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鸣 《社区》2011,(16):36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在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表现出"嫉妒"的心理,如听不得自己的爸爸妈妈夸奖别的孩子,或当爸爸妈妈抱别的孩子时会感到不高兴等。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想要立即扑灭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过,孩子的这种心理缘何而来?  相似文献   

2.
推开家门     
詹华 《百姓生活》2011,(3):25-25
每天,从外面回家,走进家门,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年幼的孩子,总是跑着推开家门的.一进门,他就大声呼喊着:“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声音里充满了骄傲和期待。爸爸妈妈一听到孩子的呼喊,就会张开温暖的怀抱,迎孩子进屋。  相似文献   

3.
父系文化对女性的轻蔑歧视,实际上是以一种循环论证为根据的.父系文化只允许女性选择母亲、妻子、妓女的道路,然后反过来说女人只配生孩子和侍候男人.在这种文化背景挤压下,女性心理发生了不可解脱的障碍,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心理特征,例如:嫉妒、狭隘、依赖、脆弱等等,特别是嫉妒,一向被认为是专属于女性的心理顽症.中文“嫉妒”两  相似文献   

4.
昱琨 《社区》2009,(18):4-4
有一类孩子,他们的家长即使动用了自己毕生的社会关系也很难让孩子入托——只因为孩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的一位同事孩子在3岁时他就为孩子入托的事四处“奔走找关系”,如今孩子6岁了,还是没有一个幼儿园愿意收他人园。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了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人”。有一次,单位组织春游,这位同事带来自己的小孩,这个小孩听到别的孩子在讲幼儿园里事情时,眼里有泪光,我当场看了,也禁不住想哭。  相似文献   

5.
紧俏月嫂     
朱萍 《北京纪事》2010,(10):18-21
“孩子不会抱,尿布不会换,指甲不敢剪,奶不会喂,宝宝打个喷嚏都吓得心慌……”这是很多“80后”爸爸妈妈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她叫郑凡,所以她的粉丝叫“米饭”。19岁的年纪,年轻得遭人嫉妒。19岁的女孩子有很多种生活姿态:单纯、娇气、任性……可她的一颦一笑中,已经不经意流露出更多的内容,比如风情、妩媚、性感、靓丽……据说,还号称新一代“性感女郎”呢。看着她,我们难免又一次感叹,这年头的孩子越来越自我了,可以完全跟着感觉走,想唱就唱想说就说想红就红。  相似文献   

7.
周芬 《成才与就业》2013,(15):58-59
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是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标志。从一开始步入社会的懵惜懂懂、跌跌撞撞,一路走到现在,我不是一个成功的“菜乌”,但我始终告诉自己,要做一个有梦想的“莱鸟”。不论我的梦想多么不切实际、遥不可及,但我依然坚信,会有实现的那一天。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投了很多份简历,参加了很多场面试,不为别的,只因为梦想不能将就。  相似文献   

8.
王铮 《社区》2011,(21):41-41
给宝宝看病,貌似是个“抱着孩子上医院”的简单事,但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一着急,往往会让看病变成全家的难题。其实,了解带孩子看病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就能让孩子看病的过程更轻松、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其实女人天生就是很感性的动物。有了孩子以后,孩子更是成为自己的骄傲、自己的一切。那种“我没有完成的夙愿,终于可以由孩子来替我实现了”的想法,很自然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就像农民殷切期待辛勤耕耘的庄稼丰收,果农翘首盼望用心培育的果实成熟一样,父母在孩子身上也倾注着太多的希望和目标,甚至因此演变得急功近利。我既是母亲,又是教师,在如何教育孩子上,更是担负着母亲与生俱来的望子成龙心理,担负着教师职业赋予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0.
北国春色 《社区》2008,(27):26-27
本刊在8月下刊登了“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一文后,收到了名为“北国春色”的读者来信。她在信中说,这篇文章反映了当下很多年轻父母为孩子不惜重金养育的现象。我个人向来反对这种盲目花费的行为;并非我家的生活困难,而是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孩子三餐吃好、身体健康,不必过多破费。在我的这种“节约养育”下,我的两个孩子健康、聪明。我想将我的经验与广大《社区》的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1.
都市点击     
《社区》2006,(5)
政策北京出台寄养变领养办理办法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在家庭寄养的过程中,逐渐跟“爸爸妈妈”产生了感情,为了让他们有真正的家,近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制定了《办理寄养变领养工作的办法》,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寄养家庭的“爸爸妈妈”即可成为孩子真正的父母。寄养家庭可以按照相关程  相似文献   

12.
美狄亚“仇杀”的心理因素有 :爱情受挫心理 ,受骗受辱心理 ,痛苦绝望心理 ,寻求补偿心理 ,嫉妒心理 ,爱子怜子心理。美狄的行为也是当时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花 《社区》2003,(22)
租房租车在今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如今竟然连爸爸妈妈都可以租赁。最近,江苏省南京市一家叫“结缘”的婚恋交友中心推出一项这样的服务 服务对象:缺少爱的单亲孩子 该中心总经理刘春华说,这种服务的对象是单亲孩子,因为这些小孩缺少的爱太多,特别在节假日的时候,孩子的感触会更深。刘春华告诉记者,自己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家庭教育的至理名言很多很多。“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未出生时,每当看到这些话,我都是满怀凌云壮志。孩子的出生让全家欣喜万分,也让我感到有些焦虑,特别是孩子极早开始就表现着他极强的个性。焦虑的同时,我也明白教育孩子来不得半点浮躁,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谨慎,需要慢慢来。  相似文献   

15.
★吃榆钱PK吃大盘鸡★ 谈及爸爸妈妈的童年,我们很多时候要跟“贫困”扯上关系。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在那个人口众多的家庭,  相似文献   

16.
嫉妒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其预防蒋艳菊嫉妒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理深层之中的具有消极意义的心理因素。是某些人产生犯罪意识冲动,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在心理原因。对它的认识将增进我们对人的心理实质...  相似文献   

17.
“吃奶的孩子可以不吃别的,但水总得喝吧?”日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母乳喂养新观点给了家长们明确的答案:如果您的孩子是母乳喂养,那么在半岁以前不用喝水;如果是喝奶粉的宝宝,则要适当喂一些水。  相似文献   

18.
苏菲 《社区》2012,(33):56-56
现代生活节奏快,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为了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中,白天,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护,晚上才能与孩子在一起。这种两代人共同抚养下一代的家庭,实际上隐藏了诸多现实问题。年轻妈妈詹妍就面临这样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普遍存在嫉妒,嫉妒水平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采用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对75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性别、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大学生嫉妒水平差异显著,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嫉妒不存在差异。通过了解大学生嫉妒的一般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源氏物语》出版之前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女性嫉妒心理,这些描写大都被看成优秀女性的正当行为和应有品质。分析了与此完全不同的《源氏物语》中嫉妒观的独特性,指出其源于中国的儒家伦理思想,属于男性所构建的价值观念体系。对《源氏物语》中紫姬的三个嫉妒故事进行了分析,指出紫姬优雅的嫉妒之态,正是以这种嫉妒观为标尺站在男性的立场上来描写的,而此后她的嫉妒心越来越强烈,最后自己终于无法驾驭,酿成悲剧。紫姬的嫉妒心理描写,揭露了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背景下,要求女性表现出优雅嫉妒之态的荒谬性,批判了男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嫉妒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