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怪病!怪病!真是怪病!”一位年近七旬的肥胖老人在一对中年夫妇的陪同下,一边走进诊室一边说,“陈医生,请你给我看看这‘怪病’!” “请坐。”我一边让座一边不解地问,“什么‘怪病’?”  相似文献   

2.
申宝珠 《社区》2011,(14):53
下班后,看到三单元的老人无精打采坐在院子里。"大妈,今天怎么有空啊?"我关切地问。"牙疼,刚吃了一点药还不抵事。"老人捂着嘴巴,唏嘘。看得出,很痛苦。"那就休息休息。"我一边说一边准备回家。忽然发现老人身旁的簸箕、笤帚,"今天还要打扫卫生?""嗯,我歇会就干。"老人仍捂着嘴巴,恻隐之心而起。我说:"我等会来帮你。"  相似文献   

3.
虫子,虫子     
谢天慧 《新少年》2010,(7):70-70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给我拿来两颗巧克力,让我吃完,休息一会儿再写作业。 于是,我剥开一颗,把它送到了嘴里。巧克力的味道十分甜腻,我一边享受着美味,一边剥开了第二颗。就在我要把巧克力放到嘴里的时候,突然从巧克力里探出了一个小脑袋,接着又钻出来一个小脑袋……“啊!”我惊叫一声,扔掉巧克力,吓得半天没回过神儿来。  相似文献   

4.
老党尽孝     
曾任平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人大副主任的党克勤,一生为人忠厚,孝敬父母闻名乡里。其父党永祥老人说:“我能健康活到八十六,原因是4个儿女都尽孝,特别是老大克勤和媳妇对我招呼最周到。”在生活上,老人过去苦日子过惯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还是省吃俭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克勤一边做老人的开导工作,一边嘱咐妻子史辛哲,随老人口味,爱吃啥就做啥。老人80多岁了,不仅耳不聋,眼不花,而且牙齿也好,爱吃麻花和花生,爱喝茶。于是按照老人的喜好,克勤家里这些东西一年四季不断,放在跟前,老人想吃就吃;并给零花钱,…  相似文献   

5.
孙玉凤 《社区》2013,(12):48-48
“杨大爷,你的血压有点高哦,161/100mmHg了,最近有没有吃降压药?我给你开的两种药,你一定要记得吃,每天自己量—下血压,降下来后,你给我打电话,再调整药量。要多休息,饮食上注意营养搭配。”家庭医生余玲看着血压计,仔细地叮咛着家住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过街楼社区的80岁老人杨万铭。“每个月,余医生都要上门来给我量血压,简直就是我们的健康守门人。”杨万铭老人乐呵呵地说。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海南文昌市昌洒镇敬老院的生活条件极差,住处又脏又乱“,可能有的比猪圈还不如”;老人们平时只能自己生火做饭,一个78岁的院长帮助打水、买菜,一旦院长生病,老人们只好接雨水喝;人均生活补助每月只有100元,老人们生了病都不敢上医院。而镇政府的两栋宿舍楼却是全镇最漂亮的楼房。一边是敬老院的老人们住着“比猪圈还不如”的最差房屋,一边是镇政府享有全镇最漂亮的楼房;一边是敬老院的老人每月只有100元的生活费,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一边是镇政府的官员们“饱汉不知饿汉饥”,甚至花天酒地也未可知。这两个不同的“全镇之最”,实在让…  相似文献   

7.
贾云 《社区》2009,(28):28-29
8月26日中午,87岁的缪慧英老人被社区党委书记苏梅英扶到金塘“银龄大厨房”并告诉她说,“今朝大会餐”,原因有二:一是主打菜剔骨鱼头粉皮汤,营养且美味,适合高龄老人;二是岁岁重阳今又近,想听听社区“老顾客”们的意见。缪阿姨是个古戏迷,她一边品着鲜嫩的鳙鱼嘴,一边指着“银龄大厨房”的两位策划人苏梅英、蒋忠文说:“一位何仙姑,一位吕纯阳,你们说咋办就咋办。金塘八位活神仙,把我们这些老弱病残服务得舒舒服服的。”  相似文献   

8.
转角遇到爱     
孙道荣 《社区》2013,(5):64-64
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相似文献   

9.
唐珍 《社区》2011,(9):12-13
孩子和老人都是亟须关爱的血肉至亲,可对现代人来说,感情天平却总会偏向年幼的那一边。把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可对老人却经常是开张“常回家看看”的空头支票,让爸妈们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视作生活常态,直到最后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相似文献   

10.
舒祖康 《社区》2008,(25):27-27
上海市浦东新区耀华路570号15楼是一间别具特色的“家庭活动室”,一间15平方米的房间内有四五个白发老妈妈在打牌,还有三四个老人在聊天,另外两位白发老人则一边看打牌、一边兴致勃勃地哼着小曲,活动室内一派融洽温馨的气氛。  相似文献   

11.
薛涌 《社区》2013,(2):36-36
记得几年前我刚得到教职时,学位还没有拿到,一边教书,一边还要忙着写博士论文。一次碰到系主任,我不禁叫苦不迭:“早知如此.我宁愿去开出租车!”系主任和蔼可亲地拍拍我的肩:“你知道吗?在咱们波士顿,大部分出租车司机都有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周一海 《老友》2012,(7):45-45
“我女儿(儿子)的衣服穿几次就不穿了.有些甚至没穿过就闲置了.丢了又可惜。”现在不少老人看着家中衣柜里积压的闲置衣服不免会发出如此的感叹。其实.这也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他们一边在为如何处理闲置衣服而发愁.一边却又时常想着购买新衣服。  相似文献   

13.
李斌  唐明平 《社区》2014,(21):38-39
6月15日,星期日,小雨淅淅。笔者来到四川省仪陇县新政镇南门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琼瑶的办公室,一进门就看见李琼瑶办公桌上铺满了一份份材料,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的她正低头忙碌着。“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每天都得从头开始。”午饭后的李琼瑶都没来得及休息,便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向笔者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14.
青青橄榄情     
早上,妈妈买来12只鸡蛋,她把6只煮熟了,放在一边等我起床后和弟弟一起吃。可是等我起床后发现弟弟已把生熟鸡蛋都混在一起了。我抓着头皮说:“这……这该怎么吃啊?”妈妈说:“不急不急,生熟有别呢!”说完,她把蛋拿到桌上一个个转起来,一边转一边说“喏,这是熟的。”“这是生的。”一会儿,就把12只鸡蛋分开了。  相似文献   

15.
一海 《社区》2012,(24):40-40
“家里一些孩子的衣服没穿几次就不想穿了,有些甚至没穿过,丢了又可睹。”现在不少老人看着家中衣柜里积压的闲置服饰都会发愁如何处理。其实这句话,也代表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他们一边在为如何处理闲置衣服而发愁,一边却又天天想着购买新衣服。  相似文献   

16.
小小的善     
李惠 《社区》2010,(11):29-29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那份平易近人的和善态度。攀谈数小时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我下了几级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客气地说:“太冷了.赶紧回屋吧。”老人一笑,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今天从作文班一回到家,我就大声嚷嚷:“老师要求我们互换角色。我当妈妈,爸爸你当儿子,妈妈你当女儿!”“好!”爸爸一边谩不经心地回答,一边还在玩他的电脑游戏;妈妈不以为然地看电视,根本没把我的话听进去。  相似文献   

18.
段扬 《今日南国》2009,(16):64-65
在北部湾畔的美丽海滨旅游城市北海.有一群特殊的居民--“候鸟老人”。每当寒冷的冬季来临,他们便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的北海,住在他们新筑的“巢”里越冬。我居住的小区里,便有许多这样的“候鸟老人”。近日.一对“候鸟老人”夫妇,向我讲述了他们在北海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9.
小小打工仔     
何瀚洋 《新少年》2010,(5):31-31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子,竟然老为自己的“生计”发愁,因为每天老妈给的零花钱有点少。 这不,那天我又坐在床上,想怎么挣钱。我像一尊雕像一样沉思着。忽然,就是那一眨眼的工夫,我有了个好主意:“冬冬小臭按摩店”准备开张。我一蹦三尺高,落下时正好砸在了玩具上。我一边揉着差点折了的腰,一边制订“广告”:  相似文献   

20.
我珍藏著一支红、蓝、黑三色圆珠笔。虽然它非常普通,却能使我经常想起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那是4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神田的一间居酒屋里打工,每天都要和许多日本客人打交道。有一天,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看到我胸前林的名字一便主动与我搭话。“你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中国人。”“中国的什么地方来的?”“哈尔滨。”老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那眼神,似乎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我也去过哈尔滨。”老人显得很激动。“不过,那是50年前的事了。”老人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无限回忆Z中。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一个“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