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到2017年要在全市实现全面小康,较全国率先三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是说到2017年,重庆市广大的农村地区都将步入全面小康的水平。目前,重庆市现在有人口32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200万,农村人口2000万,预计到2017年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也将接近70%,但还将有600多万人口生活在农村,而这600多万农村人口是否能步入小康社会,将直接影响到重庆市在2017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桂林地区位于广西的东北部,总面积23591平方公里,约占广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全地区辖10个县,在农村有90个乡、1344个村民委员会,农村人口285.66万人,劳动力127.5万人,占农村人口44.63%。据1984年概查,全地区耕地377.6万亩,人均1.32亩。其中水田306.4万亩,占总面积8.66%,人均1.07亩;林地1600.1万亩,占总面积45.22%,人均5.6亩;未利用地829.1万亩,占总面积23.43%,人均2.9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桂林地区和全国一样,农村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据桂林地区农委、计委、民委和民政局等部门在1985年抽样  相似文献   

3.
王冠丽 《市民》2007,(6):8-8
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是亚洲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也是世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它的消融直接影响中国和印度数亿人口的水源泉供给。更进一步,威胁她脚下世代生活的500万藏族人。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宝贵的资源优势,又是严重的社会负担。据统计,全国农村年均新增劳动力(一般为较高素质青年劳动者)700万。到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增至2亿多。以宝鸡市为例,全市人口347.4万人,农村人口273.9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05.51元。农村劳动力131.9万,剩余劳动力28万,加上超过和不足劳动力年龄的8.25万人仍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矛盾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5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365万人,比上年减少24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5%。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人,比上年减少910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4.3%。一、绝对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标准。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5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是新疆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在世纪之交向全区各族人民做出的承诺。扶贫攻坚已进入了最后倒计时阶段,新疆能否如期“告别”贫困已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目前新疆仍有近75万的人口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到本世纪末,如何使这些社会弱者尽快摆脱贫困,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极为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现状及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疆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生活己从数量型向温饱型迈进。特别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经过各级党政和各族群众齐心协…  相似文献   

7.
2003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900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监测调查。2003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900万,比上年增加80万,贫困发生率为3.1%。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5617万,比上年减少208万,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6%。 一、绝对贫困人口增加80万。根据2003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3年农村绝对贫困标准由上年的人均纯收入627元调整为637元。按此标准,2003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状况调查国统人我国七十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已二十余年,这项政策在我国农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据199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我国农村86637万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4...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日前表示,中国住房开展还有40年的潜力。  杨慎日前表示,有两个基本需求决定了中国住房发展还有40年的潜力,一是有10多亿人口的住房需要,二是人民群众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曾经担任过建设部副部长的杨慎说,中国近两年统计的现有人口约为13亿,每个净增人口1200亿,每年结婚人数980万对,农村到城市打工人口7400万,这些都构成了对住宅需求的庞大人群,并且,各行各业都需要房子和配套设施。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供需才能平衡,那时人口将达到16亿。杨慎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保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包括基本解决目前仍处于贫困状态的70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上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现象剖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始发于2003年福建沿海城镇的"民工荒"现象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中国农村有近2亿的富余劳动力,并且每年新增劳动力500万,形成庞大的农村人口及农村刺余劳动力压力.显然,"民工荒"是一种假象,它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的结果,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既有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因素,也有制度不健全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820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对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监测调查,2002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820万,比上年减少107万,贫困发生率为3.0%。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5825万,比上年减少277万,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6.2%。 一、绝对贫困人口减少107万。根据2002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2年农村绝对贫困标准由上年的630元调整为627元。按此标准,2002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820万,比上年减少107万,贫困发生率为3.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主要特点是: 1.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减少较多。中西部地区由于国家的扶贫支持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农村贫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必要性。1.堤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没有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电网结构薄弱、线损大,电价高,不少地区的农村有电用不上...  相似文献   

14.
平度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有130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就达100余万,因此农村电费电价管理成为广大群众和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平度市电业局从全市大局出发,把清理整顿农村电费电价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为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用上“放心电”、...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南乐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45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42万,占933%,耕地58万亩,过去一直以种粮为主,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经济落后,县乡财政贫困。从1992年开始,该县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县乡财政收入为目标,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主线,大搞内联...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科茨沃尔德市,有一座只有20万人口的小城。苏姗是这座小城的一个普通女人,两年前,她的丈夫道格拉斯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此后。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一家人在一起仍感到很幸福。没想到,这种平静幸福的生活,又一次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幸给打破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社区基本状况调查国统人在199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我们继续开展了农村社区基本情况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调查了2819个村委会,108万户,477万人。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社区条件改善,人均纯收入增加,人口出生...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有2148万人,低收入群体有3550万人。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适宜的制度选择,也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这一制度虽然在一些地区已具雏形,但大部分地区仍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如何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使其法制化,就成了学理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侯峰 《江海纵横》2008,(5):39-43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末,南通市在普查的农村户籍人口为580.1万人,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3/4。其中,60岁以上人口126.8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21.9%。在60岁以上的人口中,60—69岁的占50.9%,70—79岁的占34.1%,80岁以上的占15%;其中男性占45.8%,女性占54.2%。我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达到2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列全省各市之首。这表明南通市农村老年人问题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初江苏人民的客观生活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江苏人民的物质、精神和健康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及PQLI指数和HDI指数都处我国前八名,江苏人民的客观生活质量在国际上相当于蒙古、突尼斯等国水平。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们的健康和教育水平。但人口控制的力度、适合的人口规模对生活质量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