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东南茶法是宋代茶法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学者们多强调其对政和茶法的继承,而缺乏对其自身特点的深入分析。实际上,南宋茶法主要只继承了政和茶法以引榷茶的基本模式,在具体制度上独具特色,多与政和茶法不同。南宋东南茶法实行三务发卖、地方发卖、州县配额的卖引制度,每引贩茶重量减少而引价提高,引外征敛增多,茶利高度集中,反映了其灵活、苛细、集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青岛 《山西老年》2011,(7):41-41
目前,国家以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制定了茶叶标准,对其保质期也作出了限定。茶叶的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茶是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孕育产生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本文通过剖析阐释《红楼梦》中“茶”的文化蕴涵,挖掘其传统文化意义,探究其在英译本中的不同表现,指出把语言现象与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会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以及翻译研究的深入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该文就“荼”与“茶”之异同略加考释,以期弄清“荼”“茶”纠纷之缘由。结论是“荼”及其异称“茗”、“荬”、“(荈)”、“选”等,都是指“苦菜”。“茶”本名“檟(或作‘(木荼)’字)”,即“苦荼”。二者本自不同一为草本,可食用;一为木本,可入药、饮用。“荼”与“檟”相混,始自晋。及唐始见“茶”字,并以代称本届“苦莱”之“荼”、“茗”等。此后,文献中“荼”与“茶”混用尤甚。  相似文献   

5.
我喝了几十年茶,上次与两位茶专家交谈,才发现自己在饮茶方面有不少误区。※根据体质与季节选择茶每种茶的性质不同,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一是要看茶饮茶。中国茶主要有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几大类。各类茶的茶性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各异。如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  相似文献   

6.
茶味人生     
任泽美 《社区》2014,(26):52-52
或许,在这样的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我们都应当抽一些时间,寻一处安静的角落,细细品茶,让我们的人生从此可以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不知道从何时起,迷上了茶。也许是因为它的气质——苦中也总有一缕清香。总觉得矿泉水太浅淡,果汁太甜腻,咖啡太香浓,惟有茶,清清淡淡,从从容容,有着若有若无的清香,有着深沉的魅力,这更像是我所想要的人生,茶一样清淡而深沉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人生是道茶     
品味人生,就如品味云南大理有名的二三道茶。三道茶指上三次茶之意,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
佛与茶     
包光潜 《社区》2013,(26):30-30
生在茶区,喜欢喝茶,理所当然。把喝茶上升为品茶,确需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在此过程中,品者学会了等待,学会了与茶的交谈,性情由躁而温而静,有如茶由浓而淡。茶与禅的结合是生活与理想的交融。如果非生莲花佛国,可能不会关注茶与佛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与茶有缘的文人很多,其中大多数是受惠于茶,茶滋润了他的人生,是人应该感谢茶。而有的人,他的智慧和才华照亮了茶、提升了茶,对茶可以说是有知遇之恩、升华之功,这就是茶该感谢人了。苏东坡就是后者,而且是后者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钯的内涵。儒、释、道茶文化是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核心特点。武夷山茶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稼丧葬、人生伦理及日常交际之中,形成了一套“以茶待客表敬意”、“以茶常偿友喻情谊”、“以茶论婚嫁”、“以茶祭祀、以茶丧葬”,“家庭礼俗和饮茶”等内容丰富、形式完备的武夷山茶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宋初在东南推行榷茶法之后,弊病丛生。为了解决茶法不利对官对民造成的损害,宋政府先后施行通商法、卖引法等法,以期通过修改和完善茶法缓解政府的财政问题与民困;在宋代茶法频繁的变动中,交织着官与商、官府与园户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2.
《今日南国》2006,(15):59-59
绿野茶业公司一直致力于普洱茶的收集及普洱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大量收藏了不同产地、不同原料、不同时期的普洱茶。散茶有特级普洱、溢香思源、20年宫廷礼普、陈旧宫廷普洱、勐海散普、千年古茶树茶王、上世纪80年代野生乔木老散茶以及陈旧金芽普洱;紧压茶中有土产公司、勐海茶厂、台联公司等生产的各类七子饼,以及宋聘号、越陈越香熟饼、茶马古道纪念饼及外形精美的各种普洱礼盒茶,  相似文献   

13.
1995年第1期《中国经济史研究》刊登了拙文《近代中国外销茶流通环节考察》。文章对茶农、洋庄茶号、茶贩(包括掮客)、茶行、茶栈、洋行的业务,利益的取得,负担等作了详细论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必要对茶商的经营方式和特点作一论述。外销茶商涉及范围似乎很广,流通领域内茶贩(包括掮客),茶行主、洋庄茶号、茶栈主、经营茶叶洋行都与茶叶运销有关。但据商人定义“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①可知茶贩、洋庄茶号、洋行均是茶商。茶贩只是小商人,经营方式单一,影响不大,本文不着重究,洋行亦非本文研究范围,拟另作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交引茶制是宋代茶叶间接专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引茶制下政府必须组织庞大的官僚队伍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确保茶叶贸易的实施。本文以交引茶制下政府的贸易费用为视角切入分析交引法衰败的原因,并从茶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论述了宋代茶法频繁变动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5.
茶疗是中医与茶文化结合的产物,茶疗是一种普遍现象,又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关于三峡茶疗起源,有各种不同的解说,普疗说、特疗说、种疗说相辅相成,相互印证,反映了该地区茶疗文化的博大深厚.  相似文献   

16.
清朝政府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推行了茶马贸易、陕甘茶引、以票代引、四川边引、部票贸易等五种不同的茶叶边销模式。五种茶叶边销模式的茶源地、茶叶种类、经营主体和课税标准差异明显。茶叶边销是清政府治边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清政府通过茶叶边销征收茶税,增加财政收入,为其治理边疆提供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清政府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通过茶叶边销降低其治理边疆的成本。此外,茶叶边销还促进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商品交换,推动了边疆牧区土特产的商品化,推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史疆域的稳固意义重大。它促使清代边疆地区形成点、线结合的贸易网络,推动了清代边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从而塑造了清代边疆地区新的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奠定了后来中国边疆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7.
宋代饮茶文化与蔡襄《茶录》樊如霞说起茶来,好饮其者不在少数,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荣。”然而真正知道茶的历史由来和蔡襄《茶录》的人,却为数甚少。拙作《略论蔡襄的政绩和评介他的著作与书法》一文中①,曾略有提及,但并未作较深入的研究,故在此拙文中...  相似文献   

18.
藏区茶贸易过程复杂,不仅展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也展现了茶叶的满足情况。贸易概况与茶商种类与经营方式是藏区茶叶贸易的主体内容。藏区内的茶叶贸易主要被寺院与贵族垄断。底层百姓把茶叶交换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生活需求为主。  相似文献   

19.
何小兵 《社区》2014,(20):32-32
江南风物好,宜兴的茶洲与竹海,尤其生动。宜兴茶之洲,往往毗连溪山流泉,随高低起伏的地貌蜿蜒开去,峰回路转。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到宜兴的茶园露天吃茶,不仅可以感受泉石烟霞之间的草木菁华,还能斟酌出宜兴茶的悠长韵味。幕天席地,人在草木间,万物静观皆自得。  相似文献   

20.
茶叶多根据其色泽、工艺而命名,如绿茶、黑茶、红茶;但也有以某一特殊消费人群而命名的,如"藏茶"是指专供青藏高原居住的以藏族为主体的人群使用。其称谓在历史上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伴随着藏族的族称变化而变化。宋代"蜀茶"、元明"西番茶"、清末民国"边茶"以及当代"藏茶"等称谓,就明显蕴含了茶叶消费人群称谓变化的历史信息。文章通过对"蜀茶""西番茶""边茶""藏茶"四个称谓与藏族族称对应变化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意在进一步分析其关联性,以加深我们对销藏川茶称谓流变及其历史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