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用勺吃饭     
中秋前夕,我到好友老孟家送中秋贺礼。临行告辞时,老孟拉住我说:老张,你已经两年多没在我家吃饭了,今天说啥也得在我家吃了饭再走。我拗不过,只得随老孟进屋。当我坐下,老孟开始分发餐具。令人奇怪的是,老孟只给了我一双筷子,他的  相似文献   

2.
我家的那个小山村进村就爬坡,浊漳河从村前流过,不管是东北方还是西北方,都有长满柿树的山坡包围。在众多柿树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土窑洞西侧的那棵老  相似文献   

3.
难忘老墙门     
魏信德 《社区》2005,(10):57-57
老墙门渐渐地离我越来越远,从老墙门走出来的我,却越来越怀念老墙门,怀念在老墙门度过的时光,怀念老墙门的温馨……10岁那年,我家从乡下迁入城市,就一直住在老墙门里。那时,宁波的民宅差不多全是老墙门。老墙门有大有小,大的老墙门能容纳三四十户人家,小的也能住上四五家、七八家。我家住的那个老墙门属中型规模,住了十五六户人家。由于老墙门是敞开的、开放的、相通的、透明的,老墙门也就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面的十几户人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就像是一家人。大家亲密无间,互帮互助、相处十分融洽。如果哪家有事情,只要打一声招呼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4.
喜鹊没家了     
林淼 《新少年》2014,(10):33-33
我家已在这个居民小区居住了十多年,我从出生就没离开过这里。我家窗外是一片杨树林,其中有几株参天老杨树枝繁叶茂,浓绿葱郁。每当微风袭来,便将阵阵清凉从纱窗送入屋内,让人顿觉清爽舒适。在老杨树的枝杈间,还散散落落着数个喜鹊窝,清晨和傍晚,总能看到几只黑白相间的喜鹊绕树而飞,叫个不休。  相似文献   

5.
老“所长”     
田可 《社区》2005,(18):59-59
小时候,我家住在北京一座古旧的四合院里,那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据说民国期间它曾是一个军阀的住宅,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我整个的童年,都是在这个四合院的怀抱中度过的,因此有关四合院,我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其中一位老“所长”始终铭记在我的心中。这位老“所长”姓刘,是我们家附近房  相似文献   

6.
《可乐》2006,(5)
一个人即便做乞丐,也要做得特立独行,要不然就会被别人遗忘。□□我上班有时骑自行车,有时打的。车到公司所在大楼门前,一定有一个面色安详的老乞丐健步上前为我拉开车门,然后向我摊开指甲修剪得十分整齐的双手。非常巧合的是,从我家到公司,一般打的就9元钱。于是我就顺手把找的那1元递给老乞丐。老乞丐接过钱,非常内行地看看是否假币,然后小心放进口袋。有一天堵车,刚好10元,没找零。老乞丐又向我伸出手,我抱歉地说,对不起,没零钱了。老乞丐认真地说,没关系,我可以找零给你。  相似文献   

7.
阎中昌 《山西老年》2009,(12):13-13
1948年秋,五谷飘香。刚刚经过土地改革的盂县北关人,正兴高采烈地收获着属于自己的丰收果实。一天,我和父亲刚刚从地里回来,就见村干部领着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来到我家。农会主席对我爹说:"老  相似文献   

8.
正家传白瓷猫我的这只白瓷猫,为上世纪50年代前后的作品。在我出生前,父母结婚后,母亲从老西单商场附近买回来的。当时我家就住在对着老西单商场后门那条太仆寺街的东端。记事以后,我记忆中这只白瓷猫就一直被放置在母亲的床头柜上。母亲那时在沙河上班,一星期才回来一次。每星期一母亲上班之前总要把它擦拭一遍,还一个劲儿地嘱咐姥姥:别忘了每天给擦擦。星期六  相似文献   

9.
柳哲 《中华魂》2013,(10):40-40
我的家乡浙江兰溪,丘陵地区,气候适宜种植香椿。记得我家老屋门前,就有两棵老香椿,高大挺拔,直插云霄!一场春雨过后,香椿绽出嫩芽。再过些时日,满树椿叶,  相似文献   

10.
1950年初,未满周岁的我和大哥跟着父母一起从上海来到北京。我家先是住在西单附近的文昌胡同,1954年又搬到城南的米市胡同老39号(后改编为87  相似文献   

11.
一陈海洋带我回家。他的家在南方海边的一个小镇上,奢华得像一座宫殿。三层的欧式建筑,大理石拼成的地面能映出人影,宽大的露台,种满栀子树的花园,典雅精美的神龛……一应俱全。海洋目光坚决地对我说,小米,喜欢吗?这是我家祖传的房子,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住到很老很老。  相似文献   

12.
本来以为,住在老科学家身边安全可靠,后来我发现和我想法相似的还真有不少,结果形形色色的人跟老科学家们成了邻居。楼上不知道哪户,有向下扔东西的习惯。一天早晨我还在大睡,有人狠狠地砸我的门,一开门,是楼上的一家,说锤子掉进我家院子了,要捡回去。我心想,估计以前扔塑料袋纸盒子的人也许就是她,有心想揶揄一把,又怕冤枉了人,客客气气地把锤子还了人家。  相似文献   

13.
<正>狗能看家护院,鸡能下蛋打鸣。养蝈蝈不为别的,就是图个"穷蹦跶"。我家里养的这个蝈蝈名叫"老帕",因为它嗓门大,简直就是蝈蝈中的帕瓦罗蒂,我想,要是我家的老帕识谱,没准也能唱首《我的太阳》。一个玩蝈蝈的朋友告诉我,真正的玩家要给蝈蝈"点药",即在蝈蝈的身体上点一种药,改变蝈蝈鸣叫的音色。老帕虽然嗓子不错,但为了让它成为泰斗级的歌唱家,我按照朋友教的法子给它点药。我取了铜砂、松香  相似文献   

14.
雨天,对门老丁父子俩来我家下棋,我正在翻阅《山西老年》。『什么好书?』他俩也随手翻看起来。看着,看着,他们被刊中生动丰富的内容所吸引,放下棋子爱不释手地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短信     
父亲没文化,而且不苟言笑。自从我出外工作后,父亲更是每天都沉着脸,没人知道父亲想什么,包括母亲。一天,母亲跑到几里外的公用电话亭给我打电话,她说:"儿子,你爸老惦挂着你呢,半夜总折腾得睡不着。他老说,我家儿子咋样了?前段日子,村里的二虎买了台‘讲话机’(我猜母亲说的应是手机),你爸没事干的时候总围着人家看,你也给  相似文献   

16.
琦君 《阅读与作文》2007,(12):24-25
我没有看见过我家的财神爷,但是我总是把外祖父与财神爷联想在一起。因为外祖父有三绺雪白雪白的长胡须,连眉毛都是雪白的。手里老捏着旱烟筒,脚上无论夏天与冬天,总是拖一双草拖鞋,冬天多套一双白布袜。长工阿根说财神爷就是这个样儿,  相似文献   

17.
小区最近换了一个保安,个子很高,人很帅,脚蹬战靴,制服笔挺,非常乐于助人。我的建材多数都是他帮我运进去的。这个保安非常喜欢同业主聊天,楼上楼下打得火热,每个人他都认得,每家情况他都了解。我一度认为他就是我理想中的保安。可同学老伍到我家做客,临走的时候却警告我,和保安太熟了也不是什么好事。老伍有套大房子,人又厚道,老乡来了都去投靠他。楼里的保安跟老伍很熟。有一回,老伍认真地跟我们说,“我发现那个保安很崇拜我……”老伍常冒出这种话来供大家娱乐。尽管遭来一片嘘声,但老伍还是顽强地分析道“:他可能以为我是演电影的”。据…  相似文献   

18.
情系四合院     
听话匣子 我住的崇文区关帝庙街八号是一座老北京四合院。分里外两个院儿。里院儿坐北朝南是三间大北房。东西两间厢房。我家就住在西厢房。里院儿住着五户人家。外院儿住着三户人家。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童年的时光是在老北京的四合院里度过的。那时我家住在崇文区花市大街的关帝庙街。离我家不远的花市西口有一座崇光电影院。这个电影院坐落在花市大街的马路北边儿。在它的对面,马路南边有一间小酒铺。这间小酒铺面积不大,也就有二十多平米的样子。里面放了三四张桌子,使本就不大的小酒铺更显狭小。喝酒的客人出来进去的,有时都需要侧着身子。  相似文献   

20.
神秘网友     
何礼仁 《山西老年》2014,(11):27-27
和我家相处一直很好的老邻居搬走了。新来的邻居好蛮横,因为门口一袋垃圾是谁扔的问题,新搬来的对门媳妇小梅和我吵得一塌糊涂,把我气得够呛。最后,吵架升级,我跟她打了起来,她抓破了我的脸.我也打了她一耳光从那以后,我们谁也不理谁,虽说抬头不见低头见,我脸一扭便从她眼前走过,就是不理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