理解:老两口受了一辈子苦,好容易拉扯大了孩子、孙子,好好儿休息休息,或打打门球玩玩麻将,有什么不好?况且从经济上来说,老两口的离退休费也足够他们生活,可是父亲一定要干。自己修改了家中的木柜子,让邻居选了个好日子,开业了。 起初的日子,我只是趁中午有时间尽量地去帮他们,替他们看摊。当然尽管如此,心里也觉得十分惭愧。如果我们有个高收入的工作,每月给上他们大几百块钱,也许就不用他们受这种苦和累了。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刚出摊时正值初冬,天气格外冷,而市政府整顿市容又不让往外推防风活动车,只有在风地里硬吹着,真够老两口受  相似文献   

19.
周宁 《社区》2010,(1):45-45
几年前,“邻居节”在全国各地的社区兴起。我所在的社区也效仿其他地区的做法举办了两年邻居节,当时的效果很好,陌生的邻居走到了一起,邻里融合更进了一步。可是,这几年,邻居节虽然还在办,但总觉得没什幺新意,居民们也不大愿意参与了。请问,这样的邻居节我们还有必要举办吗?  相似文献   

20.
我的街坊张大伯老两口与儿子小张小两口两代人同堂多年,一直相安无事,可这两年张大伯老两口双双退休之后,与儿子媳妇的关系反而紧张起来。最近,小张小两口悄悄通过银行按揭分期付款购得新房,“分离”出去了。我问小张小两口为何不与父母同住?得到的答复是:两位老人话太多,整天唠唠叨叨说三道四,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原来,两位老人“话太多”是小两口闹“独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